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妈妈反省篇:教育孩子 想让她变好前 一定不要让她先感觉更糟

妈妈反省篇:教育孩子 想让她变好前 一定不要让她先感觉更糟

时间:2020-10-13 18:03:21

相关推荐

妈妈反省篇:教育孩子 想让她变好前 一定不要让她先感觉更糟

最近这段时间,桌上足球完全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这天下午,郝小甜,郝小宝,还有我侄子杨多多正兴致勃勃的玩着。一眨眼就到了五点半了。我提醒他们准备准备该出发去武术课了。三个娃玩儿的投入,根本不为所动。

我又大声说,“如果你们用最快的速度换衣服,然后准备好水和其他要做的事,速度足够快的话,你们就能多玩儿五分钟。”

三个孩子嗖的跑去灌水,换衣服。然后回来继续玩。

郝小甜是准备武术课后再去姥姥家小住几日的,除了换衣服灌水,她完全没有要收拾东西的意思,而是一头扎进桌上足球的游戏。我决定不做过多提醒。

五点四十五,爸爸敲敲桌子喊他们:“同志们,该出发了昂。”

郝小宝和杨多多起身拿了水瓶就往外走,这时郝小甜披着一头长发,大喊一声,“等我一会儿。”然后开始着急忙慌的收拾去姥姥家住需要的东西,然后找梳头发的皮套,结果怎么也找不到。时间一点点过去,另外两个伙计开始不耐烦的大吼大叫,各种催促。爸爸说,“郝小甜,你只有两分钟了昂,两分钟之后,咱们马上出发。”

郝小甜急赤白脸的边喊等她一会儿,边手忙脚乱的装东西。时间到,我说“郝小甜我们走了昂。”然后不再等她,开始往外走。郝小甜拎着个大包踢里踏拉的赶紧跟了出来。

去地下车库的路上,我说“郝小甜,这次没有提前做准备,看你手忙脚乱的。下次你知道怎么做了吧。”

她自顾自的朝车子走去,并不理我。

我有点恼火,但仍耐着性子,又说了一遍。结果郝小甜冲我翻了个白眼,直接走到车另一边去了。

我这火儿一下子窜到了脑门。幸亏最近一直在学习如果正确管教孩子,最基础的,就是一定要和善与坚定并行,把每一次犯错误都看作是学习的好时机。到了车上,爸爸开车,郝小甜从后面探着脑袋对我说,“妈,你给我梳头发。”

我不理她。

她继续说,“妈,你赶紧给我梳头发。”

我仍旧不理。

郝小宝看不过去,说,“妈妈,我姐姐让你给她梳头发。”

“妈,你赶紧给我梳头发!!!”郝小甜有点起急。(好吧,我承认这段是我做得不对,我犯了一个很经典的错误,就是“想让孩子变好之前,先让她感觉更糟”。我没能好好地坚持和善坚定。虽然能一眼看透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真正的语言,但是我还是被她的行为惹恼了,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就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对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并且学会使用鼓励性的,长期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快下车的时候,虽然郝小甜几次三番的让我帮她梳头发,我就是没理她。车到了武术馆门口,她急得大哭起来。我也非常恼火的跟她吼了几句,大致意思就是你明明做得不对,我教育你,你却冲我翻白眼,这让我感到非常不被尊重。妈妈每天辛辛苦苦照顾你们,就换来了你对我的这种态度吗?(好吧,我必须再次反省,这几句话,虽然发泄了我的不满情绪,但就对孩子的正面管教而言,我着实应该好好注意下我的措辞。而且我把“想让孩子变好之前,先让她感觉更糟”这个错误几乎犯得淋漓尽致,真是不应该。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时候,我们作为大人,更应该自己先“暂缓”以梳理不良情绪,直到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对孩子做出反应。

我虽然很恼火,也冲孩子发了脾气,但是残存的理智让我很快闭了嘴。最终我还是给郝小甜梳了头发,并告诉她,武术课后爸爸会来接她然后把她送到姥姥家。我在姥姥家帮忙做饭,如果想谈谈,回来后随时可以找我。

武术课后,郝小甜并没有想和我说点什么的意思。我也不想理她。说实话真如简尼尔森所言,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先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这句话人人都能明白也一定会认可,但真的发生什么的时候,却往往很难做到。好吧,是突破一下自我的时候了。我看了郝小甜一眼,然后挤出一个尴尬的微笑。郝小甜一下子被我逗笑了。

我伸出胳膊,郝小甜一下子扑过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轻声说,“如果你愿意谈谈的话。。。”

“不要。”郝小甜一下子拒绝了我“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不能那么对你,我们不说这个事了好嘛。”

郝小甜的拥抱很真诚,并且好像期待已久。我有点羞愧。比起孩子,作为大人,常常不够勇敢,不够坦诚,不那么善于原谅。好像我们一定要在孩子无尽的悔恨中,才能感觉到自己教育的成功。这样真真是不对的。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纽带,但是如何爱,我觉得作为父母,一定得好好学习,用心体会。切不可以爱之名,做蠢事。

********敲黑板,划重点***********

在我们管教孩子的时候,如何使用鼓励性的,长期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更可以让我们对比自己教育孩子的行为和目的是否正确可行。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建立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短期有效,但长期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等)

惩罚不满足以上任何一条标准,孩子也不可能永远依靠父母的“外在控制”,无形中,是家长一直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父母和老师常常使用的控制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大人随时捕捉孩子的行为,好的加以奖励,坏的给予惩罚。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孩子永远也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参照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以上四个标准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