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古人留下的6000米长古城墙 依然静静地守护着临海人民

古人留下的6000米长古城墙 依然静静地守护着临海人民

时间:2024-05-13 07:31:09

相关推荐

古人留下的6000米长古城墙 依然静静地守护着临海人民

临海挺住了

古城虽遭浸泡

但保存基本完好!

几百年前古人造的城墙

起了很大作用

俯瞰临海

市区积水已退,主干道恢复畅通

昨天(8月12日)上午8点30分,记者搭乘浙江省公安警务航空队警用直升机,从东阳横店通用机场出发,飞赴临海,实施台风过境后防汛救灾应急飞行任务。

20多分钟后,直升机抵达临海市区上空。从空中俯瞰,市区积水已经退去,主干道已恢复畅通。

主城区西南方的灵江畔、巾山旁,就是临海古城,直升机飞经古城上空时,机组成员特意绕飞一圈,进行空中勘察。一名任务员说:“昨天还有积水,现在终于退了。”

从空中俯瞰古城全貌,青砖灰瓦,古色古香,与紧邻的城市高楼,形成鲜明对比,别有一番风韵。6000多米长的古城墙,揽胜、靖越等城门,白云、平海等城楼,以及敌台、瓮城等,尽收眼底,十分震撼。

记者在直升机上通过长焦镜头看到,古城内外的道路上还有不少淤泥,一些居民在晾晒被水泡湿的物品,临海人在经历最大一次洪水后,其灾后重建正井然有序展开。

台州府城挺住了

★台州文保所所长彭连生:

临海古城墙减缓了洪水的冲击

“台州府城经受住了洪峰!”居住在望江门边上的彭连生是台州文保所所长,他在朋友圈里发了洪水冲击城墙的场面,他认为,尽管城区遭遇水淹,但几百年前古人造城墙时就很好考虑到了防洪因素。

他说,台州府城在古时候有两大实际用途,一是御敌,二是防洪

“北方的城墙方方正正,作用就是御敌,台州府城依山水势而建,并不工整,实际上是考虑到了防洪。”他认为,这次水灾,若没有城墙将汹涌的水势挡一挡,古城的老建筑可能就要遭殃被冲垮了。

★彭连生:

城门以挡板拒水

意在减缓洪水对城内的冲击

而非完全阻隔洪水进城

50岁的彭连生研究了大半辈子文物古迹,深刻理解这座城存在的意义。

城门以挡板拒水,实际上意在减缓洪水对城内的冲击,而非完全阻隔洪水进城。

“墙外水位5米,墙内可能为2米,内外有一个高差,若是堆上沙袋完全阻隔洪水,那会使得城墙担负巨大的压力,可能造成城墙坍塌,引发更严重的事故。”他说,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情况。

史料记载

↓↓↓

①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九月,台州府大水,同样也是“天台、仙居水自西来,海自南溢,俱会于城,平地水高有七尺,死人民逾二万。”

②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廿九,“飓风挟大雨,海潮大涨,始丰溪水入台州府城没三日,城乡溺死三万余人……号泣之声彻城。水未退有在屋上生育者,裹尸者,或操舟市中者;水退,人畜尸骸满闾巷,埋葬数月方尽。旧传‘台州城仅留十八家’”。

③清康熙五十一年(17)八月初,温岭“大雨三日不止,飓风起……海潮暴涌……大风雨海溢,男妇漂没,有家无存者,尸骸随波上下,城中及城郊遍地皆是。”

彭连生:“还包括民国时期的一次水灾,这些都是非常惨痛的历史,而这几次共同的情况都是城墙发生了坍塌,洪水翻滚而入。那时灵江水汹涌澎湃,堪比黄河。”

(被洪水围困时的临海古城)

当地古迹基本保存完好

彭连生说,临海城区内文保单位众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两处,一处是台州府城,另一处是巾山的千佛塔;省级文保单位有金山群塔、恩泽医局、东湖、戚继光表功碑等,再算上市级的,在城区内共有13处。

他很庆幸,如同台州府城一样,这些被浸泡的文保单位也经受住了这次考验

泡在水中大约一天时间,并不能使这些建筑发生变形或倒塌,洪水退去后,太阳暴晒,这些木质结构建筑很快会恢复正常。”他说,在台风到来之前,文保所实际上已经向全市各个乡镇街道相关人员做了通知,让大家随时监测文保单位的受损情况。

直到目前

总共报上来有损伤的是两处

其中一处在城外的其他乡镇

另一处是位于三井巷的洪颐煊故居

“洪颐煊故居院子里的一面隔墙稍微有坍塌,很快就可以修复,没有技术难度。”他说,如果是有特殊工艺的文保建筑发生变形或坍塌,那就必须要找专门的匠人。

“这些文物都是具备台州本地特色的,随意叫外来匠人修缮并不合适,要找本地的匠人才可以。”他说,文物之所以会成为文物,正是因为能工巧匠的雕琢。

来源:都市快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长按二维码关注

《阿福讲白搭》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在等着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