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当时世界上最大船队 七下西洋 遍访亚洲 非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当时世界上最大船队 七下西洋 遍访亚洲 非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2020-08-21 00:22:49

相关推荐

当时世界上最大船队 七下西洋 遍访亚洲 非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到底为了什么?对于此问题历来各家各执其词,莫衷一是。郑和是明朝初期宫廷里的一个太监,他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1433年)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历尽艰险,七下西洋,遍访亚洲、非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远至非洲东部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早半世纪。郑和出使西洋的事迹,传为明初的盛事,他也因此成为我国15世纪初的伟大航海家。传统说法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在明代的书籍中屡能见到对此事的记载。

但学者们认为,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之说难免牵强。建文帝其人忠厚羸弱,被明成祖朱棣赶下帝位,即使逃往国外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况且当时明成祖的地位日固,统治力量渐强,其大敌决不是流亡他所的建文帝。再说建文帝是否逃出南京城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不少迹象表明,建文帝在南京城陷落前已死于大火建文帝已死,寻找建文帝之说就更无法成立。

还有种说法:郑和下西洋是因为当时中西大陆的通道,被帖木儿帝国截断,只好另辟海道。

可是帖木儿已在永乐三年病死,他的帝国也分裂,并陷于纷乱状态,所以他既不能再威胁明室西部的安全,也不能截断中西的通道。此说法就更矛盾。

一种通行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近代以来也有人把下西洋说成是“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误耳”。但事实证明,朱棣并没有乘机扩展领地的野心。当时的明室与西洋邻近各国的友好往来,已经很频繁,无须大张旗鼓地去“耀兵”。考察明代的有关文献,也未见过郑和屯兵异域,进行经济上的巧取豪夺。相反,郑和出使带回的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永乐皇帝还下令不要征税。

有学者认为出使西洋是为了打开封闭、僵化的外交大门。明王朝刚建立时,临近的小国常来朝贡。当时的朝贡,实质上是交换物产,番国入贡,明王朝恩赐,赐常大于贡。明初经济拮据,明太祖下令限制进贡,由一岁一贡改为三岁一贡,有些国家如日本等限为十年一贡。于是明朝与海外关系几乎断绝,经济贸易几乎停顿。走私活动却日渐猖獗,武装走私成风,致使明王朝声势日下。永乐皇帝即位后决定改变这种政治局面。他每次派郑和出使西洋都是以颁“正朔”,恢复和发展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为主要任务。郑和作为明王朝的政治使节和商务代表,每到一国,都向该地国王或酋长等赠送礼品,以表愿意通和的诚意。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彼此互利的贸易。

另外,郑和七下西洋都本着“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导从礼义变其束习”的精神,向东南亚国家敷宣中国的教化,以提高其文化,改变其落后面貌。由于郑和船队的努力,东南亚不少国家出于对中华风物的仰慕之情,除派使臣来华朝贡之外,四个东南亚国家的11位国王还亲率庞大使团访明朝。通过郑和的出使,明王朝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在中国和亚非国家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当今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不仅是出于政治目的,更是以经济目的为主。

郑和出使西洋一方面是为了打开一条通往西洋诸国(即印度洋上的国家)的海上通道,不让它再被霸占在三佛齐(旧港)的中国商人所阻,使西洋诸国与明室的“朝贡贸易”畅通无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明朝能够更主动地派遣船只,并加以武装护航前往西洋诸国进行贸易,从而满足明朝官方在对外贸易上,获得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另外,郑和船队通过丝绸贸易,使中世纪南洋各国人民在衣着服饰等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摩罗妇女所服之有袖短衫,与宽大之裤、玻璃珠、各式礼帽、 雨衣、履底等类皆由中国传入。

郑和船队外销丝绸的大量需求,反过来促进了国内丝织业的发展。明初管辖丝绸行业的官办织造局应运而生,遍及全国,组织丝绸生产和销售。大批青花瓷也被郑和船队销往东南亚,使青花瓷成为东南亚各国不分贵贱、喜见乐用的日用器皿和珍贵礼器。在南海和印度洋各地,青花瓷的价值,早已超过它的经济含义,而成为友谊和永恒的象征,具有神圣的精神内涵。输往东南亚陶瓷器制品数量的增多,又刺激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而深受东南亚人民喜爱的中国青花瓷器的原料之一是从东南亚进口的“苏泥”和“勃青。郑和船队载回了数量极多的“苏泥”和“勃青”,使永乐、宣德年间出现了中国青花瓷生产的全盛时期。东南亚物产丰富,若干物货为中国人日常生活所需,所谓“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如东南亚盛产的龙涎香、沉香、豆蔻、胡椒、大枫子、阿魏、没药、荜澄茄等,为中国所无或很少出产。西洋的大国古里、忽鲁谟斯等都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要地,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大买主中国所需的香料、药材、西洋布、珍宝等,也易在这里购买到,西洋诸国因此成为明朝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国家。

郑和屡下西洋的经济目的,就是为了扫除对外贸易上的海上交通障碍,沟通这些西洋国家对明朝的“朝贡贸易”和明朝对西洋诸国的“赍赐贸易”,从而扩大了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增加了明朝政府在对外贸易上的收入。其政治目的,是通过下西洋而能宣威异域,获得万国来朝的美名,提高明朝统治阶级的威望,从而加强、巩固其对国内的统治。然而其政治目的是建立在它的经济目的基础上,如没有下西洋的经济目的,也就不会出现它的政治目的。

综上几种看法,暂且不论那种看法更为准确。但郑和下西洋这个重大历史性事件确实贡献卓著,将永远彪炳史册。郑和的船队不仅有效地清除了洪武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海盗之患,完全打通了中国至东南亚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人民对东南亚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在东南亚建立起大明帝国的巨大威望。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东南亚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了明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