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向民间戏曲文化传承者致敬

向民间戏曲文化传承者致敬

时间:2019-06-13 22:13:09

相关推荐

向民间戏曲文化传承者致敬

原创:谢永彬

27日,我突感身体不适,下午突发高烧。在县医院通过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发炎,并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住进了病房。

同病房内住进一位女病号,姓周家住社旗原三粉市场附近"毛堂"村,丈夫姓王看样子人很憨厚。经交谈女病号今年五十多岁,在娘家为老大,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闲聊中听说她会唱戏,我也了解些戏曲方面的知识,就打开话匣子与她交谈起来,她说会唱曲子戏。曲剧唱腔朴实自然,曲调婉转流畅,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浓郁,善长叙事舒发感情。是深受南阳百姓喜爱的着名剧种。过去在农村庄上随便拉过耒一个人都能吼两腔曲子戏,老百姓戏称庄稼人唱的戏叫"桃秫棵里的戏"。曲剧的曲牌繁多,细算起来有三百多种。一般常用的也就十几、一二十种,也就可以登台表演了。用的较多的曲牌有:阳调(阳调、苦阳调)、上流、书韵、垛板、诗篇、扭丝、汉江、剪剪花等。演出剧目多为"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等文戏。演出多以反映家庭生活及爱情等内容的剧目。如《小姑贤》、《胡二姐开店》、《安安送米》、《李豁子离婚》、《卷席筒》、《陈三两爬堂》等剧目。着名曲剧演员有张新芳、王秀玲、高桂芝、海连池等。

李豁子离婚

陈三两爬堂

卷席筒周女士三十多岁才开始学唱戏,先是跟随街道上的戏迷们学唱戏。周女士也是有这个唱戏的天份,祖师爷给了她这口饭吃。很快她就能像模像样、字正腔圆唱起曲剧来。她唱的每段戏都能获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周女士并没有为取得这点成绩而高兴,周女士心中的目标是能登上舞台上表演唱戏。想能登台表演谈何容易,必须找专业的戏曲老师学习表演动作、身段、步伐、面部表情等,也就是戏曲表演所说的手、眼、身法、步。当年县文化馆组织了几位国家二、三级老演员,在山陕庙旁边的文化广场无偿教授学员。周女士立即报名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艰苦努力。付出了比别人几倍的艰苦,例如练走圆场小碎步,那是个枯燥、费时、费力的活。别人跑几圈就到一边休息去了,她能坚持走几十圈直到走不动为至。就是因为她能坚持不怕苦不怕累的训练,为她日后的舞台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十几年她一直在由一位原县武装部老干部组织的业余曲剧团当演员。现在她是这个业余曲剧团的台柱子主要演员,住院期间业务团长掌鼓板师傅来看她两次,并送来了上个月剧团收入分红的钱。她在剧团人缘好很受人尊重。由于我懂得点戏曲知识,我成了她攀谈对象。说到兴起处手舞足蹈,戏曲表演动作道也像模像样非常到位。完全沉浸到戏曲的表演情景中去了。她身材清瘦,脸形较长,她一般唱青衣、老旦。有时也反串饰演须生或小生。她对戏曲的表演非常入迷,对自巳也要求很高。对自巳不理解的唱腔、动作虚心向老师传们学习请教。她说请教老师有很多讲究,必须动很多心思,不然老师是不会教你的。例如女旦或老旦有一个抬手摔袖半掩面动作,她每次到最后半掩面时,衣袖都会退到胳膊处霞出胳膊佷难看。而师傅们做这个动作时衣袖不掉不露胳膊,动作非常优雅好看,自巳啄磨了很长时间不得要领。如果你当着众人的面向师傅请教是不会理你的,你必须独自一人再买点小礼物,到她住处或家里,才会高兴的把独门绝技教给你。其实有些技艺你不会时很神密,没有老师指点可能你一辈子也悟不出来,老师一旦说破犹如点破了窗户纸就这么简单。原来老师抬手时两根手指已经夹住了水袖边,所以抬手舞袖掩面时衣袖不会脱落,动作优雅美观大方。她还给我表演了手执马鞭,摔鞭、认蹬上马、旋鞭和如何下马等一连串动作,看得我眼花燎乱。这一连串动作熟练、到位、老道,没有十数年功夫是做不来的,可见她对戏曲的痴迷。回想我们民族有很多文化历史传承,正是象周女士这才年对技艺痴迷者中默默地传承着。他(她)们不计薪酬的多少,只为心中的那份热爱在传承着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给他(她)们点赞、喝彩,应该感谢他(她)们为传承历史文化而做的努力和贡献。回想改革开放以来,西洋文化猛烈冲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市场。科学技术的普及,影视、电脑、手机吸引着国人、青少年,民族文化、艺术、技艺面临消亡的危险境界。几十年前农村的一台大戏,能吸引周边一、二十里的村民观看。大部分民众对演出剧目的剧情了如指掌,唱词、唱段耳熟能祥。大多数村民对熟悉唱段、唱腔都能吼两嗓子。杀戏回家的路上还能对某些演员的唱腔、唱段评论一番。

你看现在一台大戏,不管是在烈日下还是雪花纷飞的寒风里,台上演员买力的唱着,要吗台下空无一人,再者就是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民族的文化艺术伦落到如此尴尬的地步,让人心寒。目前,基层还有很多历史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守着本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技艺传承。我们应该感谢像病友周女士一样的传承人,感谢他们的坚守和付出。同时呼吁国家相应有关单位,出台对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技艺的保护政策。不要让祖先流传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技艺,消失和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

可喜的是看到社旗诸如越调剧团等文艺团体走出社旗,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还能爱上这些经典的家乡戏曲文化。

作者简介:谢永彬,苗店中心学校、苗店镇教办室,生于1946年,爱好广泛:弹琴,手工,雕塑,书法,根艺,蛋雕,收藏,尤其鸡蛋上雕刻作画为当地一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