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看见美好 听见未来 听力筛查 视力筛查发展历程

看见美好 听见未来 听力筛查 视力筛查发展历程

时间:2022-10-19 21:31:18

相关推荐

看见美好 听见未来 听力筛查 视力筛查发展历程

从拍掌就能测听力的“土方”,到现如今生后48小时科学检测。的时间,听力筛查、视力筛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迅速发展。如今,山东省听力筛查、眼病筛查实现99%以上,及早筛查诊断,避免了很多家庭被“聋”困扰。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聂文英,在山东省最先带领开展听力筛查、视力筛查工作,一路走来见证发展历程,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受益,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及早发现问题,筛查诊断治疗,看见美好,听见未来。

为幼儿进行听力诱发反应测试

观念转变

2001年“天冷舌头硬,说话晚无关听力。”

“生后48小时、42天体检、耳聋基因一个都不能落下。”

“当初刚进入听力筛查诊断工作的时候,很不适应,之前面对的都是各色患儿,如今更多的时候,面对的是冷冰冰的仪器,研究的领域也和之前学习的知识大相径庭。”聂文英回顾,儿科学的知识,在这里并不受用,很多生物医学工程、电生理知识等内容,都需要重新学习。最终,聂文英成功带领团队于2001年建立了山东省首家,集筛查、诊断及干预为一体的济南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中心。并带领团队,创建了国家首批山东首家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为越来越多的耳聋家庭,送去听见未来的美好,为更多的宝宝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刚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多家长并不理解,也不配合检查。一般一个患儿的听力筛查诊断是要经过三次检查才能判定,从出生后48小时检查,到生后42天复诊,再到3个月之后确诊。有的家长看着孩子四肢健全,能吃能睡就会拒绝做听力筛查。有的家庭做了生后48小时后的检查,发现有异常,就会质疑仪器的准确性,拒绝二次复诊。记忆中,聂文英曾经坚持劝导一个新生儿复诊,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那位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检查结果存在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那时孩子奶奶当场就提出了异议,“两边的亲戚都没有耳聋的,孩子这不哭不闹很正常,肯定是测错了。”就这样等到产后42天,第二次检查时,发现孩子结果依旧异常,这一次全家人玩起了失踪。产后3个月,拒绝到医院确诊,聂文英每三个月打一次电话,催促他们尽早确诊尽早干预。但是孩子奶奶依旧不相信小孙子会耳聋,还对医护人员恶言相向。孩子一岁多时,依旧不会说话,对声响不敏感,总喜欢埋头玩自己的。那时候,家人固执地认为是“天冷舌头硬,等暖和了就好了。”就这样一拖再拖,等到患儿2岁来医院时,才终于确诊为听力障碍。孩子带上助听器后,明显比之前反应快了,但是吐字发音依旧进展缓慢。其实3个月至1岁,是婴幼儿学语言的关键期,所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大家对于出生缺陷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对于听力筛查的认可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听力筛查,医院引进耳聋基因检测,尽早发现耳聋基因携带人群,进行优生优育指导。现如今济南市听力筛查率能达到99%以上,更多的患儿及早得到诊断,尽早戴上了助听器、人工耳蜗,还原给他们一个有声世界。

技术革新

2001年 教科书针对听力筛查教学还是空白。

听力筛查模式推广,专业培训教材问世。

该如何进行听力筛查?如何诊断?如何指导家长?日常该如何防范?……最初这些问题的答案,既不在教科书上,也没有前车之鉴。2000年全省没有做听力诊断的机构,市妇幼是因为与北京同仁医院合作,成为唯一的听力诊断机构,但对婴幼儿早期诊断及其标准,如何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项目在妇幼体系推广,国内都没有成型的路子和标准,就这样聂文英一路摸索着,一路将听力筛查、诊断技术一步步吃透,逐渐形成了“济南妇幼模式”。

2001年她带领团队开办培训班,将听力诊断的技术全面推广,逐渐在全国推广济南妇幼的听力筛查模式,,她作为编委参与制定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教材,至今仍作为临床听力筛查指南。-,3年时间她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听力诊断专家组唯一一位妇幼体系专家参与国家儿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工作,帮助西部听力筛查落后区域,大面积“扫盲”。

参与西部扶持项目的那3年,聂文英记忆深刻。那时的济南已经实现了听力筛查全覆盖。而再到西部帮扶医院去看,又是一片空白。有的医院设备不到位,设备到位的医院,专业操作缺失,更可怕的是,大多数区域百姓的认知程度不足。“那3年,每到3月到6月期间,就会集中进行扶持,每周六日她都是在交通工具上度过的,坐飞机赶到当地,再换乘火车、汽车,遇到路不好还要徒步走很远,就这样坚持了3年时间,最终实现了全国听力筛查率从40%提升到70%。”

在聂文英的带领下,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成立的济南新生儿听力筛查康复中心始终走在前列。中心集医疗、康复、科研、健康促进为一体的现代化儿童听力诊疗康复中心,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听力筛查、诊断设备及视、听功能诊断设备,为听力损失病儿提供及时、全面、科学的专业综合测评,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听力康复计划。

政府扶持

2001年 一个6000元的助听器,让她放弃治疗。

政府买单让患儿放心接受治疗。

听力筛查的检查费用并不高,100-200元不等,就能够得到答案。但是让很多家庭放弃治疗的是高昂的治疗费用,最便宜的助听器也要6000元,而人工耳蜗则要十万元以上。“看得起也治不起,这辈子孩子只能是个聋人了。”这样的无奈之言,并非个案。

聂文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记忆中,在做听力筛查工作的前几年时间里,聂文英接诊了一位特别的患者。那是一个无比寒冷的冬天,门诊上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两位患儿来看病,大宝9岁了,对周边的声响不为所动,二宝8个月大,被妈妈抱在怀里不哭不闹。这位中年妇女来得很早,但是看到来做听力筛查的孩子很多,她就领着孩子,一直坐在走廊上等待,一直等到晚上7点多,所有孩子检查完,她才领着孩子进了诊室。家住外地的她家境贫寒,这次是把家中的粮食卖了才攒够了车费来看病,因为大宝是听力障碍,无钱医治就生了二宝。而此刻的她,只想看看二宝是不是有听力障碍,很快诊断结果出来了,二宝被诊断为听力异常。得知消息后,她蹲坐在地,空旷的走廊,这位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声反复回荡,就连回程的车费钱都不够,更别提给孩子治病。这哭声打在聂文英的心里,她拿出自己的晚餐,又加了200元钱,一同塞到患者手中,不停地鼓励着她“还有希望,不要放弃,先回家。”那时候没有扶持政策,聂文英能做的还很有限,在那之后她再也没有见过这母子三人,这就像是她心底的痛点,不停提醒她,要坚定推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尽早诊断一位听力异常的患儿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治疗费用高昂的症结怎么解?聂文英开始到处找“资源”,帮患儿找资助,是她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每年爱耳日,科里就像过节一样。这一天她会找出之前记录下来的贫困家庭电话,一一打去电话,告诉他们有免费助听器资助的消息,这样就又有患儿可以重获声音。”但是这样的日子还是少有的,一年能找到十几台资助的助听器已经是最好的成绩,但是亟待需要治疗的患儿数量更为庞大。

在政府的逐渐扩大化扶持政策下,越来越多的患儿受益。目前,国家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列入常规性检查之一,目的是尽早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诊断和早期进行干预(如佩戴助听器或安装人工耳蜗)。近十年的时间内,从“患儿找残联”的模式,转变为了“残联找患儿”的状态,发现一例治疗一例,佩戴费用政府买单。

听视同步筛查

2001年 听力筛查、视力筛查两科跑。

实现同步筛查 全国率先开展特色技术。

有调查显示,目前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4‰,而40%的听力障碍的患儿常伴随有其他发育异常,例如视力障碍。由此,听视力同步筛查是最佳的筛查方式。对此,医院于2002年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新生儿视听同步筛查。视力筛查与听力筛查同等重要,之前大多数医院分设两科,都进行检查。但是医院创新性地将两科融合,方便了新手妈妈,不用再换科检查,也便于医生综合诊断治疗。

儿童眼及视力保健规范的技术规范内容,主要是强调早期的眼部筛查。致盲性眼病的发现,包括出生< 2000克的早产儿,应该在出生后4-6周,或是睁眼的第32周,进行首次的眼底全面筛查。近年来,为实现儿童早期疾病筛查与精准诊治,医院将11项特色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3天应用于床旁。通过这11项技术,利用五滴血斑,结合相关检查,医生就可以多方面及早发现新生儿潜在功能缺陷,尤其是致残致死性新生儿疾病,从而提供针对性治疗和干预。串联质谱筛查、婴幼儿眼部红光反射技术、遗传代谢病基因检测、尿有机酸检测、新生儿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甲基丙二酸血症(MMA)二阶筛查、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酶学检测、尿喋呤谱检测、婴幼儿行为测听技术、婴幼儿Tong-pip听性脑干诱发反应、新生儿眼底照相机筛查……值得关注的是,这11项特色技术中,婴幼儿红光反射技术属于全国首家开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