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学年度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质量分析

-学年度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质量分析

时间:2024-07-30 11:24:23

相关推荐

-学年度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质量分析

一、命题总体特点

本次考试的试题的知识点覆盖范围较广,试题难度较为适中,从试卷难易结构来看基本题大概 90%,能力题10%左右。试卷既立足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效果的考查。

试题紧扣新课标要求,立足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考查范围广,又不超纲。命题形式活泼,体现新理念,注重对读图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试题素材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拓宽思维和知识延伸。选材与设问围绕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内容来展开,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查考生根据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注重学以致用,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考点及考向分布

1、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第1-2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通过统计表的形式同一地点连续四天的地方时的对比,考查日出时间与昼长的换算关系,进行而通过昼长得出太阳射点的纬度位置与昼夜长短、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4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给出热岛强度的概念,配合华北地区某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图,考查热岛强度强弱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41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变规律(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展现南美洲南部的等高线地形图配合经纬网定位,结合地形演变的三个阶段。第1小题,以动态的眼光考查高大地形影响下,西风带背风地带温带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第2小题,考查南回归线附近在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地形(迎风)、暖流(增湿)三因素作用下,形成高温多雨的地理环境,最终的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的过程。第3小题,结合地形从大气层自身特点(保温作用)、大气的热源(受热过程)两个方面考查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低温的原因。

2、人文地理

(1)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5-6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城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以材料的形式给出苹果公司组装工厂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特点考查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的特点以及组装工厂(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及选址特点。

第7-9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城市功能的影响 以区域交通和城市分布图的形式给出安徽省芜湖市地理位置及演变过程。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以及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附带考查高铁所体现的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第10-11题考查聚落特点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世界文化遗产“合掌屋”为载体,兼叙其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考查其特点的形成原因和形成的主导因素。

第12-13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区域研究中的作用 给出地理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过程示意图,具体考查不同部门的对其过程和环节的运用。

第14-16题考查生态环境建设 以我省河西走廊地区民勤县的绿洲与荒漠交界处的“生态裂谷”为例,配合地下水位变化说明“生态裂谷”的形成原理。考查“生态裂谷”位置判读、营力作用及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17-18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北京市湿地面积的年代变化考查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第19-20题,考查流域的开发 以湖北省山区河流清江为例,文字材料给出清江自特征,结合清江流域图,考查其梯级开发的条件及其开发的基础条件。

第21-22题,考查区域能源资源开发 以我国山西的西山集团为例,结合山西的煤炭资源特点和该公司产业链示意图考查该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及其以产业形式综合开发所产生的效益。

第23-25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黑龙江“北大荒”的所在区域为例,考查其农业的发展条件,绿色农业的区位因素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26-27题,考查区际联系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鞋业生产为例,考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28-30题,考点仍是区际联系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线路图为例,考查线路走向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输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31-32题,考查区域产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以我国珠三角地区印染产业为例,结合产业特点,考查产业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第33-34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现我国南水北调东、中两线工程的纵剖面,对比考查中线工程的有利自然条件及其运营后对调入地所产生的影响。

第35-37题,考查区域农业布局及其变化 以我国东北地区区域图为背景,结合山地、河流、湿地和年降水量分布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变化,考查大兴安岭在自然地理上的分界意义、主要农作物布局变化特点及其变化原因。

第38-40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中国政区图考查黑龙江、青海、山东三省区在气候、土地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的影响。

第41题,考查流域的开发 给出乌江流域示意图和贵州煤炭资源分布图考查乌江梯级开发的条件、效益以及煤炭资源开发所的产生的环境问题。

第42题,综合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以山东枣庄为例,给出区域综合图和南四湖区鱼塘-台田景观图,考查其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主问题,调水工程启动的对该地区有利影响及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的评价。

第43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以我国新疆阿拉尔地区为例,给出区域位置和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其长绒棉生产的有利条件及其多雨的成因并对棉花的规模化生产作出评价。

三、试题评价

本套试题总体上做到了对点命题,对考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都有和涉及。试题的难度和内容较为适合高二学生的特点。但作为全县统考卷,大部分内容来自网上陈题、旧题,对设问未任何改动。极易造成考试的不公平,降低了考试的信度。相当一部分题目的设问太过直白,不符合新课改中核心素养所要求的“综合思维”特点,如:第3-4题。部分考点重复考查且设问角度完全相同,如第19题与第41题第1问。数量不少的图表没有进行矢量化处理,清晰度不够,影响学生判断,如第35-37题图。人文地理素材较为陈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