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汉初三杰” 萧何下狱 韩信被诛 为何张良能独善其身?

“汉初三杰” 萧何下狱 韩信被诛 为何张良能独善其身?

时间:2019-09-03 22:21:30

相关推荐

“汉初三杰” 萧何下狱 韩信被诛 为何张良能独善其身?

“汉初三杰”,萧何下狱,韩信被杀,唯独张良独善其身。后世的文人曾把张良作为楷模,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出谋划策,备受领导赏识,功成名就之后,封侯赐爵,既有荣华富贵,又能安度晚年,流芳百世,这或许是读书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张良堪称“谋圣”,既能“谋”天下,也能“谋”己,在汉初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如何逃脱刘邦之手而独善其身,立于不败之地呢?

一见如故,舍不得下手

张良“失意”遇刘邦,二人一见如故,越谈越投机,于是张良直接“转会”到刘邦门下。依《史记》言,张良学通“太公兵法”,每次谈论此法,别人都听不明白,唯独刘邦一听就懂,张良十分欣慰,称赞刘邦有上天赋予的智慧(沛公殆天授)。

张良不光满腹经纶,“拍马屁”也恰到好处,刘邦本就杜撰自己“真龙天子”的身世,以此蛊惑人心,张良此言正好给刘邦的身世定性,等于肯定了刘邦都传奇的身世。另外,“圯上老人”的说法同样颇有传奇色彩,貌似张良有半仙之躯,半仙如此高看刘邦,更加印证了刘邦“真龙天子”的传言,有这么好的人给出谋划策,且极力推崇自己,二人相见恨晚,刘能不喜欢张良吗?

功高不震主,没理由下手

仅靠耍嘴皮子是不够的,张良很快屡献奇谋,先后助刘邦征服韩地、南下征宛、西进武关、巧取峣关,攻占咸阳,扫平关中。

项羽入关,鸿门宴前后,张良再现外交才能,拉拢腐蚀项伯,挑拨范增和项羽的关系,不但助刘邦鸿门宴脱险,还为他谋得“汉中”风水宝地,并谋划“汉中对策”,为刘邦杀回关中奠定基础。

楚汉对峙,张良又屡此献谋,拉黥布反水,招募彭越,加封韩信,又以“八不及”为由说服刘邦取消复立六国的计划,最终助其一统天下。

张良之功,刘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张良,刘邦霸业难成,即便刘邦入关,鸿门宴前后的一系列变故令他难以招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以项羽40万虎狼之师,刘邦区区10万人马如何抵挡?如此,刘邦没有机会屈就汉王之位,蛰伏汉中,喜获韩信,也不会有楚汉之争。

张良功虽高,却不震主,张良更多扮演的是军师身份,比之萧何,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间的名声不如萧何,比之韩信,无指挥作战,统领百万之众的能力。另外,张良更多是“阴谋”,特别适合战争年代的军事斗争,革命一旦成功,张良的作用不如以前,对汉家江山的威胁也与萧何、韩信相比,逊色许多。可即便如此,张良未必不在刘邦大清洗的队伍之中,张良是如何“巧奔妙逃”的呢?

急流勇退,没机会下手

革命成功后,刘邦“大开杀戒”,韩信被诛,萧何下狱,要不是刘邦死的早,连樊哙也难逃厄运,而张良却全身而退,靠的是果断舍弃,急流勇退,将自己一撸到底,不问朝政,归隐山林,云游四海。

张良先下手为强,比刘邦快一步,革命成功后,刘邦大封功臣,还没有起杀心的时候,张良便果断舍弃荣华富贵,齐地三万户,刘邦任由张良选择,张良只选了“留”这块小地方,言说“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另外张良不再过问朝政,不参合,不拉帮结派,紧接着身体来帮忙,病体难安,给人的感觉是将死之人,难成威胁。张良晚年不食“五谷”,故弄玄虚,俨然一副“仙风道骨”,不问尘世的“半仙之体”,与初始的“圯上老人”的传说前后呼应,搞的神神秘。杀高人不详,从某种程度上也使刘邦放松了对张良的警惕。

综上,张良不愧是“谋”圣,不光为刘邦“谋”天下,而且也能“谋”己,于惊涛波浪之漩涡中悠然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