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研究|大海深处渔歌欢——象山渔家号子和渔歌之美初探(上)

研究|大海深处渔歌欢——象山渔家号子和渔歌之美初探(上)

时间:2023-04-15 20:45:29

相关推荐

研究|大海深处渔歌欢——象山渔家号子和渔歌之美初探(上)

象山渔家号子和渔歌之美初探

象山位于浙江沿海,地处中国海岸线中段,中国万里海疆东端。象山,一个陆地和海洋的交汇点。千百年来,象山人因渔而海,讨海、围海、煮海、捍海、牧海、航海,和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抒写了一部经略海洋的历史,一部与大海共生共荣的历史,一部从大陆走向海洋的历史。

象山祖祖辈辈以海为伴,以渔为生,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状态下,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渔文化。

渔俗,丰富多彩;谚语,美不胜收;歌谣,悦耳动听。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渔家号子和渔歌别具一格,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音乐,是渔民兄弟喉管里喷出来的一种天籁之音。

渔家号子的产生

象山渔家号子约在唐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清康熙年间至民国时期达到繁荣程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渔家号子仍现鼎盛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渔家号子逐渐式微。象山海洋岸线曲折,海域辽阔,滩涂富饶,港湾众多,岛屿棋布,渔产丰富。象山渔家号子就孕育在这样的一个特色的海洋环境中。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等于是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鲁迅讲的“杭育杭育”指的就是劳动号子,他以敏锐的视角,深刻的揭示出劳动号子的起源。

象山渔家号子就是劳动号子的一种,它是在海洋劳作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植根于渔民的集体劳动之中。

说得具体一点,象山渔家号子产生于捕捞,产生于船场,产生于网场,产生于海洋运输业(航运业)的甲板上。

渔民居住在海边、岛上,他们面向大海,渔捕海上,终日里奔波在崎岖山路上,挑鱼、抬网;在码头上靠岸、起货;在船坞上运木、锯板;在甲板上升蓬起锚。原始的劳动、高强度的劳动,渔家号子也伴随而生。

渔家号子的分类与特点

象山渔家号子十分丰富。船上或岸上有多少操作程序,就有多少种号子。我们将按环境分岸上号子和海上号子两大类,共 26 种。

岸上号子 :

拖大木号子、抬木头号子、牵钻号子、牵锯号子、敲钉号子、斩斧号子、抬船号子、拔船号子、拔船板号子、打大缉号子、纺缆号子、抬网号子、夯箍号子、敲草号子、洗网号子、起舱号子。

海上号子 :

拔篷号子、起锚号子、拔椗号子、摇橹号子、打水号子、吊舢板号子、打桩号子、抛椗号子、杠船号子、撑船号子。

按操作所需要的力度大小可分为大号、一六号和小号。当然各类号子之间灵活通用,不拘泥于一格,常出现几种通用或联用的复合性号子。每种号子,由于各种渔村地域不同,渔民船工的习惯不同,作业类型不同,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渔家号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与渔业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劳动歌谣。其二,可以伴随集体涉渔生产劳动过程进行反复大声咏唱,一般具有固定的曲调。其三,内容较为单纯,可以由领唱者随情景创造,可以与劳动内容有直接关系,也可以加进去其他内容。其四,具有明确的劳动价值趋向,通过咏唱号子,起到协同劳动步骤,统一用力时间,达到劳动预期的目的。其五,倾注劳动者真诚的情感,情感的传达与劳动节奏相融汇统一。

渔家号子和渔歌之美

渔歌、渔家号子是海岛渔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凝练、音韵和谐、风格清新,是海岛渔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进行斗争的重要工具。从美学角度来细细品味,渔歌及渔家号子,美美与共,美在其中。

劳动美

渔歌、渔家号子是劳动者血汗搅着泪珠的结晶与升华,由体力劳动直接抒发,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强烈的节奏感与浓郁的生活气息。东门渔民唱的《起篷号子》《起网号子》《拔船号子》《起锚号子》《摇橹号子》等等。节奏鲜明急促,顿挫有力,给人以雄壮的集体力量和劳动创造世界的有力感染。数千年以来,渔家号子伴随着渔区人民创造人类战胜自然的奇迹,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劳动创造美。石浦的《渔家号子》,唱响大江南北,深得群众喜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音律美

象山渔家号子的音乐节奏源于海洋劳作的劳动节奏,渔民、船工的劳动节奏赋予了象山渔家号子的音律之美。例如:这一号子的音乐比较简朴,《小号》每小节前一拍为半数操作人员齐唱,后一拍为全体操作人员齐唱,可无限反复。在起锚强度不大时,劳动节奏较快,其音乐节奏也较密。

当劳动强度增大时,即由领唱转入《大号》,音乐节拍也从 2 / 4 转向4 / 4,领唱旋律从高音串起,极富号召力,音乐节奏既自由舒展,又豪迈热烈,又无乐器伴奏,更显得象山渔民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奔放的劳动热情,透示出渔家号子的音律之美。(未完)

文/郦伟山 图/文化象山

公益性传播,非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国渔业协会渔文化分会

宁波渔文化促进会

渔文化传播

喜欢|记得关注|一起分享渔文化的故事

邮箱:365364184@ 电话:0574-83893684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