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不读《牡丹亭》《西厢记》 宝玉还有机会向黛玉表白吗?

不读《牡丹亭》《西厢记》 宝玉还有机会向黛玉表白吗?

时间:2019-07-15 16:03:18

相关推荐

不读《牡丹亭》《西厢记》 宝玉还有机会向黛玉表白吗?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牡丹亭·标目·蝶恋花》

读《红楼梦》时,最容易我们引起感慨的大概就是宝黛的爱情了。在宝黛的爱情故事当中,有一段小小的插曲,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它是二人之间距离的催化剂,让他们更为知心了。

就在这第二十三回里,宝玉在花园偷偷读《西厢记》,被正准备埋花的黛玉发现,于是二人便一起读了起来。见黛玉“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宝玉便趁机用戏文中的内容表白:“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这一段引自戏文里的表白很是经典,在书中也是羞得黛玉顿时小脸“带腮连耳通红……”

曹雪芹围绕《西厢记》《牡丹亭》写下如此桥段,自然可见出这些戏本子对当时有情人的透纸影响。从文学史来看,若无《西厢》《牡丹》这些多言儿女情的戏本子,也许《红楼梦》这部奇书的风采也会稍稍减弱。

《牡丹亭还魂记》,汤显祖撰

怀德堂藏板,明末坊刊本

我国的戏剧历史悠久,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先秦古剧,汉魏百戏,唐代歌舞戏,宋元南戏、杂剧,明清传奇……一条脉络下来,形式愈丰富,技巧愈繁复,词曲唱腔愈优美,表演效果愈动人心。毫不夸张地说,戏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毫不逊色于今天的电影大片。自元代起,文人雅士们也参与到戏本创作之中,出现了一大批绝顶一流的文学家,如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等等。

古人听戏文,但听戏文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人们更多的还是像宝二爷和黛玉那般看戏文。这戏文有情节,有文采,有声亦有色,细细品来,自不差戏台子上的神韵。毕竟——戏曲作为一综合艺术,其声、色和文本皆可自成一绝。

《窦娥冤》珍藏画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前些年,白先勇先生精心打造了青春版的《牡丹亭》,风靡世界。他根据二十一世纪的审美观,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以青春靓丽的形式为人们再现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想必戏曲同好早已一睹为快。

然而,大家真听出了《牡丹亭》的文本之美吗?戏本者,戏曲之所本也。读不懂戏本子,尝不出戏本子里一言一词的滋味,都算不得喜好戏曲的“本色当行”。而对戏曲比较陌生的朋友,读了戏本子,恐怕也很难不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般意境美丽的句子而动容,终于爱上传统戏曲吧。

昆曲《牡丹亭》上本演出国家大剧院供图 (摄影苏岩)

读书也需要解惑人。可是,解诗解词解小说的老师多,会解戏文的却很少。所幸,我们有了一位学贯中西、钟情戏文的解惑人。他是史景迁的第一位中国博士生,李欧梵赞他“头角峥嵘”,与余英时、叶嘉莹等大家有师生之谊……他就是郑培凯

“见到了最好的,就不会小看中国传统”,这是郑培凯教授热心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他也讲:“可能我天生是当老师的料,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就想分享给别人。”多年来,郑培凯教授始终不懈地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由此,便有了我们本期特别推出的《客官,请看戏——郑培凯的古典戏曲文学精读课》

在本系列音频课程中,郑培凯教授将带领我们从历史发展脉络、文本赏析、社会背景分析、中西方戏曲文化对比等各角度全方位解读中国古典戏曲,让大家不仅能听懂古典戏曲的文本之美,还能在文本中真正理解每个朝代的社会背景,感受戏曲文本背后所隐藏的雅俗趣闻,触摸真正的历史真相,让大家告别对传统戏曲的刻板印象,用年轻化、美学化的讲解方式,形成我们对中西方戏曲的深刻认知。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这副朱熹对联,是郑培凯自身的学问追求,也是他对年轻学子的殷切寄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