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在以色列有一群犹太人却自称是中国人 这是怎么回事?

在以色列有一群犹太人却自称是中国人 这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9-04-07 08:08:38

相关推荐

在以色列有一群犹太人却自称是中国人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座典型的犹太式建筑,红色的外墙装饰着尖劵柱廊,金色的穹顶托起一个银色的大卫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是在号称"东方莫斯科"洋味儿十足的哈尔滨,和历史上遗留下的或雄伟或典雅的各种欧式建筑比起来,这座犹太老教堂实在是太普通了太低调了,以至于很多哈尔滨当地人都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每一个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它带给人们的,不只只是感官的愉悦,美学的欣赏,它还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我相信每一个老建筑都有灵魂,会让后人记住发生在里面的那些故事。

上个世纪初,欧洲各国掀起了一股排犹风暴,大批犹太人背井离乡。沿着西伯利亚铁路来到哈尔滨寻找新的生活。当年的哈尔滨正值建城之初。善良朴实的哈尔滨人用宽广的胸怀迎接了这些流亡的犹太人。他们在哈尔滨没有遇到在别处遭受过的歧视和迫害,他们也把美丽的松花江畔看成了自己的家。在哈尔滨的犹太人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两万五千人。他们修建了医院。学校,教堂,图书馆,成立了各种工贸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犹太社区。那时期哈尔滨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栖息地。

这座犹太教堂建于19,也称为犹太新会堂,是当年侨居在哈尔滨的众多犹太人的重要宗教场所和精神的依托。

据说当年教堂内部有很多丘比特的盾牌,正面是金色的希伯来文的《摩西十诫》。每当祈祷活动达到高潮的时候,整个教堂内人们哭声一片。这些流亡的犹太人为了他们曾经的家园和磨难而嚎啕大哭。

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犹太人逐渐地离开了哈尔滨,这座教堂便被改造成了一个俱乐部,然而仍然会有少数没有离开的犹太人来到教堂外默默地祷告。

时光荏苒,这个教堂也逐渐破落.在八十年代变成了一个豪华夜总会。近年市政府将教堂修缮一新,在金色的穹顶上又安装上了一个银光闪闪的六角星。

市政府后来又将它改造成哈尔滨市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作为哈尔滨早年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供市民和游人参观游览。

在一幅欧洲犹太人颠沛流离的铜雕下面,刻写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题词:历史上,曾经有两万多犹太人为摆脱迫害、歧视而定居哈尔滨,哈尔滨人民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怀善待犹太人的历史事实,是世界人道主义的光彩纪录。

在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展览的大厅里有两幅巨大的铜雕,形象地描绘了上个世纪初期欧洲各国驱赶犹太人和纳粹德国残酷迫害犹太人的生动情形。

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展览馆的人口出有一座犹太人的七杈大烛台,它有七个灯座,可插上蜡烛或者盛上灯油,是犹太教的礼仪用具,后成为古代犹太教的徽号。

博物馆内用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展示了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期间的各个方面,及其犹太人对哈尔滨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在哈尔滨的犹太人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两万五千人。他们修建了医院。学校,教堂,图书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犹太社区。

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哈尔滨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栖息地,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哈尔滨早期的生活场景和犹太人的活动场景。

犹太人为哈尔滨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声望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个制糖厂、中国第一个卷烟厂、百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和宾馆等各种大型工商企业。并使黑龙江的大豆迈出国门远销世

他们开创了哈尔滨的经济奇迹。是哈尔滨最早走向世界市场的开拓者,犹太人还相继建立了一批中小学和各类专门学校,如商业会计学校、钢琴声乐学校、音乐艺术学校、小提琴学校等,为犹太社区和哈尔滨市培养了一批商业、音乐人才。

哈尔滨的犹太侨民还经常举办音乐会,为西洋音乐尤其是管弦乐在哈尔滨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的哈尔滨之所以拥有中国“音乐之都”的美誉,百年前的犹太侨民功不可没。

后来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哈尔滨的犹太人逐渐的离开了哈尔滨到以色列、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发展,到五十年前,最后一批犹太人也陆续离开了哈尔滨。

犹太人虽然离开了哈尔滨,但他们却给哈尔滨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包括几十座古老的犹太建筑, 记录和保留了那段如歌的岁月。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在哈尔滨的犹太人真实地感受到了当地哈尔滨人对他们的大度、真挚和友善,他们和哈尔滨人同呼吸、共命运,双方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这种情谊的感召下,犹太人也给中国人民以真诚的回报。所有原来在哈尔滨生活过的犹太人,无论现在移居到以色列还是美国、俄国还是澳大利亚,无论他们到了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自称是哈尔滨人,并依然操一口东北腔的中国话。

在他们的头脑中,哈尔滨的记忆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这是一种浓的化不开的中国情结、哈尔滨情结。

今天在以色列的许多城市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还有当年的哈尔滨犹太人和他们的后裔自发组织起来的哈尔滨犹太人联谊会,定期举行活动,怀念在哈尔滨的那些日日夜夜。而哈尔滨人也仍然牵挂着那些当年同饮松花江水,如今遍布以色列和世界各地的犹太友人,哈尔滨现在依然保留着许多犹太人当年在这里进行宗教,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遗址和遗迹。

埃胡德奥尔默特( -2月任以色列总理)的家族和哈尔滨有着不解之缘。奥尔默特的祖父母早年从俄罗斯移居到哈尔滨。在哈尔滨生活了二十多年。哈尔滨被他们视为一个最适合居住的家乡,死后坚持葬在了这片黑土地上。今天在哈尔滨的皇山犹太人公墓里还安息着奥尔默特家族的四位先人。

奥尔默特父亲的年轻时代是在松花江畔度过的。他毕业于哈工大,并会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和他有同样命运的犹太姑娘,相爱并结婚。后来虽然响应犹太复国主义的号召回到以色列,但哈尔滨永远是他心里一个温暖的记忆。他和奥尔默特的母亲常常给孩子们讲起哈尔滨的故事。他们在以色列的家里也经常用带有东北腔的中国话交谈。

奥尔默特曾经说过:“父亲总是引以自豪地说他曾经在一所学校为他的中国学生讲中文课的经历。直到88岁高龄去世前夕,他留在世间最后的一句话还是用汉语说的。虽然我不能完全听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他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牵挂着他在中国的故乡---哈尔滨!

而自称为半个哈尔滨人的奥尔默特在担任耶路撒冷市长和以色列总理后曾数次来到哈尔滨,祭扫家人的坟墓。并表达对哈尔滨,对中国的感激之情。奥尔默特的哥哥欧慕然·奥尔默特也在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工作,担任公使级参赞,希望能帮助中国,尤其是黑龙江省学习到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