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23)济南懿范女子学校&洪家楼教堂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23)济南懿范女子学校&洪家楼教堂

时间:2024-07-11 16:35:16

相关推荐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23)济南懿范女子学校&洪家楼教堂

也许是因为生活在这里的原因,我并没有急于在短时间内,走遍济南商埠的全部街道。在这一天的行程上,我还安排了前往洪家楼拍摄山大老校和洪家楼教堂。洪家楼是位于济南东北部的一片城区,在清代乾隆年间,这里名为红家楼庄。后以洪侍御“尹象贤书楼”而沿称洪家楼。后来的《山东通志》记载:“洪家楼在县东七里。洪侍御别业,后为尹象贤书楼”。如今,洪家楼是济南历城区著名的商业中心,因山东大学在此,是著名的文化、教育中心,闻名海内外的天主教洪家楼教堂,更是提升了洪家楼地区的社会影响力。

我的探访从山大老校开始。在看到张润武教授的《图说济南老建筑——近代卷》之前,我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山大老校内的建筑原本就是属于山东大学的。其实山东大学真正的渊源是晚清成立的山东大学堂。1901年,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当年11月获批后,学校在济南内城原泺源书院的旧址内开办,首任校长是周学熙。1904年,学校迁往位于杆石桥一带的新址。在今天的育英中学内,仍保留有一座二层券廊式建筑,正是当年学校的校舍。(可惜中学管理严格,我一直没有机会走进去拍摄)所以,与山东大学更为直接的渊源建筑是位于今经七路的育英中学内。

那么位于洪家楼的山大校区原为何呢?一战尾声,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在华的德侨陆续撤离,德国教会组织也是勉力支撑,这其中就包括主持济南教区的圣方济各会。一战后,该会前往美国募集资金,却引来了美国玛利亚修女会来到济南。这个修会在天主教洪家楼教堂附近开办了懿范女子学校。收留教徒女孩和孤儿院的女孤儿,最初仅设初小班,1939年改为女子中学。抗战期间,学校曾迁入济南旧城中的高都司巷海星小学院内,抗战后迁回洪家楼原址。济南解放后,学校并入黎明中学,洪家楼校址由山东农学院使用,后来成为山东大学的校区之一。所以,这里是懿范女子中学的旧址。

现存两座建筑,分别是曾经的教学楼,现由社会学院使用,曾经的修女楼,现由神学院、哲学院使用。

我曾经在教学楼里面学习过一段时间,在建筑西侧立有建筑奠基的基石,上面的AD1936的字样告诉人们它的年龄。建筑的屋顶为孟莎式,折页式和三角形的老虎窗环绕一周,蔚为壮观。这座建筑内的地坪让我感觉似曾相识,拼接的碎方形马赛克,没错,除了颜色,几乎和天津朝鲜银行内的地坪一模一样。由此可见,这种装饰在那个年代是十分流行的。

(懿范女子学校 教学楼)

修女楼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西半部份是修女宿舍,东半部分是一个礼拜堂。宿舍入口处建一座木结构的瓦顶门廊,曾经上面有精致的雕刻。礼拜堂有一个专门的入口,设门厅,转角处饰以小石柱,中间粗,两头窄,精致美观。礼拜堂平面为矩形,单层,窗子为半圆拱形,可上下推拉,窗上镶嵌彩色玻璃,透露着宗教的神秘色彩。虽然没有走入这座建筑,但从外表,也可以看出东端是一个单层的大厅。

(懿范女子学校修女楼)

我对于洪家楼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了教堂的身上。对于它,我总共进行了三次拍摄,近距离地去欣赏次数根本数不过来。在此,我将历次探访洪家楼教堂的照片进行汇总,并引用自己在《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原文,将建筑向各位进行介绍。

洪家楼天主教堂位于今济南市历城区洪楼广场,它是中国哥特式建筑的重要代表,是中国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也是济南市乃至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在中国近代的宗教建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洪家楼教堂)

洪家楼位于济南城东部,1870年,天主教济南教区的顾立爵神甫在这里购地兴建教堂。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外籍传教士赴烟台、青岛躲避,中国籍的天主教徒集中到城外洪家楼教堂。1900年7月义和团民破坏了教堂。《辛丑条约》签订后,天主教山东教区的方济各会的荷兰籍主教申永福(EphremGiesen)利用庚子赔款在洪家楼教堂原址上兴建新堂。教堂由奥地利修士庞会襄(CorbinianPanger)神父设计,由历城当地著名的石匠卢立成担任总施工,他带领着本村一百多名石匠,历时三年的修造最终完工。

洪家楼教堂又名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建筑,大堂坐东朝西,主入口位于西侧,两座高耸的钟楼位列两侧,从下向上逐渐收缩,最终汇聚到锥形塔顶那神圣的十字架上。

(钟楼)

入口开三间,两侧立有科林斯石柱,尖拱型的门套为叠券式造型,券角处饰以科林斯倚柱,华丽的花带分别从两端的柱头延伸出来,填充了尖拱内的空间。拱门上方饰有尖顶山墙,墙内饰以花卉的图案。

(主入口)(侧入口)

(主入口花饰)

最具特色的是,这些原本在山墙内雕饰的花卉,又出现在了山墙两侧边缘的坡上,浮雕式的花卉顿时具有了勃勃生机,此时的山墙犹如一面镜子,努力向上攀爬的花朵在里面留下了倒影。

(细部对影成双人)

教堂上还有一处精妙的部件——滴水龙头。每当下雨的时候,积攒在屋顶的雨水,可以顺着建筑内的水道,从龙嘴中泻出。

(滴水龙头)

洪家楼教堂的入口展示了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如此的精雕细琢堪称中国哥特式教堂中的精品,而且丝毫不逊于米兰、科隆、巴塞罗那这些著名的天主教堂。

入口上方的二层开哥特式风格的尖券窗,窗内分隔出两个细长的尖窗和一个小圆窗,每个入口上方均为三开间。窗户上下的檐墙上均饰以连续的尖拱装饰。三层正中为一大四小五个玫瑰花窗,周围的小窗内饰三圆环形的窗纹,中央大窗内是一朵完全绽放的玫瑰。两侧的尖拱券窗沿袭了二层的造型。两侧的楼体继续向上延伸,在一座八面体钟楼的上方覆盖着八面坡锥顶,钟楼的每一个立面上都开尖券窗,顶部做三角形山花,窗间做科林斯壁柱。锥顶的每条屋脊上做齿形装饰。夹在两座钟楼之间的是一座矩形山墙,墙壁上刻有连续的尖券造型,好似神龛,每个拱上方对应着一个花卉浮雕。

(玫瑰花窗)

教堂两侧中厅和侧廊间建有飞扶壁,这是哥特式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个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上是起撑子的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飞扶壁一般建造在外墙,用来分散堂内的拱顶对外墙的推力,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飞扶壁剔透玲珑,既起到了传递承载力的功能,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成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显著的构件。在中国除济南洪家楼教堂外,飞扶壁设计比较精致的还有广州的石室教堂。

(飞扶壁)

(远看飞扶壁)

教堂外墙东侧祭坛的位置还立有两座尖顶塔楼,形制与主入口处的钟楼十分相近,只是高度略小。

(祭坛外侧的尖塔)

祭坛后的墙体呈五边形,开巨大的哥特式券窗,五角攒尖屋顶上立有十字架。在教堂的大堂屋顶上,覆盖着当地产的小黑瓦。教堂的外墙为清水灰砖砌筑,拱券、扶壁全部用青石做成,扶壁间的墙为石墙基。环视整个教堂外立面,凡是能够出现纵向感的地方均建有小尖塔,数量之多呈竞相而上的态势。这些小尖塔形成对教堂东、西四座塔楼的辅助作用,映衬出了升腾向上的感觉,仿佛一道道通向天国的天梯,引领着教徒达到那非凡的意境中。

(祭坛后部)

(祭坛后部仰视)

洪家楼教堂内部为三廊式布局,平面在东端略微向外突出,形成了巴西利卡十字形的格局。

(三廊式布局)

(中廊)(侧廊)

大堂内地面铺设青条石,两侧立有方形列柱,柱头为仿科林斯式。屋顶为半圆形拱顶和十字交叉拱顶的组合,每条拱肋从中央向四向发散,产生的侧推力就由外墙上的飞扶壁来解决了。拱顶上绘有油彩花纹,色彩丰富,图案均为中国传统装饰物,这种设计迎合了中国教众的欣赏习惯。

(拱顶)

入口上方的夹层为唱诗台,原有一架用于宗教仪式的管风琴。

(唱诗台)

两侧的窗户上镶嵌着五彩斑斓的玻璃,阳光洒进,映照得整个圣殿光彩熠熠。除主祭坛外,两侧还建有小的祷告室和礼拜厅。

(祭坛)

(祷告室)

(来自罗马教廷的祝福)

(圣父若瑟)(圣母玛利亚)

(通向钟楼的旋转楼梯)

(圣洗池)

教堂可容纳千人作弥撒,整个大堂高大宽敞、富丽堂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堂内通风良好,后世的外墙抵挡了烈日骄阳,在炎炎夏日走进教堂,能体会到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解放后,洪家楼教堂的宗教活动一直没有中断,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后被迫关闭。1985年,政府拨款对教堂的内外进行了彻底修缮,当年圣诞节关闭近二十年之久的洪家楼教堂重新开放。1995年洪家楼教堂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洪家楼教堂虽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但它的光辉仍然无可比拟,它已经成为济南这座历史名城重要的标志。

(圣母山)

(全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