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再见 阿拉上海老弄堂

再见 阿拉上海老弄堂

时间:2021-02-20 15:15:03

相关推荐

再见 阿拉上海老弄堂

在这个十一长假,对于阿拉上海人来说最骄傲的事情,莫过于阿拉身边小弄堂登上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这个由上海籍导演徐峥执导的故事《夺冠》,也成为了全国观众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蜂窝煤炉、脚踏式缝纫机、老式电风扇、琴岛利勃海尔双门冰箱、红色鹅绒做的黑白电视机套上还细致地绣了“彩色电视机”几个字……

在徐峥熟悉的石库门建筑里,一切似有回到过去的感觉。

对于上海人来说,这熟悉的一幕幕绝对能引爆泪点。

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特别的收纳记忆的地方。

纵使时光褪却,高楼林立,上海弄堂还是安静地坚守在那里,烙印着千千万万上海人的生活。多少故事多少记忆,都曾在这里上演和落幕,那些细碎的小日子,比电影里更加精彩。

就像王安忆所说的:“上海的弄堂感动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景,这感动不是云水激荡的,而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

以前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是4.4平方米,也就是一张床的大小,弄堂里可以说家家都是“七十二家房客”

在那个还依靠着痰盂和马桶的年代;

在那个刷牙洗脸都在家门口公共水池的年代;

弄堂里经常能听到“削刀磨剪刀”的吆喝声;

爆米花“砰”的一声巨响,真的是要哈色囡囡了;

一早起来,要先生煤球炉,弄堂里烟雾腾腾的。

夏天乘风凉,冬天孵太阳。

弄堂里一排洗衣机,天好家家洗东西。

弄堂里晒满了五颜六色的衣裤床单,风吹过时哗哗作响,当时大家调侃称其为“万国旗”。

没汏衣裳机,要想床单快点干,就要旁人搭把手,一起拧拧干。

邻里间相处的非常融洽,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娱乐。

女孩子们喜欢跳橡皮筋、踢毽子、造房子、掼结子、挑绷绷等;

男孩子们则喜欢打弹子、滚铁环、飞香烟牌子,或者在自制的简易球桌上打乒乓球。

有人做过统计,解放前夕的老上海曾经有3840条弄堂,半个世纪之后的2000年,弄堂的数量只剩下2560条。然而到了,弄堂的数量已经锐减到1490条,弄堂越来越少。

“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趁着还有,趁着还在,找一个周末,再去回忆回忆这过去的旧时光吧。

蓝妮弄堂

请把爱情留在这里

有人说,这是一条浪漫的弄堂,游走于此,都能感受到爱情的芬芳。

复兴路上,有一条弄堂,灰扑扑的,乍看并不起眼,但是它却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在弄堂里有7幢造型典雅三层楼洋房,七座建筑物有七种颜色,风格迥异,这就是著名的“蓝妮弄堂”。

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都亲切的称它为“玫瑰别墅”,据说是因为当初在建造这条弄堂时,弄堂口的地面上砌有“玫瑰”两字。

这个弄堂以是孙中山的儿媳妇蓝妮命名的,身为风云人物,蓝妮的一生非常传奇,也经历过不少风浪,是一位苗族人,最先在上海滩以“苗王公主”出名。

同时蓝妮弄堂堪称上海最寂静的弄堂,当初那么风起云涌的历史也都归为尘土,消散在弄堂午后的阳光里了。

蓝妮居住的2号楼外墙上终年披挂着翠绿的常青藤,生机盎然,微风吹过,沙沙作响,仿佛一管历史的长箫,在吹奏主人的沧桑经历。

田子坊

这里有文艺青年和酒

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在这里留下了烙印,热闹也喧哗,完全不同于大多数古老静谧的弄堂,少了一份市井,多了一份文艺。

这里有热爱摄影的文艺青年,也有摇晃的酒吧,你总能某一个转角,邂逅一家你喜欢的小店,记录上令人心动的语句。

现在的田子坊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只要你在这条如今上海滩最有味道的弄堂里走一走,就不难体会田子坊与众不同的个性了。

“田子坊”是画家黄永玉给这条弄堂起的雅号,由于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

如今的田子坊成为了泰康路艺术节的时尚地标,在这片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品商店,工艺品商店,工作室,设计室,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参观、驻足。

走在田子坊,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视线。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灯光打得很悠闲,能够感受到老上海的风情。

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酒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可谓应有尽有。

有志成坊的门廊的弄堂,是1933建成的,散发古老的意味。还在使用的80年代标志装修的绿色信箱。

在这种环境下,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美感。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空中飘来一抹慵懒的咖啡香味,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老城厢

繁华都市下的市井温情

人们常说,迷宫般的老城厢是上海的灵魂,是这座城市沧桑兴衰的缩影。

它是近代上海的发源地,是申城的“根”,是上海作为一座大都市的起点和基石。这是一片最上海,却越来越不像上海的古老城区。在上海城市化的进程中,老城厢的市井文化是唯一的传承。

老城厢留存有上海7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以后上海的传统城市生活面貌和市井百态。

这里几乎每条弄堂都有历史,每座民居都有故事。这个历经沧桑的地方,太像一个故事中老祖母最后留下的昏暗厨房。

幸好,它已被列入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那些代表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老建筑也将被原汁原味地修复并保存。

新华别墅

幽居上海的“外国弄堂”

新华别墅是一个最有异域风情的弄堂,除了藏着上海人的记忆,还有很多外国人的故事。

她由两条呈U形的里弄互相联通,分别是新华路211弄和329弄。几十年前,弄堂里的一些住宅,曾做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瑞典等国的驻沪领事馆,

也由此居住着许多国家的外侨,新华别墅因此被称为“外国弄堂”。

新华别墅内有数十幢风格各异的花园住宅,式样有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

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设计了这些房子,当时他正因为设计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成为了上海首屈一指的设计师。

如今步入这条马蹄形弄堂,仿佛置身于欧洲的小镇,充满了浓浓的异域风情。

有人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也就没有上海人。上海弄堂,一座城市的独家记忆,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独家记忆。你记忆中的上海弄堂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日互动#

你记忆中的上海弄堂是什么样的?

部分素材来源:罕见老照片、网络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