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俞云切脉针灸今日话题|虚劳中医论治

俞云切脉针灸今日话题|虚劳中医论治

时间:2023-06-26 05:08:55

相关推荐

俞云切脉针灸今日话题|虚劳中医论治

现代社会“996”的工作模式、为了应对KPI、各种考核而绞尽脑汁,以及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贪凉嗜辣的饮食习惯,使得不少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出现心悸、失眠、睡觉梦多,腰酸膝软、目眩发落、面色苍白、说话声音低弱,不想运动。男性还可能有遗精滑精、精冷的情况,而女性会有不孕,半产漏下等情况。你知道吗,这可能是中医所说的虚劳哦

1

释 名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中医虚劳作为出现较早的病名之一,相关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书中关于“虚”“损”“劳”等的论述为虚劳的产生创造了契机。张仲景《金匮要略》首次将虚劳列为病名单篇论述,虚劳病名由此确立。

2

病因

虚劳的病因病机多为禀赋薄弱,体质不强;七情内伤;房事过度;烦劳过度,损及五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大病久病,失于调养;自然衰退。

因脾肾二脏在人体的特殊位置,此二脏的功能失调,容易导致整个机体的阴阳失调。“阴虚内热从肾损,饮食劳倦自脾成”,所以虚劳病的成因虽多,但不外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个方面,尤其以后天失调所至者颇多。

因脾为后天之本,故后天失调多与脾有关。人之一身,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脾胃一伤,气血生化乏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失濡养,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亦相继失调,致使百病丛生。所以脾脏一虚,不仅可渐伤它脏,它脏疾病亦易传脾胃,更可由正气虚外邪易侵,更损气血形成因虚至病,

因病成劳的恶性循环。虚劳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也有密切关系,而先天不足多与肾有关,禀赋不足,素体薄弱,而至赢弱多病是很常见的。肾气是人体正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肾脏一虚,整个机体阴阳失调,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肾阴虚则五脏之阴皆虚,肾阳亏则五脏之阳气皆弱。且肾藏精,“五脏盛乃能泻”,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亦可累及肾脏,终至五脏阴阳虚损而成劳。

3

治 疗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虚劳内伤杂病从脾肾论治,运用甘温扶阳,补偏救弊,使先天之本得固,后天气血渐生,机体阴阳达到新的平衡,其中的代表方是小建中汤。

仲景在此方中用甘草、大枣、胶饴之甘以建中,姜桂辛温可通阳调胃气,芍药之酸以敛补营气,目的在于建立中气。药味虽以甘温为主,但酸甘可以化阴,温可以扶阳,以达到通过补脾而扶持中气,平调阴阳的目的。中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寒热错杂之证也随之消失。

黄芪建中汤是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黄芪而成,主要用于“虚劳里急,诸不足”,可见其应用范围之广,阴阳气血诸不足皆可用之,加黄芪加强了益气补虚的力量,其证应为气虚较重,有“少气”、“自汗”、“身重”、“脉大而虚”等。至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则用于阴阳两虚,精气亏损,火浮不敛的“遗精”,梦交,少腹拘急,目眩发落,脉芤动而微紧”,仍以小建中汤之意,调阴阳,立中气,加龙骨牡蛎 镇摄浮阳。后世

针灸治疗之法出现较早,在虚劳证治中亦备受重视。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有:“男子精不足,太冲主之”“内伤不足,三阳络主之”。《千金要方》 注重灸法,在论述脏腑虚劳证治时,除方药方法外,另附诸多药灸法。

太乙真人熏脐法麝香、龙骨、虎骨、蛇骨、附子、木香、丁香、乳香、没药、雄黄、朱砂、五灵脂、夜明砂、胡椒、小茴香、青盐、两头尖各等分。以麝填脐眼,荞麦圈脐外,填药盖槐皮,艾灸之,汗出病已。慎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等。此方通治劳伤失血,及阴虚遗精,白浊,阳痿,精神倦怠,痰火,妇人赤白症,子宫冷诸症。

《内经》第一篇即言:“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行为举止、情志思欲皆有所调摄,故而疾病无从而来,随后文中又指出情志言行具体养生方法。所谓“上攻治未病”,参天地之道,预防调摄是中医重要理念之一。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特提出“虚劳当治其未成”篇,指出虚劳在病成之后再治疗则艰辛困难,应在未成虚劳之前注重防护。

综上可见,虚劳作为脏腑阴、阳、气、血虚损性疾病,病因病机复杂,属常见慢性病的范畴。在治疗时以补益为基本法则,同时注重驱邪逐瘀,攻补兼顾,然虚劳多病久体虚较甚,愈后较慢,养生预防才是应对此病的捷径。

往期精彩回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