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瓷都景德镇演变历史

瓷都景德镇演变历史

时间:2023-07-14 08:32:52

相关推荐

瓷都景德镇演变历史

中国自古便被誉为“瓷器之国”,而景德镇则是其代表和象征。历史上的景德镇陶瓷名扬海外,其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驳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绚丽多姿的名贵瓷器,通过海上路上丝绸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说起来,“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汉朝的时候,我就开始烧制陶器了。

不过那时手艺不太行,出来的东西“器质甚粗,体深厚,釉色淡黄而糙、或微黑……中心及底足皆无釉”,和现在的“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只能说“供迩俗粗用”而已。你懂的,凡事都有第一次嘛。

而瓷器的烧制,则晚一些,始于东晋时期。

由于开窍晚,脑子比较轴,所以主要烧制的还是青瓷,产品单一。

所以到了唐代,虽然有大诗人颜真卿和陆士修的诗文联句“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景德镇云门教院断碑中载)夸过我瓷器,可在各领风骚的全国瓷窑之中,我还完全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并不显眼。

那时候,我最有影响的产品是茶叶,有诗为证“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

有小记者打断,那您一路走到今天,取得上述的大成就,靠的是什么?

我想了无数词,什么天纵奇才啦,聪明绝顶啦,学贯古今啦,气度不凡啦……然后,我看着他的眼睛,一脸真诚地说了两个字:

运气。

不出所料,一片哗然。

然鹅,这是真的。

爹娘生的不好,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位于赣、皖、浙三省交界处的丘陵山区,距省会城市均比较远。你知道的,古代陆路交通又非常不便,所以我已经做好了注孤生的准备。

但是,反转总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来了:自唐末而始的连天战火,使大部分瓷窑的生产力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我呢,却因地理位置偏远而幸免于难。还因祸得福,保存了自身技术力量的同时,接纳了一批全国各地流散来此的能工巧匠,还生了个娃,人称民窑。

所谓躺赢,不过如此嘛。

实际上,说正经的,到了10世纪上半叶的五代十国时期(907-960),我才开始奋发向上。

是的,这时除了生产青瓷,同时还开始烧白瓷。白瓷烧出来洁白如玉,人称“假玉器”。在一个窑区同时生产青瓷和白瓷,这在当时算难得一见了,毕竟长期以来都是“南青北白”的死局。

可事实证明了,努力并没有什么用,即使少见,我白瓷的影响也远不如邢窑和定窑。

最大的锦鲤还要谢谢真宗亲。他是我的真爱啊,哦,不,我是他的真爱。

那是在宋真宗景德元年,真宗十分喜爱我烧制的青白瓷,大笔一挥,遂以他的年号给我改了名字。从此,我便告别了“昌南镇”一名,从此以“景德镇”一高大上的艺名,开始行走江湖。

此时我二儿子官窑还没出生,不过大儿子民窑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开始日益向湖田和镇区两地集中。到了北宋晚期,民窑多达三百余座,甚至开始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这都不是我瞎说的,你去查宋代文献《陶记》,里面可是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说在此之前都是靠大儿子在撑腰,那么有了皇帝加持,日子过得不要太舒服。

真宗亲还派有窑丞负责监造和进贡。于是我的牌名很快就进入到全国的名窑行列,与北方的定窑和南方的龙泉窑并驾齐驱。

毕竟跟着大佬长见识,我也是有长进的,尤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

而且此时大儿子民窑已经有了制瓷方面的分工,如《陶记》所言,“陶工、匣工、土木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秩然规则,各不相紊。”

跟真宗分手后,遇到了元欧巴,那是我最风光的一段日子。

我记得清楚,那是公元1278年,元欧巴给了我特权,专门设置“掌烧制瓷器“的管理机构——“浮梁瓷局”,管皇室烧瓷。最大成就是青花瓷,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退褪脱,且风格典雅素净。色泽明快的青花与景德镇晶莹通透的白瓷胎相得益彰,颇具水墨画之特色。

品种十分丰富,釉下的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釉上的有五彩、粉彩、浅绛彩瓷,此外还有釉下与釉上结合的斗彩瓷、青花五彩瓷以及各种高温、低温的颜色釉瓷等等。都是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

由此,全国制瓷业甚至整个世界,都开始以我为马首之瞻,一切尽窝于我的掌控之中。

不过这时期的民窑作坊仍然是家庭式的小手工作坊,瓷业内部的分工还不很发达。

而明朝时候,二儿子官窑出生了,官宣没毛病。那是洪武二年,即1369年,朱元璋在我珠山设立了专门御窑作坊,挑选最好的工匠,提供充足的资金,垄断最好的原料,不计成本地来为皇家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精美瓷器。

随着二儿子官窑渐渐长大,他逐渐跟大儿子民窑分庭抗礼——作坊内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工,共有二十三作。

官窑作为二儿子,后来居上,享尽了老子的宠爱和专权,就开始欺负起老实巴交的大哥民窑起来。御窑厂垄断了所有的上等青料和优良的瓷土,所有的样本都必须由官方提供,以“不计工本,刻意求精”为宗旨,与此同时,官窑对民窑进行原料和烧制技术的限制与封锁。以致官窑和民窑的差距,泾渭分明。

民窑当然不甘示弱,作坊也从家庭小手工作坊转变成了雇佣制的工厂手工作坊,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远胜国内其他诸窑。正如《天工开物》所说,“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尚不能尽也。”

万历时,二儿子托大,根本无法完成朝廷数十万件的烧造巨额,于是不得不将烧造任务大批的摊派给大哥民窑。至此“官搭民烧”的制度极为盛行。民窑也通过这种方法成功逆袭!

官民竞市的局面,我也很难办啊,毕竟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娃,他们的水平在陶瓷界也是有目共睹的。靠着他们哥俩儿,我混到了陶瓷界的第一把交椅,“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

明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惊叹:“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之产也。”

送走了明朝,清朝更是对我爱的死去活来,顺治年间又在景德镇珠山恢复了二儿子官窑瓷厂。尤其是乾隆,他更疯狂,规定了瓷器的制作水平和工艺,以他的审美标准左右了瓷器的制作,甚至在宫廷里设置了瓷器作坊,还在《咏白玉金边素瓷胎》中写道:“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釉上五彩又发明了釉上蓝彩和墨彩……无论在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题材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清代龚轼有《陶歌》:“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景德镇制瓷历史如上所述,简言意骇,趣味生动的带您了解瓷器之路。、

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以上转载自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