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经常足跟痛 究竟是咋回事?

经常足跟痛 究竟是咋回事?

时间:2023-03-21 00:02:32

相关推荐

经常足跟痛 究竟是咋回事?

医生,最近不知道为啥,跟后跟疼的厉害,热毛巾捂也不管用,咋办?

足跟痛很常见,导致足跟痛的原因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有五种

1

足底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是一种足底筋膜因为反复受创或老化退变引起的慢性炎症状,最常影响40-60岁的人,尤其是女性。

疼痛部位常位于足跟底的前缘,(如图示)也就是足跟皮肤为红色的前内侧。起床后迈出的第一步疼痛最为明显,行走数步就会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的增长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会加剧。

部分患者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骨刺常被认为是疼痛的原因。实际上,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跟骨

骨刺

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

足底脂肪垫萎缩

足跟垫是我们所说的跟底根(图中数字2的位置),是富含脂肪的一块组织,由于老年人脚底跟水分、胶原以及弹性的下降,造成足底跟的萎缩,导致其缓冲震荡和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

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3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

好发于运动员、军人、以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由于反复的负荷过重以及骨吸收与成骨不一致引起的。

痛感多以剧烈为主,且痛感会沿着跟骨内外侧分布。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4

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5

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可的松。

疾病预防

1

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

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定制的矫正鞋垫,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

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使用特殊定制的矫正鞋,配合足弓支撑的矫正鞋垫,改善足底异常的生物力学状态;

4

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

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足跟痛怎么锻炼?

足跟痛怎么办?专家特别指出,足跟痛患者应避免长期站立和长期行走,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避免穿着薄底布鞋,多用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另外,常做三个动作也可以缓解足跟痛。

1、足弓拉伸: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根部球状关节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部慢慢指向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2、脚底蹬踏动作: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3、脚趾夹物法: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