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夏至 | 冬病夏治黄金期 这些方法千万别错过!

夏至 | 冬病夏治黄金期 这些方法千万别错过!

时间:2019-05-09 05:54:31

相关推荐

夏至 | 冬病夏治黄金期 这些方法千万别错过!

【导读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季阳气盛于外,因此养生要顾护阳气。而此时,天气也开始越来越热,冬病夏治的黄金期也到了~

夏至

夏至日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直射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但真正的炎热天气是从夏至开始的,正如人们常说的“不过夏至不热”。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季阳气盛于外。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顺应中医“春夏养阳”的特点。

中医提倡“冬病夏治”,该理论的依据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治疗某些寒性疾病,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可以说,夏天赐给了我们排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人体阳气在冬天要闭藏,要减弱,就像生的火炉子到了夜晚要封火。所以人的阳气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而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解冻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要想晒干是很困难的。然而到了盛夏,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阳气正盛,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

以下这些方法,你还没开始行动?

艾灸

夏至后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来,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灸疗”是中国古代医学最具有特色的保健疗法。

艾灸前后一定注意补充水分

冬病夏治,可以艾灸以下这三个穴位!

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俗称的“肚脐眼”。古往今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 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气虚血虚、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孙思邈《千金方》中曾说过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

元气之本——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补虚、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大家不妨试试。

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法,源于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三伏天的气温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此时机体阳气充沛、毛孔张开,中药贴敷有利于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吸收。

而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症状相对减轻了很多,此时使用三伏贴能够起到扶正祛邪、预防冬季旧疾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的效果。所以三伏贴一定要在三伏天使用,效果才最好。

这个夏季可以贴敷4次三伏贴,每次选1天,一次贴服四个小时即可(三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儿童可以贴敷两个小时)。

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退行性病变及慢性胃肠炎、痛经,盆腔炎、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以及小儿、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等。

三伏贴来源于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起到疏通经络,温经散寒, 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三伏贴治疗,常年坚持,可以促进疾病康复。

(关于三伏贴更多更具体的注意事项,小道经方也会在7月12日初伏之前陆续给大家推动哦~~)

经方汤药

“汤者,荡也”,内服汤药是从根本上恢复脏腑功能,根据每个人身体的不同情况,通过辨证化裁用药,治疗更有针对性,见效最快!

冬病夏治的汤药,以恢复脾肾功能的基本经方——四逆汤打底

四逆汤原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

参考剂量:附子15g 干姜24g 炙甘草30g

四逆汤方中,附子振奋全身机能,干姜持续的温通经脉,炙甘草保水保津液。

根据身体情况可以按上面的比例逐渐加量 ,津液不足,可以加生地、当归等补津液的药。(具体用药一定要咨询经方医生!)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