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杜雨茂:奇难病证诊治思路与方法---眩晕

杜雨茂:奇难病证诊治思路与方法---眩晕

时间:2022-06-10 18:36:13

相关推荐

杜雨茂:奇难病证诊治思路与方法---眩晕

眩晕(1)阴虚阳亢眩晕(内耳眩晕) -

-

头晕目眩历八年,汤丸十剂病霍然 -

-

汪xx,男,38岁。驻西安某部队干部。1969年8月27日初诊:罹患发作性眩晕8年。1961年秋起病,当时突发头晕,自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恶心呕吐,耳鸣,闭目平卧则稍安,开目或头身转动时则各证加重,当时送某医院住院诊治,经检查诊断为内耳眩晕病,给予一般对症治疗,一周后渐缓解而出院。此后每年发作一至二次,症状与上相同,每次均需住院一至二周,方能好转。 -

-

近因在某单位支左,操劳过度,眩晕病复发,头晕而胀,自感周围景物旋转如立舟船,恶心呕吐,耳鸣,身困肢软,不思饮食:卧床闭目,不敢转动。脉虚弦而数,舌尖边红,苔薄黄。辨证:属眩晕。缘素患此病,屡发不愈,肝肾本虚,近又操劳太过,使阴血暗耗,肝肾阴愈亏,肝阳上亢,致宿疾复发。治宜滋阴潜阳熄风,稍佐和中止呕。随即针刺双侧内关穴以宁神止呕,缓其病势,并给处方:生地9克,白芍12克,五味子9克,鳖甲15克(先煎),牡蛎18克(先煎),玉竹9克,麦冬9克,杭菊9克,桔红9克,竹茹9克,茯苓12克,甘草3克,二剂,水煎服。 -

-

复诊(8月29日):头晕明显减轻,开目及转动时已无天旋地转之感,不恶心,能下地走动及进少量饮食,脉细弦,舌尖红苔薄白。宗原方去玉竹、甘草,加山药12克,钩藤9克,天麻12克。3剂,水煎服。 -

-

三诊(9月2日):各证均减退,精神好转,略感头昏、乏力,脉细弦、两寸弱,舌红苔薄白。此阳亢将趋平复,兼见气虚之象,宜继用前法参以益气之品。处方:生地9克,白芍12克,五味子9克,山萸肉9克,鳖甲15克(先煎),牡蛎15克(先煎),麦冬9克,天麻12克,杭菊9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桔红9克,竹茹9克,3剂,水煎服。 -

-

并另拟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之丸药,缓调治本,以防复发。处方:生熟地各30克,山萸肉24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白芍24克,天麻24克,钩藤18克,鳖甲30克,牡蛎30克,羚羊角6克(另锉),五味子18克,麦冬18克,杭菊18克,橘红18克,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日早晚各服9克。 -

-

上述汤剂服完后各症消除,精神食欲复常,继服丸药二料。此后多次随访,前病愈后讫今已近9年未再复发。 -

-

(2)气虚痰瘀眩晕(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 -

-

视物旋转如乘船,频发晕厥恰一年 -

-

王xx,女,34岁,新疆乌鲁木齐某中学教师。1989年11月20日初诊:头晕3年,发作性晕厥一年,加重半年。患者原有“类风湿”、“肺结核”、“甲亢”、“胃炎”、“贫血”、“慢性肾炎”,3年前开始不明原因引起头晕昏沉,自不在意,1988年11月,突发晕厥,始为月余一发,即入乌鲁木齐市某院就诊,经中西医治疗乏效,诸证加剧,渐致视物旋转,晕厥频发,恐慌不安,即出院赴上海某医院就诊,查核磁共震(-),彩色多普勒B超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双椎动脉颅内段,左小脑后下动脉、双大脑后动脉)血管痉挛,经治疗症状无改善,特来咸求治。现症:头昏头痛,如坐舟车,视物旋转,晕厥频发,或3-5日一次,或一日数发,身困乏力,月经先期,经前腹泻,全身浮肿,面色萎黄灰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眩晕兼昏仆,由气虚痰瘀阻络,挟肝风上扰所致,治宜益气固本,化痰散瘀,佐以养肝熄风。处方:黄芪25克,当归12克,三七3克(冲服),丹参15克,茯苓15克,姜半夏10克,川芎10克,葛根12克,白芍12克,白术12克,钩藤10克,天麻10克,细辛3克,柴胡10克,患者携处方返疆。 -

-

12月17日来函称曰:药进5剂,头轻松过半,晕厥未作。继服15剂,精神更好转,上班工作,连续看书数小时,视物清楚,整日工作,头脑清晰,此次月经周期30天,经前无任何征兆,病已近全愈,唯恐复发,特求药巩固,拟前方黄芪改30克,天麻12克,丹参18克,去半夏。加羌活8克。20剂,水煎服。 -

-

1991年4月随访,服上药后,上症至今未发,特来称谢。 -

-

按:中医之眩晕,可以包括现代医学的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晕以及药物中毒性和贫血性眩晕等。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概言之,即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尤其是疑难病证,多虚实夹杂,数因错综,临证应详审因机,准确辨证,分清主次,立法施冶,方可收到预期之效。当然若属于颅内占位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则又当治其原发病为主,非单纯内服药所能尽治。 -

-

本案所收第一例患者,罹此疾已达8年,常反复发作,此次发病,源于操劳过度,使原本肝肾阴虚之体的阴血暗耗而肝阳暴亢,肝风内动,故疾复萌,头晕而胀,目眩耳呜。治宜滋阴潜阳,熄风化痰,标本兼固。以生地、白芍、五味子滋补肝肾;玉竹、麦冬,养阴清热,以防阴虚生内热;配鳖甲、牡蛎,育阴潜阳,阳潜风自熄;佐以二陈汤,化痰理气,和中止呕,但半夏毕竟辛温而燥,故代之以竹茹,清热化痰,和胃止呕;用菊花清肝热,散头风。全方各司其职,仅进二剂,病祛大半,呕吐停止,故去玉竹、甘草之滋腻,加山药健脾养阴,入天麻、钩藤,熄风止晕。又服三剂,诸证皆退。但病后体虚,故先以上方加入益气健脾之党参,以培补后天,后以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之丸药,缓调治本,防其复发。本例治疗主要抓住虚(肝肾阴虚)和风(肝阳上亢化风致眩)两者,待病情缓解时再转而治本,以善其后,所以效果满意。 -

-

第二例患者,曾患多种疾病,素体亏虚,转而又罹此病,多方治疗乏效,不仅眩晕,且频发晕厥。审其现症,身困乏力,经前腹泻,全身浮肿,面色萎黄灰暗,显系久病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脾虚运化无能,痰湿内生,上犯为晕,外溢为水。同时患者原有甲亢,知为肝阳上亢之体,加之脾虚,后天气血化源匮乏,使肝血更亏,阴不敛阳,阳亢化风,风痰上扰,致视物即眩,风痰久郁,络阻血瘀,而发为头痛。综合观之,本病亦属虚实错杂,其本虚在于肝脾气血不足,其实乃为风痰瘀交织。故治遵益气养血,熄风祛痰,化瘀通络。用黄芪、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以除痰生之源,当归、白芍、川芎、丹参、三七,养血补肝,化瘀通络,经通血旺,肝柔气顺,风自不作。以天麻、钩藤,熄风止眩,佐以细辛、柴胡辛温通阳。透达上下,配以葛根,升阳益阴,舒经和络。半夏与白术、天森相伍,以祛痰熄风。诸药各司其职,与病机相应,故投之即知,守法守方,仅进四十余剂,顽疾顿除。 -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