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热下的冷思考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热下的冷思考

时间:2021-09-12 07:15:10

相关推荐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热下的冷思考

看更多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民宿客栈、养生养老等精彩内容,100万文旅精英都在关注的平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这也是“特色小城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7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进入这份名单的小镇共有127个。

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特色小镇,已在中国掀起了“特色小镇热”。

在特色小镇热的同时,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看来,小镇热建筑亟需理性,以避免盲目跟造风,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

特色小镇建议不能沦为圈地搞房地产的游戏,如果把目前一些城市卖房难转移到小城镇中去,将会成为小城镇的新问题。

那么如何理性认识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的形成和建设的客观事实是什么呢?刘士林如是说:

1、对特色小镇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发展定位不准确

有人觉得特色小镇建筑是发展的机遇,但是企业需要清楚认识,这个机遇与你有多大的关系,需要通过理论和政策研究才能确定,才能找到自己在这场机遇中的发展定位。

而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镇作为要帽子、要票子的途径,这是他们想建设特色小镇的最大推动力。而基于这种思考,能否达成目标,也很难说。

2、企业的主动性不强

和一些专家认为现在“不差钱,只差好的项目和题材”的基本判断不同,我们以为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缺钱的时代”,不仅政府缺,企业也一样。这也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必须面临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一个总体判断是:特色小镇目前的状况是“政府热,企业冷”。即企业和金融机构参加政府招商会的热情较高,但真正签订协议的热情低。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小城镇的基础设计较差,表面看小城镇土地便宜、劳动力便宜,但一旦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这个成本基本比城市要高出80倍左右,在这个背景下,一直强调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际不容易实现。

3、缺乏长远规划,特色元素不突出

我们对小城镇有个界定,是指县级以下的乡镇。除了管理水平,其他的如规划眼光、发展思路、人才资源、协调组织能力,跟大城市根本没法比。所以,目前发展比较好的小城镇,大都是靠近大城市和发达的城市群,他们发展的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大城市的各种力量和资源介入了。

在这个背景下,尽管小城镇看起来很热,但是不要觉得它们会成为城镇化的主流,而只能在城市群的框架下,依托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拉动,同时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特色,包括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等特色,做好自己的功能定位,做好自己的长远发展规划。

在做这个长远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判断一下小城镇有多大规模,有多长的黄金发展期,对此必须要做精准的判断和深入的研究,切忌把投资规模做得过大,把战线拉得太长,那结果和过去的“城市大跃进”不会有什么差别。

此外,特色要和规划结合起来,比如要划定特色小镇的核心区,不能哪个企业说我愿意在哪个地块投钱就给他哪个地块,因为企业和政府考虑的角度不同,企业考虑的是利润,而对这个地块是否符合乡镇建设和规划基本上不管。如果把最好的乡土资源都给了企业,特别是这并不符合小城镇的发展规划时,就会造成很多的后遗症。

4、特色小镇项目相对分散,功能叠加不足

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目前还有一种倾向,是希望政府退出或减少干预。这表面上是落实国家的“简政放权”,但实际上也存在着误读。

现在的特色小镇,一般的产业功能都比较简单和分散,主要是由于完全靠企业和市场投资,缺乏政府的宏观统筹和规范的结果。企业和市场行为,一般都是个人做个人的,属于单兵作战,而很少考虑和其他企业、其他部门的协调。在过去的城市化中,这有很多不好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城市建设的重复建设和大拆大建,极大提升了城市发展的成本。如果不加区分地把小城镇建设完全交给企业主导,可以想见,目前很多大城市异常头痛的“房地产去库存”和“产业同质发展”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小城镇中重演。

所以我们建议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不能完全由企业主导,政府要兜底。如果完全听由企业主导,最后很可能把一个烂摊子扔给政府。我们对中国传统村落做过调查,发现一些非常好的传统村落旅游项目,一旦企业出了问题,一下子就是一片狼藉,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扔给了政府。

5、创新集聚转化困难,产业层次不高

配合我们国家的双创政策,一些小城镇提出建设创业创新小镇,也受到一些专家的力挺。

但对这种战略定位不宜过分鼓励和拔高。说白了,科技和文化创新,主要是大都市的功能。个别的小城镇,在一些方面会作出特色,但这是个案,没有也不可能有普遍性。

原因很简单,小城镇的层级决定了不可能做的很好。

有人以为在浙江有一些做的不错,那是因为跟长三角的文化氛围联系紧密,你到东北、西北去看一看,就会发现这根本不可复制。为什么?这是由小城镇的人才聚集水平和程度,以及小城镇的科技和文化基础设施决定的。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特色小镇,即使有一些创新型企业切入,但和原来企业的关系很难结合,形不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与当代创新必须是集成和综合的创新也是对立的。而且说老实话,现在媒体上宣传很热的一些科创小镇,主要是宣传,科创元素和能力差得很远,有不少就是挂一个牌子,而主要内容就是特色咖啡。

6、要素保障制约较大,导致创建进度参差不齐

首先是资金。

特色小镇是所谓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是基本特点。

但是前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就需要较大的投入。一旦出了问题或者说投资回报较低,一般的金融机构还会不会继续投入,如果他们停止或减少投入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都是当下急需研究和防范的。

第二个重要的要素是土地。

现在大多数特色小镇跟以前搞园区、景区一样,主要是为了圈地搞房地产。根据我们研究新城新区的经验,小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更加有限,如果不切实际地开发,势必把目前大中城市的“卖房难”转移到小城镇中去。

此外,目前由于小城镇的建设用地多采用租赁集体用地的方法,如果没有一套管理规范程序,也很容易把很多村镇最好的土地挪用为建设用地。所以,在对待农村土地方面,我们的建议还是要把得紧一些,提高准入门槛,不要让那些没有建设理念和开发模式的企业随便进来。

【报名方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