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大炮?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大炮?

时间:2020-09-04 17:16:10

相关推荐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大炮?

来源:大国梦强国梦

清朝炮兵始建于后金皇太极时代,清军在宁远,锦州2次战役中吃了明军红夷大炮的亏以后,决心自己制造大炮,利用被俘的汉人工匠终于在天聪5年制造出了第一门红衣大炮。督造官是佟养性,监造官是丁启明,工匠是王天相,窦守位和刘计平。现在还陈列在天安门内。随后清军由汉人组成的炮兵部队,乌真超哈部队建立,清军拥有了摧毁内地坚固城墙的利器。

虽然大炮在清军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但是并未获得朝廷的重视。到了雍正4年,1726年,将每年一次的在卢沟桥演练大炮的制度,改为三年一次。1727年,雍正又下诏,满洲素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箭,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到了雍正再次下令边境部队,只需练习弓箭长矛。于是清军纷纷放弃火器,中国的火器进步进入了长期的停滞期。因为朝廷已经很少铸造新炮,所以清军大多使用的是老旧火炮。

到了乾隆年间,清军因为多在南方作战,新造大炮多以轻型小炮为主。而重型大炮也只是修理老旧火炮,比如乾隆48年,1783年,清军修理了在北京的814门大炮,只淘汰了2门无法修理的破炮。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由于东南沿海,鸦片走私,海盗,和非法贸易日益增多,清廷才开始沿海布置炮台和大炮。19世纪代,当时的主要沿海要塞的部署是,广东虎门212门,福建厦门279门,浙江定海70门,镇江86门,乍浦30门,上海宝山吴淞240门,天津大沽口344门......这些大炮大部分都是新铸造的1500-9000斤重炮。虽然大炮是新铸造的,但是主要技术还是200年前明末红夷大炮技术,没有太大进步。

当时的清廷认为要想大炮威力大,那就必须造口径更大,身管更粗,炮身更长的巨炮。但是所配套的材料质量,构造合理性,发射方式,火药精纯度和制造工艺,使用方法却是一概不管。所以在1835年,关天培铸造的59门重型海岸大炮在试射的时候,竟然有10门发生炸膛的事件。铸造材料质量差,火药因为潮湿导致炮弹发射无力,大炮重量太。

中国在火器略说,演炮图说等书中都论述了,炮弹,口径,内药膛和弹药的比例关系。清军制作铁炮的方法大概分为七步,第一先把生铁练成熟铁,第二将熟铁打造成铁板,再将铁板打成瓦样,中间厚边缘薄,第三将铁瓦样卷成筒。第四,将筒接合成一体。第五加厚炮身装火药的部位,第六将炮身悬挂,使用钢钻洗膛,第七安装火门,照门和准星。

也有很多大炮是使用泥模铸造技术制造的。这种浇注而成的制造方法的优点就是快,但是缺点是炮身有蜂窝状小孔,很容易在发射的时候炸膛。而且每造一门大炮就要做一个新模具,导致所有的大炮都不一样大。当然清军也可以制造双层和三层复合金属铁炮,但是制造复杂,价格昂贵产量很低。

清军火药主要是手工制造,火药颗粒粗糙,大小不一。而且各省的配方都不一样。战争爆发的福建,浙江,广东和江苏省气候潮湿,清军火药储存方式落后,很容易受潮,影响炮击威力。但是总体来说,清军火药性能和产量比明朝是大了一些,但是和英军相比还是有差距。

但是我们要知道,克虏伯发明整体铸造大炮的技术,是在1851年,诺贝尔发明固体炸药是在1867年,弹头与火药引信分割开的炮弹是在1864年发明的。当时的英军使用的也是制作精良一点的黑火药和原理与红夷大炮类似的舰炮。没有很大的质量差异。

英军实际上也采用泥模铸造技术制造大炮。但是在18世纪末期开始,欧洲开始采用了一种实心钻膛技术,使用蒸汽机驱动车床。这种火炮的做工精良,制造迅速。英军火药是工业化工厂生产,配方经过科学研究,质量较好,威力比中国火药要强。

而且英军炮弹的种类也比较多,有实心弹,燃烧弹,链弹,散弹和爆炸弹比清军丰富很多。

实事求是的说,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投入的大炮数量是清朝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要知道光是被英军缴获的大炮就有3114门。

清廷也不是没有对战争进行准备,从1839年开始,光是广州就铸造了1000多门新型大炮。并且在广东佛山建立起了一座大炮制造工厂,还邀请了美国人担任督造官。而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清廷新铸造了5000门大炮。这个数量很有可能超过了过去100年的制造数量。而且这次大铸泡还是以重型大炮为主,更是发展出8000-12000斤的前所未有的重型大炮。铸造这些大炮则花费了数百万两白银。

在技术上,这些新型大炮也有进步,浙江石油新创作的铁模铸炮技术糅合了英国榴弹炮和卡龙炮技术制作出新的大炮,林则徐则直接重金从澳门购入5000-9000斤西洋大炮和其他西洋大炮200门。到了靖逆将军亦山主政广东后,更是铸造550门新式大炮,还进口西洋大炮900门。

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胜利,完全是机动力的胜利,战术的胜利。在英军与清军的舰队VS炮台的较量中,英军采用了线形战术,以战舰排列成一线,依次以舷炮轰击炮台,这样英军一半的大炮都可以开火,有利于舰队发扬火力。形成连续不断的炮弹轰击,大大提高了射速。这样英军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火力轰击清军炮台,使清军无法招架。这种战法实际上就是海战中号称从来没有失败过的T字战法。

英军抢到了T头,一个舰队往复攻击1个,2个炮台,那英军等于是使用几百门大炮攻击清军的几十门火炮,以10倍的炮弹压下来。一次一艘大型战舰的一次侧舷炮击就是半吨炮弹,7,8艘军舰轮流射击下来,那清军肯定是阻挡不在的。英军使用这种战法使清军在东南沿海的炮台一个接一个的失守。

道光,1841年7月12日,闽浙总督颜伯彦上书朝廷说,英军以7-8艘战舰合力攻击清军1个炮台,旋攻旋进,一个炮台被打破又攻击下一个炮台,凶猛异常,遭到炮击的炮台清军遭到连环炮击,根本无法抵挡。而没有遭到炮击的炮台却只能看着,没有办法给予支援。

因描写战术、武器真实到泄密,险些被关小黑屋的“禁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