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自卫反击战中的解放军粮秣问题

自卫反击战中的解放军粮秣问题

时间:2022-03-15 02:35:43

相关推荐

自卫反击战中的解放军粮秣问题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军人亦如此。军队的吃饭问题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到战斗力,甚至影响到战争胜负,饮食保障是维持部队战斗力的基础。说起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很多文章给人的印象是午餐肉罐头和压缩饼干等,其实在远离国土,后勤保障因袭扰并不十分顺畅的越南战场上,有的部队曾一度断粮,给作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么部队是怎么解决战场吃饭问题的呢?原五十四军参战老兵张班长的经历,应该能够部分反映当时的真实状况。为了方便阅读,张班长的讲述使用第一人称,希望大家能够耐心阅读并给予大力的支持。

1979年初部队接到作战的命令,这天早上,龙连长对我说,“你们班今天帮着饲养员杀猪,不论大小一律杀掉,然后腌起来,随连队一起走。”饲养员蔡西山红着眼睛,生离死别地从猪圈里赶出了他的十多头猪,最小的还不满月,很有些满门抄斩的凄楚。

班长乃兵头将尾,平时事事要带头,但杀猪的事情我只能站在一边吆喝。步兵杀人内行杀猪却是门外汉,好在当兵的不缺力气,一涌而上按翻一头连杀带打,弄得猪血四溅猪毛翻飞,乱哄哄厮打了一天总算把猪杀完了。然后一层猪肉一层盐码在几口大缸里,腌上两天再吊起来风干,装了满满几麻袋。

部队出发后在4天的闷罐列车行程中,连队自带的家底完全没派上用场,早晨在车上吃干粮喝水,午、晚饭大都由铁路沿线的军供站保障,火车停至军供站的专用站台,部队下车径直进到餐厅,但见上百张餐桌在球场般巨大的餐厅里纵横摆开,官兵列队高歌走进去,营长一声喝令齐刷刷坐下,每班围坐一桌。几位粗胖丫头“呼嗨”一声把一木桶米饭和四个菜盆抬上桌面,我还记得菜盆中总有一盆是红烧肉,肉块大得惊人,头两顿还被吃得净光,后来就越剩越多了。

开进途中每天还要发些白酒,说是政治任务,一定要喝掉。部队此行是要去打仗,从和平树下一步跨入战场,虽说斗志昂扬,但心里总有些忐忑,几杯酒喝下去倒是省略了一些思想工作。起初我还以为酒是部队统一供给的,后来才知道是连长指导员私下商量着买的,官兵生死都没个定数,连队多年积攒下来的伙食费底子也不再留了。

到了广西边境,自带的腌肉才吃了开头就要出境作战了,剩下的留给了驻扎的村庄,让满村老少好喜欢。出境前官兵每人发了一个猪肉罐头和一个脱水菜罐头,压缩饼干随便拿。可是官兵们宁肯多带弹药也不想多带干粮,大家都说手里有枪到哪儿都能找到吃的,弹药不够那可是要人命的。

弹药的携行量是按“基数”来确定的。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是由最高军事机关根据本国的军工生产水平、部队的携行能力、武器的战技术性能和作战消耗所做出的统一规定。按1979年对越作战期间我军步兵的弹药基数规定,1支半自动步枪的1个弹药基数为200发子弹,冲锋枪为300发,班用轻机枪为1000发,1个步 兵步兵班合计为2600发子弹。一般性战斗,弹药的携行量通常为1个基数,但我们出境之前的弹药携行量却远超这个基数,所有士兵都压满了全部的弹匣、弹夹、弹链和弹鼓,并在弹袋和挎包的剩余空间里塞满了子弹。出境时我随身携带了近500发子弹,重量约15市斤,成为身上最大的负载。同样食物的携行量也是由“基数”规定的,只是它把不同食物按热量折算成了“天数”。这些天内的食物,有分发给个人的,如上述的压缩饼干和罐头;也有公摊给每一个人的,通常是大米,装在制式的条形米袋里,右肩左斜挂在身上。炊事班野炊的时候,会把大米收集起来煮饭。野炊煮饭烧菜是个高难度的训练课目,难在烟火的控制上。首先要选择有利地形和风向挖掘野炊炉灶,还要像螃蟹似的伸出许多散烟管道,把烟火散布开来,消散的无踪影,不被敌人发现。尤其是夜间野炊做饭,居然可以看不到火光。一个训练有素的炊事班长,连队是不会轻易让他退役的。

我们在国境线上待命的时候,炊事班还能让官兵吃上热的饭菜,但一踏出国境线世道就变了,头几天一刻不停走走打打,炊事班停不下来捯饬米粮,官兵只好吃随身携带的干粮了。打开上海产的近两公升装的猪肉罐头,咦!上边竟是一寸多厚雪糕似的猪油,刮一勺放进嘴里,不咸不甜不酸,腻歪得舌头打滑。猪油下面是糊状的卤汁,卤汁里是比军供站菜盆里更大块头的猪肉,而且肥膘远比瘦肉多,吃起来软糯像豆腐,还有股防腐剂的味道。于是官兵只把瘦肉和肉皮吃了就纷纷丢掉,阵地上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铁皮罐子。行军途中极度疲惫时,士兵最先丢掉的,也是这种既不好吃也不好携带的猪肉罐头。另一个脱水菜罐头味道不错,咸中微带酸甜,据说还保留着维生素,配着压缩饼干咕噜吧唧嚼一通,口感爽脆,很是受用。但是近两公升装的罐头硕大地像个桶,一顿没吃完第二天就变味了,只好也丢掉。

然而再往后,官兵们就开始为他们的丢弃而后悔了。在越南的高山密林中作战,后勤保障的难度超乎人的想象。前些年越南人和美国人打仗,物资前运都是先由中方在中越边境和老越边境线上配置好,再用大量人力、畜力和简单机械在密林中的“胡志明小道”上运送,那阵势不比淮海战役的独轮车阵势小。充盈的战争补给使得越军由弱变强,转守为攻,最终取胜。数年之后,中越交战,同样的地形上,后勤补给的事情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做了,前方弹药倒是不缺,但官兵的肚皮问题让后勤部长们着实犯难。

罐头早就扔了,压缩饼干已经啃完,后续粮秣却不见踪影。头几天我们指导员还猫着腰转堑壕,告诫官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云云,到后来就不吱声了。官兵饿得两眼发绿,咋办?连长痛快:下山杀牛!战区的老百姓早就跑光了,只剩下水牛在稻田里游荡,走近些端枪射击,子弹这边进去那边却不见出来,每打一枪牛就抽搐一下,“砰砰”几枪后牛还傻愣愣站着,滞滞的善善的眼睛瞅着你,让人不忍心再开枪。无奈饥饿难耐,咬牙再走近些,换把手枪抵住牛头,闭紧眼睛一枪毙掉。水牛轰然倒下,四脚朝天伸直,像个超大的课桌翻倒在稻田里。士兵上前挥刀砍掉一条后腿,血淋淋扛在肩上,掉头飞奔上山。牛腿被砍成拳头大的肉块,点把火略微一烤,撕扯着吞下。敌情严重的时候山上不敢点火,因为哪里冒烟哪里可能就落炮弹,只好生着吃了,吃得满脸沾血,腮帮酸疼。士兵下山执行搜寻任务时也会带回几只鸡鸭来,拎起两爪先把鸡鸭摔死,从脖颈下最薄弱处撕下皮毛,再从腹后扯出肚肠,然后撕拽开来,血淋淋就吃了。一仗打完连队下山,山下有一小溪,官兵拥上去喝水,喝了几口就听有人喊叫起来,四下一看,上游十来米处竟泡着一具炸烂的越军尸体,破布似地漂浮在水面上,让人看了就想吐,不过当时生存第一,其他的顾不了那么多。

在越南战场不管你吃生肉也好,喝脏水也好,官兵们居然没有一个闹肚子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粒神秘的药片了。出境前两天,副连长陈瑞召集班长开会,让卫生员从山塘里提来一桶水,抓把土丢进去把水搅黄,然后再丢进几粒乳白色、绿豆大的药片,哗啦啦搅化了,片刻工夫黄水变得清澈,泥巴沉到桶底。大家惊奇地嚷嚷起来。副连长说“嚎个锤子!每人都喝几口,尝尝啥子味道。”说完先舀起半茶缸水咕咚咕咚灌进肚里,大家也上前咪一口咂咂嘴,味道怪怪的。出境前每人都发了拇指粗的一小瓶药,每灌一壶溪水都要放一片药,摇化了再喝。往下不管你吃生的鸡鸭牛肉,还是啃生的山药蛋甘蔗梢,竟无一人闹肚子。战后我问军医那药片是不是国家最新研制的特效药,军医“嗤”了一声,说那就是普通的净水片嘛。

如果说打仗的半个月里天天都在饿肚子,那也不是事实。一些时间里炊事班还是能派上用场的,特别是停战撤军前的最后两天,战事相对稳定,炊事班竟把锅灶支在了山下的村庄里,就地取材,蛋白质维生素都很充足。火头军做好了饭就扯着嗓子朝山上喊几声,各班排闻声交替下山,轮番开荤。只是这样的光景少之又少。

撤回国境线内后,官兵放开肚皮吃饱了饭,匆匆洗了澡,立刻埋头睡觉,昏天黑地睡了一个昼夜。醒来时,大量的给养和慰问品已堆满连部:猪肉、蔬菜、奶粉、罐头…… 只消半个月的光景,眼前又是一群黑里透红的健壮步兵了。

讲述人:原五十四军参战老兵张班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