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千古劝学 华育后世(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

千古劝学 华育后世(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

时间:2022-07-05 13:37:46

相关推荐

千古劝学 华育后世(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

本文作者:王韬胜指导教师:孙延堂

【探究性写作】从高中语文第三册荀子《劝学》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成文。

【升格作文】

千古劝学,华育后世

①两千余年前,我国的思想家荀子提笔写下了一篇叫做《劝学》的文章,有理有据,劝诫了无数学子虚心向学。时光轮转,须臾千年,如今的社会已与从前大不相同,这篇名作闪现的光辉思想,是否可为我所用?

②尽管时过千年,但仍焕发魅力。睿智的思想,通俗的道理,华育后世。韩昌黎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中谈到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道理,一脉相承。这些饱含哲理的语句,历经千年,仍为后世所用。试看那些文学大家,政治名宿,科学巨匠们的老师多半没有弟子出名,但先师仍向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讨教。袁隆平老先生深知“学不可以已”的道理,他研制出了一代代杂交水稻,单产不断提升,令世界瞩目。让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17%的人民,但他没有止步,而是继续钻研,又培育出了海水稻,亩产量达五六百公斤,又一次成为世界焦点而震撼。邓稼先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本可以凭借学历安逸的生活,但他们却努力研读相关书籍,拓展学科领域,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说,千年前的文章依然闪烁着哲理的光芒。

③时代不同,应借鉴其合理内核。我认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告诉我们君子要善于“凭借”外物。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凭借的东西太多,但凭借别人的东西又不是万能的。“中兴”的核心技术是“凭借”了“外物”,突出飞猛进,但却遭到美国制裁,卡住了脖子,只好低头认输;美国复制制裁“中兴”的套路制裁“华为”,岂不知“华为”早已预料在先,强大自己,研制出百分之百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5G誉满全球,让玩套路者始料不及。因此,自身实力不够强,无论怎样“假借”,还须有核心技术。

④批判吸收其精华,兼收并蓄。在荀子时代,使用麻绳竹简制作书籍,而现如今我们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搜索到无数的知识,不再需要像宋濂那样“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最近,中国运用5G技术,从五千里外远程颅脑手术,获得巨大成功。但是我们依然要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世界在变,但求学之心不能变,也应追求积少成多,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才能充实提升学问,丰富内涵,提升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⑤千年已逝,但“子曰:学不可以已”那一声声吟诵从未停止……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届10班王韬胜指导教师:孙延堂

【升格作文】(919——947字)

一是原文题目“浅论《劝学》”虽然表明文体特点,但是题目有些太大,应该改为《千古劝学,华育后世》更能展示其文章中心和情感倾向;二是原文层次清晰,用设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论述对《劝学》的看法,但是使用分论点,更能使文章明确清晰;三是适当穿插古今事例,证明《劝学》对后世的影响,这很好,但最好去掉外国事例,保留中国事例,毕竟是中华文化的影响;四是结尾形象生动,但就是太短了一些,稍微展开会更好。

【原文】

浅论《劝学》

①两千余年前,我国的思想家荀子提笔写下了一篇叫做《劝学》的文章,有理有据,劝诫了无数学子虚心向学。时光轮转,须臾千年,如今的社会已与从前大不相同,不知这篇名作是否仍可为我所用?

②千年转眼而逝,世界与从前相差甚远,这篇千古美文是否仍有可借鉴之处呢?我认为是有的。文中曾谈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与后世韩昌黎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遥相呼应。这饱含哲理的语句,经过千年,仍然适用。试看那些文学大家,政治名宿,科学巨匠,他们的老师多半没有他们出名,但他们仍向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讨教。“学不可以已”,袁隆平老先生研制出杂交水稻,让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17%的人民,但他没有止步,而是继续钻研,培育出海水稻,亩产量达五六百斤,又一次成为了世界的焦点。邓稼先院士作为“海归”的一员,本可以凭借学历安逸生活,但他却努力研读相关书籍,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说,千年过去,文章已然有其合理性。

③现在与过去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是否可以全盘吸收呢?我认为不尽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凭借的东西多了许多,但是工具不是万能的。比如非常热门的同声传译,要求便是将至少一门外语练习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果要应聘此类工作,即使手机字典使用的再好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再看看体育项目,能够凭借什么外物,一个普通人,即使穿着再好的装备,也不可能跑得过博尔特,即使踢着再好的足球,也不可能打赢“绝代双骄”,自身实力不够强,无论怎样借,也都没有用处。

④既然这样,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这篇文章呢?我认为应当批判吸收其精华,而抛弃文中不符合时代的观点。在荀子的时代,只能使用麻绳竹简制作的书籍,而时代在改变,现如今的我们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搜索到无数的知识,不再需要像宋濂那样“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但我们依然要向毛泽东那样“活到老学到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世界在变,但我们的求学之心不能变,我们也应该积少成多,努力积累,才能充实自己的学问,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我们的修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