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茶:中华文化 中国人的性格传承

茶:中华文化 中国人的性格传承

时间:2020-06-14 17:47:34

相关推荐

茶:中华文化 中国人的性格传承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可谓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中国人在“茶”上做的文章,几十本专著也写不完。本文只是简单追溯茶文化的发展变革。

我国茶文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三国以前的萌芽阶段、唐朝的形成阶段、宋朝的兴盛阶段、宋朝至今的普及阶段。

5000多年前的农业之神神农,是中国医药的发明者,也是茶的发现者。当时神农将茶当做药,用来解毒。在《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图片来源于网路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已处于萌芽阶段,虽并未普及到民间大众,人们对于茶更多地关注,还是它本身的药性,尚未形成文化,但是仍为后代茶文化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后,茶逐渐被烹煮饮用,人们对茶的烹煮方法和技巧也开始讲究起来。茶,除了在种类上变多之外,还出现了一些烹茶的仪式、礼数和规矩,这些茶道也被人们渐渐地遵守和规范起来。

这一时期,茶更是融入到了文人雅士的诗词当中,从词赋当中可以看到一些茶器的来历。如杜毓《赋》中的“器择陶简,出自东隅”,这里的“隅”就是如今的浙江省温州、永嘉一带。

魏晋南北朝之后,唐朝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出现了新的茶艺,这为后来的茶文化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佛教的大发展。

饮茶是一件需要耐心的技术活,把茶变为文化艺术更需要一定的思想修养。唐朝多僧,具备精神条件,而僧侣中,又有一大部分是中、上层人士,物质条件绝佳。他们有钱有闲,茶文化也就慢慢盛行起来了。

二、科举制度。

唐朝的科举制度极严,非科第出身者不能成为宰相。每逢会试,监考老师和考生们必须住进考场。当时的朝廷会命人将茶送入考场,此时,茶被称为“麒麟草”。由于科举考生们来自四海八方,久而久之,饮茶也就成为这些文人的喜好。

三、诗风大盛。

唐朝时期的文人喜饮茶作赋,因而有了不少广为流传的诗词。如李白的《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茶山境会亭欢宴》等,他们以茶作为另一种高远的精神寄托,陶冶性情,品茶斗胜,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不小助力。

四、茶事大兴。

当时朝廷直接提倡饮茶。

五、禁酒令。

唐自贞观初年到开元末年,一百多年间人口由300万户猛增到840万户。而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农民逃亡,粮食产量一度下降,大量酿酒造成粮食更加紧缺。于是长安禁酒,文人没有了酒提神,纷纷转向茶。中国茶文化在唐朝的形成标志,就是陆羽著的《茶经》。

若说唐朝是茶文化的基础时期,那么宋朝就是茶文化的兴起发展阶段。这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都有提高,商业和手工业同时兴起。

宋朝的各个阶层都有其经济文化生活,城市活跃度很高,在民间,茶的作用更是普及。有人搬家,周围邻里会献茶;有客人来,家主会敬茶;定婚、结婚时,宾客会送茶……民间茶文化的兴起,直接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宋朝还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人士者在朝中地位较高,有着舒适的生活。达官贵族和文人雅士都热衷于茶,有权的达官贵族从政治上影响茶文化,文人雅士从诗词歌赋中传播茶文化,使得宋朝的茶文化发展兴盛。

宋朝的灭亡使得中原传统文化精神受到严重打击,茶文化也面临发展困境。元朝人民虽嗜茶如命,但主要出于生活需要,对品茶没兴趣,对繁琐的茶艺更是不耐烦,所以这时的烹茶方式开始追求简约。

到了明朝,茶文化的特点是刻意追求茶本来的特质香气和滋味,对于前人制作的饮茶方法,也是提出了质疑与批评。明太祖朱元璋将之前的制茶工艺废止,建立了新的制茶方式,化繁为简,将团茶改为散茶,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饮用。茶政也开始实施,设立了正式管理茶交易的互市,称为“茶司马”。

真正喜欢喝茶,可以百度搜索慕彦茶舍,陪我一起简单喝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