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汇总 | 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最易感染的疾病 你知道多少?

汇总 | 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最易感染的疾病 你知道多少?

时间:2018-09-12 14:16:52

相关推荐

汇总 | 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最易感染的疾病 你知道多少?

一、白斑病:

虾停食,空胃,早期头壳出现白色斑点,肉眼就能看到,后期严重时全身出现白色斑点,甲壳容易分离,水温在20℃到26℃易发。

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急性发病时几天内即可引起全池虾的死亡,短则2-3天,最多也不超过7天。且此病在对虾之间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健康的虾吞食病毒后感染,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或死虾也会导致感染。此病传播速度快,无特效药物可治疗,死亡率高,是危害虾类养殖的头号杀手之一。因此切断病原做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对虾白斑症虽然说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让人很头疼的一种病症,造成对虾体表出现白斑的原因主要有2种,即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以及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白斑,这2者之间的症状很相似,需要注意区分,以免误诊。

1、病毒性白斑

病毒性白斑病虾反应迟钝,空胃,不吃食,弹跳无力,漫游池边或水面,头胸甲易剥离,甲壳软化也较常见,甲壳会和皮肉分离,这也是一个区分病毒性白斑和细菌性白斑的一个方法。发病的对虾活力下降,应激性下降,病害呈暴发性,白斑病病程急,死亡率高,短则2-3天,长则1周可使全池虾死亡。

环境条件恶化是诱发病毒性白斑的主要外界因素。水温20℃~26℃时最易急性暴发。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池中浮游藻类大量死亡,水变清,池底质恶化均可诱发本病暴发。

2、细菌性白斑。

对虾细菌性白斑主因是底质恶化之后,弧菌,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造成的,

细菌侵染对虾甲壳之后,首先是在对虾甲壳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如果不及时处理,白斑的面积就会逐渐扩大,圆形的白斑区域中间出现黑色的区域,即对虾甲壳坏死的组织。对虾的细菌性白斑多同时伴随着其他细菌性感染,如空肠空胃,肝胰腺病变,红体等症状,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同时处理。

此外,对虾脱壳困难有时候也会出现白斑,一般通过促进脱壳即可缓解。

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彻底清除杀灭池塘中的寄生虫、病毒及有害细菌。

2、严格检测购进虾苗,合理控制放养密度,杜绝病原从母体带入。

3、养殖用水要严格消毒处理,保证养殖用水无污染和不带病原。

4、选购优质全价配合饲料,科学合理投喂,坚持少量多餐。

5、保持虾池环境因素稳定,保持水体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

6、加强巡塘,多观察,发现池水变化要及时调控,遇到流行病时封闭不换水并做好生物安全防控。

7、一旦发现有相关症状,及时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采区生物安全隔离,发病池塘要专人管理,专用工具,防止交差传染。同时要及时对发病池塘采用安进水产的综合防控方案:首先减料一半,在饲料中大量添加“酶益添”和“复合免疫多糖”,同时采用“解毒应激灵”对养殖水体进行解毒,清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稳定水体酸碱平衡,然后使用“黄连康”+“安洁”按照1:1的比例或“黄连康”+“铂立康”1 :2的比例混合浸泡半小时后全池泼洒2亩水体,晚上使用“底复壮”、“强氧底净”和“铂源盾-底盾”1-2公斤+“安进巨能氧”或“氧复壮”1-2公斤全池干撒1亩水面;

第二天使用“出血烂鳃停”:“白便白斑宁”:“解毒保肝素”2:2:1混合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后全池泼洒1亩水体,晚上使用“底复壮”、“强氧底净”和“铂源盾-底盾”1-2公斤+“安进巨能氧”或“氧复壮”1-2公斤全池干撒1亩水面;

第三天使用“黄连康”:“安洁”1:1(“黄连康”:“铂立康”1:2)混合浸泡半小时后全池泼洒2亩水体,晚上使用“底复壮”、“强氧底净”和“铂源盾-底盾”1-2公斤+“安进巨能氧”或“氧复壮”1-2公斤全池干撒1亩水面。

如此,在三到五天之内,如果发现南美白对虾有大量脱壳,并且摄食速度能在60分钟以内吃完,既可恢复正常的饲养管理,否则不建议再继续养殖。

二、白便:

近年来拉“白便”问题越发严重,一旦对虾出现拉“白便”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演变为空肠空胃,甚至恶化为大面积偷死,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虾粪细长呈白色(如棉线)、有粘性、浮在水面、大量聚集有恶臭散发。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但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壳肉分离),且伴随游塘及偷死(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

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但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壳肉分离),且伴随游塘及偷死(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为粘膜下层细胞增生,上皮细胞脱落;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可多次脱落,形成多次白便。

处理建议

由于白便引发的因素较为复杂,在养殖的过程中,对于诱发因素不容易区分,处理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发现白便首先是要控制饲料的用量,若属于虾吃料正常,减半投料(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一般内服早晚2餐,若属于虾吃料慢,情况严重,先停料1-2天,在停料的这两天内,可以使用“黄连康”、“转肝灵”进行外泼1-2次。刚发现白便前3-4天,可以使用“聚能菌素”、“乳酸菌群”等不耗氧的有益菌进行水质调控保持水体稳定,对于底质差的池塘,在有太阳的上午可以使用“底源康”或者“底改酵素”等底质改良剂进行底质改良,视情况连续使用1-2次,老塘,长时间未改底的对虾土塘在改底的过程中需谨慎操作。

内服:若对虾处于白便的前期,可以通过浸泡后的粗蛋白饲料(米糠等)和加量内服优质的“乳酸菌群”进行处理,情况稍严重的对虾拉“白便”可以使用“渔乐健”、“转肝灵”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配合使用“酶益添”合理搭配进行拌料投喂,在这基础上,加强夜间溶氧的管理,可以通过泼洒“安进巨能氧”或开启增氧机提高溶氧,晚上入夜前可以使用“安进巨能氧”进行增氧。一般内服药需要使用3天,观察效果,需要用“乳酸菌群”和“转肝灵”调节肝脏和肠胃,否则容易复发。白便停止后,再慢慢减少内服用菌的量,料慢慢少量的增加,直至虾吃料正常。

在处理措施中,中、前期处理效果较好,到了晚期处理效果很差,往往只能排塘或者捕捞上市。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

三、纤毛虫:

纤毛虫病是虾蟹类养殖中严重疾病之一,在南美白对虾过程中,纤毛虫影响对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轻则对虾吃料减慢、对虾生长停滞;重则对虾出现爬沙爬边,时期长起慢性肠炎,在蜕壳期间出现零星偷死;严重时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导致对虾大量死亡。

温度是纤毛虫类生长繁殖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不同温度下所生存的纤毛虫类型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三种。14~17℃存活的为初夏低温型,19~26℃及21~27℃为初秋中温型,29~30℃为盛夏高温型。因此整个生长期都有纤毛虫危害对虾。纤毛虫营固着生活,靠摄取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生活,适于在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中繁衍。

纤毛虫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等外观呈黑色,体表呈灰黑色如绒毛状,体表粘液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和聚缩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污物、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对虾周身被有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质下降,继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进而导致大批量的死亡。

对虾烦躁不安,在池边频频游动,妨碍摄食、蜕皮,影响生长。病虾在早晨浮于水面,反应迟钝,不摄食,不蜕壳,生长受阻。纤毛虫病主要危害对虾的呼吸系统,如在鳃上大量附生,在低溶氧的情况下更容易大批窒息死亡。

防控建议

1、在对虾养殖的过程当中,纤毛虫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养殖水质与底质的恶化。随着养殖过程的深入,池中的有机碎屑增多,池底也逐渐的沉积虾的粪便及残余饵料,所以要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改底,如使用“铂福底健”、“金盾全能”、“虾蟹底康”等改底,促进底层的有机杂质、残饵、粪便的分解,提高底质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破坏纤毛虫的生长、繁殖环境。

2、可以定期适应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使用“降解芽孢”、“红螺壮”等,促进养殖水体有机物的分解,减少纤毛虫爆发的概率。

3、及时进行显微镜检可及时发现纤毛虫,防止因纤毛虫带来的经济损失。

4、适当控制投喂,可经常换水,控制水体的有机质。

5、如有大量纤毛虫爆发建议连续使用“铂福底健”、“金盾全能”、“虾蟹底康”等强效改底,同时配合使用“纤虫净”+“加强型草垢净”或“鱼虾菌毒净”+“安泰”剥离并裂解杀虫来净化水体!

一旦发现有少量纤毛虫建议提前连续使用“铂福底健”、“金盾全能”、“虾蟹底康”改底,并配合使用“安进巨能钙”、“脱壳活力钙”等钙制剂和“复合免疫多糖”、“酶益添”等提高体质促进脱壳处理。纤毛虫一旦大量爆发,治疗难度极大,加强平时养殖管理,严格执行防大于治才能真正做到健康养殖!

四、肠炎:

肠炎病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整个养殖周期均常见。病虾的消化道变红色,急性感染时胃部最明显,中肠后部也变红或肿胀,直肠(后肠)变混浊。失去弹性,肠道内无食物,严重者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壁红色素细胞扩张,有大量血细胞聚集。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不活泼、厌食、生长缓慢。

肠炎不仅造成虾吸收利用饲料营养能力差,导致虾营养不良瘦身、体质与抗病力大幅度下降,出现脱壳困难、甚至脱壳不遂而偷死;虾得了肠炎还快速败坏水质, 特别是空肠不空胃时(粪便成透明水样状)拉稀时,吃料多吸收利用少(因为肠炎了无法吸收饲料营养),这样透明水样状的粪便含有大量的可溶蛋白,全部溶于水中不能集污排污,造成水体恶化。

肠炎的处理建议

1、肠道疾病的预防

肠道既是对虾消化器官,具有改善消化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抵制对虾疾病的发生。肠道中的微生物长期生存于一定的空间内,彼此竞争、抑制,最后保持一定比例的动态平衡。但由于对虾肠道受到饲料、水质等因素影响,一旦弧菌等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群,对虾就会发生疾病。对虾养殖中出现的部分偷死、蜕壳不遂等等,大都与对虾肠道水肿有关。所以要想对虾健康生长,就要维持肠道内微生态的相对平衡。

在日常的肠道养殖过程中,建议定期内服优质的“乳酸菌群”和“渔乐健”、“转肝灵”等中草药进行每个月定期拌料2个疗程,调节肠道内的微生物环境,维持肠道内的健康。

2、处理建议

(1)症状比较轻的池塘。建议使用“聚能菌素”发酵液与饲料混合浸泡2小时后直接投喂,调理对虾的肠道。

(2)情况严重的,使用“弧菌净”+“肠舒安”+“复合免疫多糖”+“酶益添”拌料内服。连续使用3-5天,之后再用“聚能菌素”发酵液拌料内服,调理肠道,较少肠炎复发的概率。

在内服的同时,建议外用“安洁”(聚维酮碘)或者“噬菌肽”消毒剂1-2次,杀灭池塘底部的病原微生物,最好使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强氧底净”等,改底1-2次,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如果是养殖水体藻毒素中毒导致的肠炎,需要先使用“藻毒分解素”+“解毒保肝素”进行解毒,视情况连续使用1-2次。之后在大剂量地使用“聚能菌素”+“红螺壮”,压制池塘内的有害藻,调节养殖水体的藻相。

五、脱壳不遂:

对虾的蜕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蜕壳一次,新的壳在完全硬化后,相当于整条虾身都长大一圈。当虾越大,蜕壳所需要完成积累营养的时间也就越长。但是生活中听很多养殖户反应,不知为什么虾会出现蜕壳不遂的情况,严重则会出现死亡。

对虾蜕壳不遂的症状及流行情况

蜕壳不遂的症状及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及症状有以下几点:

1、大脱壳期(初一、十五前后)水体表面和料台看不到虾壳。

2、虾体外壳发黑(绿),不透明。正常虾为玻璃色。

3、头胸甲很硬而尾部虾壳很软,前后不一致,即尾部已蜕壳,而头胸甲没有。

4、双层壳:即剥开外层虾壳可发现里面还有一层软壳。

5、虾体表面粘稠,不光滑,对虾生长速度很慢,可能是蜕壳不遂导致。

对虾蜕壳问题在近几年越来越严重,蜕壳不遂存在的问题有:生长缓慢,吃料不长,活力差,严重者排塘。

脱壳不遂的预防及处理建议

1、预防

“蜕壳不遂偷死”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水质调控、投喂控制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关,控制这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优质种苗:选择优质的苗种,体质好,自然蜕壳顺利,长得快。

(2)控制密度:过度追求高密度高效益,已经证明是不科学、无法长远发展的。合理的放养,才有利于对虾生长和养殖管理!

(3)加强管理,特别重视溶解氧:溶解氧对于水产动物至关重要,关系到养殖的各个环节,也是对虾体质的保障之一。

(4)加强营养性内服:长期拌料“聚能菌素”+“安进巨能钙”,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以使蜕壳顺利。

2、处理建议

对虾发生脱壳不遂时,可以先外用“安进巨能钙”,连续使用2-3次,在入夜前可以使用“安进巨能氧”等化学增氧剂,补充池塘底部溶氧的不足,有利于对虾的蜕壳。

减料内服,可以使用“酶益添”以及“稳定VC”拌料投喂,连续使用2-3天,增强对虾的体质。

同时进行水质检测,如果发现水体的不良,氨氮,亚硝酸盐,pH偏高等需要及时进行调节。

六、肝脏萎缩发红:

症状

病虾体质弱,个体小,甲壳脆,体色暗。鳃丝稍肿,鳃盖上布满许多黑色和蓝色斑点。空胃或残胃,肠道宽。肝脏萎缩呈淡蓝色,不易碎,弹性较大。本病往往伴有黑鳃病、纤毛虫病和肌肉白浊病。

肝萎缩原因及解决方案

1、慢性病:对虾得病不蜕壳不吃料,要消耗体内储藏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消耗肝胰脏吸收细胞和侏儒细胞储蓄的营养物质;

解决方式:根据分析的慢性病品种对症下药,同时补充“安进巨能钙”这一类方便对虾吸收的钙制剂。慢性病没法用语言说明,因为每种疾病的非爆发形式,短时间内没造成大量对虾死亡都叫慢性病。所大家自行分辨。

2、急性或亚急性病:病毒或者细菌寄生导致肝胰脏细胞溶解,导致肝萎缩,这种跟慢性病一样,只不过相反,所有能快速导致对虾大量死亡的疾病都叫急性病。

解决方式:这种情况比较棘手,不用舍不得对虾,大剂量消毒(会死一些虾,能保住多少是多少)。消毒以后停料,隔几天泼洒“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等补充营养,等中间的观察台看不见死虾以后从新开始喂料。

3、中毒,药毒素,藻毒素,肠道酵解有毒物质后产生的毒素:甚至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不合理,原料问题如饲料植物性原料的替代日益流行,抗营养因子去除不完善,导致对虾肝管消化液消耗过多,而吸收不足,大量营养排出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蓝藻,蓝藻的肝毒素也可导致肝萎缩;

解决方式:首先确定中毒因素,先泼洒“解毒底改”对水体解毒,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拌料解毒(可以使用解毒保肝素、肝宁等)。

4、气泡病,物理损伤:过饱和的气体进入肝胰脏,气体直接造成的物理损伤导致肝萎缩。

解决方式:泼洒“复合VC应激灵”抗应激,然后在最热的时候全塘开启增氧机进行暴气。

5、白体、红须红尾:白体是简单的肌肉损伤,严重的坏死不可恢复,活虾或刚死亡对虾白体,通常认为应激或气泡病均可造成。因为应激或气泡病导致气体堵塞对虾血管,导致血浆通过有间断期,组织或细胞因得不到及时的供应出现坏死,溶藻弧菌容易在坏死的肌肉上继发感染。

解决方式:先用“解毒应激灵”抗应激,然后进行消毒。

总结

根据以上的肝萎缩原因,寻找到致病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对症药品,基本能很好的控制肝萎缩的状况。这里有一点大家可以记住,那就是无论何种对虾疾病,多开增氧机总是好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充足对虾体质会好一些。就算气泡病也一样,需要开增氧机曝气。

七、黑腮病

症状

也分二种情况,一是病虾鳃区出现灰黑色条斑或整体灰黑,镜检可见鳃丝上黏附数量不等的污物,轻者仍可进食,重者浮边呈浮头状,不久即因呼吸衰竭而死。二是鳃丝末端出现烧灼状病变,发病初期,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辨别,发病中后期,鳃丝病变加剧,肉眼可见明显的条状或片状黑鳃。此症危害是鳃丝细胞坏死,失去呼吸机能,进而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尤其是在蜕皮期或低溶氧时均也可引起大批死亡。这二种情况如不及时救治,久之也可转为烂鳃病。

发生原因

均为非生物因素引起。第一种情况是由水变造成,比较常见,是水变后死亡的生物尸体,聚集成团丝状,粘附在对虾的鳃丝的结果。用烧杯观察变水,有的有大量悬浮呈丝状或细棒状的污物,俗称“泥鳅水”,污物具黏性,镜观有原始动物腐生。此症俗称“糊鳃”,发病较急,多出现在有机质丰富且环境变化较大的中后期,处理不当可造成大量死亡或被动收虾;第二种情况比较复杂,但不常见。多因水中毒物如重金属、氨、亚硝酸盐侵害鳃丝,引起鳃丝呈烧灼状病变。

防治方法

防止变水和有毒物质的产生可预防本病的发生。而治疗也应该针对这两个原因。第一种情况:“糊鳃”发生后,要及时了解“糊鳃”情况,了解水变程度。轻者消毒、换水、重新培水即可,重者应该首先“安进巨能氧”,2小时后施放“解毒应激灵”,第二天换水30%,再培水。第二种情况,在换水或投放解毒剂的同时,投喂添加“稳定型VC”、“出血烂鳃停”和“黄连康”等药饵,连续5天。

八、烂鳃病

症状

鳃丝呈灰色、黑色,肿胀、变脆,然后从尖端基部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病虾整个鳃部发黑、肿胀、鳃丝腐烂,软骨外露,有污泥。严重的边缘缺损,个别有白色絮状物,多发于规格6cm以上的对虾。

发生原因

病原是弧菌、气单胞杆菌。病因有:虾池底有机物多,污染严重,消毒清淤不彻底;放养密度过大,过剩的饵料和大量的对虾代谢物使水体环境恶化;虾苗质量差,虾苗近亲繁殖,虾本身的抵抗力减弱;环境变化太快,造成虾大量蜕壳或受伤,使虾成为病菌易感体;虾塘之间隔离不够严格,造成病菌感染等。每次暴雨或寒潮后都是对虾发病的高峰期,其它的几种鳃病都可继发细菌感染转变为烂鳃病。

防治方法

投放健康虾苗,精准投喂,保持水质、底质优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方法是,首先停食2次,然后使用“安进巨能氧”增加溶解氧含量,投放“铂立康”消毒剂;有寄生虫的应先用“鱼虾菌毒净”杀虫一次,次日再消毒,烂鳃严重者,隔日再次消毒一次。第二天换水或投放水质、底质净化剂。在消毒、杀虫、净水的同时,投喂“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出血烂鳃停”的药饵,连续5天。抗菌药物的选用最好提前进行药敏试验,使药物具有针对性。投放消毒剂时应该注意不要造成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并注意进行立体消毒,以提高消毒效果,消毒后三天还要注意调整藻相和菌相,使之平衡。

九、桃拉病毒:

由桃拉病毒感染引起。病虾有急性和慢性症状表现。急性期:体表呈淡红色,尾扇及游泳足均变红,空胃、活力低下、甲壳变软、表体红色扩张、泛塘,大多会在脱壳时死亡,死亡率高达80~95%。

桃拉病毒综合症(TSV),主要表现为病虾甲壳变软,不摄食,肝胰脏肿大、变白,体色素扩散,尾部和足部发红,病虾一般集中在池边和下风处缓慢游动,幼虾一般呈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死亡率可达50%。

幸存者摄食正常,甲壳有随机分布的黑斑。此病一般伴有较明显的烂鳃和肠炎等症状。

桃拉病毒症的解救方法

1、水体消毒:可选用较为温和的高效消毒药物,如“安洁”、“铂立康溶液”及“铂立康泡腾碘”等。

2、内服药物:平时饲料中添加一些“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等进行预防。发病时可以结合使用“出血烂鳃停”、“白便白斑宁”等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抗病毒病的中药。

3、底质改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水质及底质改良剂。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排泄物和残饵等废物的积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质污染和底质恶化,所以,此时应以水质和底质改良为主,其中以“红螺壮”、“聚能菌素”等微生态制剂的改良剂为好。

4、增强虾体免疫功能:平时在饲料中添加含有“酶益添”、“免疫促长素”等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糖类的酵母等。

总结

总之,对虾的免疫系统很脆弱,早发现早治疗。在疾病流行前彻底切断感染源,从环境来解决或控制对虾的疾病问题。

来源 | 综合整理 整理人 | 安进水产企划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