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好事还是坏事 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好事还是坏事 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时间:2018-11-21 19:57:12

相关推荐

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好事还是坏事 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六一儿童网导读】其实很多父母面对孩子护东西的行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对的行为”,然后开始和孩子进行说教,教导孩子要和别人分享等等。但是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有没有反过来想过,您珍爱的东西您会心甘情愿的拿出去和人分享吗?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是“我不愿意!”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珍爱的东西,有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东西,大人如此,孩子亦如此。在大人的眼中,“小孩子东西都不值钱,拿出去和大家玩有什么呀,再说还能拿回来呢!”“玩具被小朋友玩坏了有什么呀,妈妈还给你买呢!”

当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玩具的行为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行为,甚至用一些“小气鬼”“你太抠了”“你太小气”这样负面的标签贴到孩子身上。有的父母觉得没面子,更会用粗暴的方式从孩子手里抢出来交到别的小朋友的手里。

成人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的东西再小再便宜,在孩子的心中也是他们珍爱的东西。孩子不懂物品的贵贱,他们只懂得喜欢和不喜欢。在大人看来简单的分享,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不情愿的!

所以父母们不要随便向孩子灌输“懂得分享才是好孩子”这种理念,相反父母应该要帮助孩子,保护孩子“护食”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护食”的行为呢?

曾经网络上有一位妈妈,因为支持孩子不分享的行为火了,网友们纷纷留言,并且被转发了二十多万次。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在玩耍的过程中,有好几个小朋友对孩子的玩具产生了兴趣,并出手要抢,这个孩子赶紧把玩具护在了怀里,同时望向妈妈寻求帮助。这位妈妈说:“你要是不想给他们玩,你就可以拒绝,对他们说不!”从妈妈那里得到支持以后,孩子很有勇气的拒绝了这些小朋友的行为。这位妈妈并向这些孩子解释道:“那是他的玩具,他没有必要一定要和谁分享,他已经说‘不’了。如果他想要分享的话,他会和你们分享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分享?分享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分享的前提是心甘情愿的、自主的、积极的,并在这个过程中能让人体会到快乐和享受。分享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不是为了分享而分享,而是一种发至内心的愿意的行为。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不愿分享的想法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词汇“物权意识的敏感期”,物权意识的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敏感期,主要出现在2岁以后。这个时期的宝宝会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的东西你不许动”,凡是属于他的物品几乎是不肯与他人分享的,这样的行为在大人看来就是“自私”的表现。

孩子“护食”只是这个时期的特点而不是缺点,这是孩子在进行物权归属意识的形成过程,更是有育儿专家说:“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处事哲学就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处于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孩子要“顺”不要“逆”

处于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孩子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尽量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引导分享的行为。

当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父母可以在旁边有意识的引导“宝贝,你看明明把他最喜欢的小汽车借给你玩了,你喜欢吗?”当孩子表示出肯定时,父母可以接着说:“那我觉得如果你把你的小手枪借给明明玩,他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等父母说完之后,就不要再理孩子接下来的行为,他是否按照父母引导的行为去做,父母就不要再加以干涉,一切顺其自然。无论孩子是否有接下来的行为,孩子都已经接收到来自父母的信息了,不要再进一步强迫孩子。

这样的行为父母反复的做几次,当孩子能尝试着去把自己的玩具进行分享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同时要告诉孩子玩具是自己的,借出去的玩具回家之前记得自己再拿回来,这样孩子通过分享体会到快乐了,就愿意主动去分享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父母要给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相信很多父母都懂,在生活中也很努力的去做。对于教会孩子如何分享,父母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

比如:家里来客人了,父母需要为客人准备茶点,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把孩子招呼过来,让孩子学着招待客人,让孩子心里有一种“小主人”的感觉。

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着拿出平时他喜欢吃的水果、他喜欢吃的点心和糖果来招待客人,面对客人的表扬,让孩子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也会试着学着去和别人分享。

还比如:父母约朋友们去野餐,让孩子体会“我们家的东西给别人吃、给别人用”的行为,并且体会大家在一起因分享而开心的氛围。这些种种,父母起到的榜样作用比用语言说教要强得多。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行为,而“分享”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需要父母的耐心。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孩子是否表现出让父母满意的行为,父母都不要用强硬的手段来强迫孩子,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曾经也都是孩子。教会孩子“分享”的背后,其实就是家长学会包容的过程,教导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重新学习的过程。每一位父母都仔细描绘着孩子的未来,那么如何让孩子更幸福就需要我们父母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