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曾国藩智慧:用人观骨识人术 让你有一双看透人心的火眼金睛

曾国藩智慧:用人观骨识人术 让你有一双看透人心的火眼金睛

时间:2023-11-27 02:03:27

相关推荐

曾国藩智慧:用人观骨识人术 让你有一双看透人心的火眼金睛

先观神骨,兼论形骸

【原文】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

别家观察人的面相时,会同时考察他们的形体和面貌,而文人看人,一定会先观察对方的精神状态和骨相情况。因此,识人看人,神骨为本题,这是第一要领。

【解读】

曾国藩这里所说的“神骨”,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神态”、“骨骼”。相比这两个概念,曾国藩口中的“神骨”涵盖面更广,“神”不仅涵盖神态,而且还包括个人的意志、气质、涵养等因素,甚至包括体质、地位、阅历等内容;而“骨”所指代的“骨相”既包括医学概念“骨骼”、“骨架”,还包括由此反映出的形体特点。

抽象的“神”,具体的“骨”结合在一起,即是指个人性格、意志、修养、学识、体质、身份等多重因素的混合体,大致等同于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精神。

曾国藩之所以说“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把精神看做是观人的第一要诀,原因在于精神作为身体紧紧包裹的内核,是人最根本的所在。它贯穿于个人生命的始终,是生命力内发的表征。从生理、养生的角度讲,生命力强旺,精、气、神就充足丰沛,脉相沉稳有力。相反,血枯气散,精神恍惚,即是生命力衰竭或受损的表现。

古书中常说的“大伤元气”,实指“神骨”方面的缺损,具体说来,即是精、气、神受损伤。但精、气、神三者本质是无形、无象的,它们虽然质藏于形内,却决定着个人外在的神韵风姿。历史上很多大人物,在发迹之前,就流露出了不俗的气象。

杨坚起事之前,颇有奇异之相。他头骨奇异,头顶略有突起,额头宽阔,中央似有隐骨贯穿前额,直冲头顶。按照当时的说法,杨坚的此番模样是帝王之相,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北周明帝极为担心,于是便命人前去一探究竟。

受明帝之命的人,见到杨坚时,看他两眼炯炯有神,举手投足之间显露非凡气象,暗自断定,杨坚有天子之气,不可相害。因此,他回报明帝时,并没有实话实说,明帝一听安了心。但最终结果却是,杨坚斩却龙首,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帝。

杨坚身上的帝王之气,无形无迹,却是杨坚个人内在修养、才能的一种外现。退一步讲,如果杨坚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将来胜任皇帝的能力,所谓的帝王之气也不过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从识人、观人的角度来看,观人“神骨”,可以判断对方是否具有真才实学、高品位、好修养等等。进一步引申,“神骨”也就暗含着解读人生的隐性密码,由它也可以管窥人生的未来一隅。从这个层面来说,曾国藩提倡“先观神骨”、“兼论形骸”确有现实所指。他讲相人、观面,著写《冰鉴》,是出于兴趣爱好,更是为自己招贤纳士、扩充人才储备。

作为一种有质无形的东西,“神骨”主要集中在人的面部,尤其是在两只眼睛里。为此,曾国藩观神骨、选人才,多关注于对方的眼睛。他在日记中记载道:“陈青云……眼圆而动,不甚可靠。”“莫有升……眼圆人滑。”果如古人所云,目为五官之王,一双眼眸可以透露人的秉性。曾国藩以此为据,量才为用,识才辩才,而不乱用人才。

其实曾国藩讲的神骨,和现代人所讲的气质、涵养颇为相似。一个女子可能不算美丽,却会被人称赞说有气质;一个男子可能不算英俊,但有人会说他有内涵。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些人身上,由内而外地显现出修养的深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曾国藩的神骨论依然有它的现实指导意义。

看一个人是否有气质,有涵养,可以对衡才、用才都有一定帮助,但所谓的气质、涵养并非一个定数。随着个人年龄、阅历的增长,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的变化,它会在不同层面上作出改变。一般来说,自动自发地开发潜能、提升自己的修养、能力、净化内在,会使个人的内在,也就是所谓的“神骨”发生变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