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城(十三):韦庄街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城(十三):韦庄街

时间:2023-05-26 23:49:57

相关推荐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城(十三):韦庄街

韦庄街

韦庄街区位于淇县城红旗路东段路北,淇河路与红旗路交叉处西北角。街区西、北临上关街区,南临东关街区,东临付庄街区。街区呈北窄南宽、西窄东宽的不规则四边形,南北走向主干道有韦西巷、韦庄街区路、韦东一巷、韦东二巷4条,是朝歌城内规划最整齐的街区之一。古迹有三仙庙、道士坟、方孔桥,传统民俗有古庙会、民间舞蹈。

历史沿革

韦庄街区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南紧邻朝歌古城护城河,在村中央是一个数亩大的荷塘,几十户村民的房屋错落有致的分布在荷塘的旁边,东不远处为古庙三仙庙。夏天荷塘荷叶田田,荷花飘香,池中鱼儿嬉戏,岸上杨柳依依,古庙香烟氤氲。位于城外的小村落,虽没有闹市的喧嚣,却也至于太冷清,村东有古庙,每年有几次庙会使平时宁静的村落平添了几分活力和浓郁的古韵民风。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城区域不断扩大,红旗路向东延伸从村南穿过,大路两边逐渐建起商铺,小村落也逐渐被扩大的城区包围成了城中村,韦庄村现已成为县城的闹市区和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古迹

韦庄街区的古迹有三仙庙、道士坟、方孔桥及古井,在20世纪40年代后要么破坏、要么废弃、要么拆除,现仅存复建的三仙庙。

三仙庙,又称奶奶庙、三霞宫,位于村南部紧邻红旗路,坐北朝南,占地约12亩,庙有前后两个院落,前院有月台,台高七八尺,台后为拜殿,东廊供有瘟神像,西廊供奉有文王像,再后为正殿5间,殿内有《封神演义》中碧霄、云霄、霞霄塑像,供奉的3位老奶为城西黄庄村人。庙前有戏楼,坐南朝北。另有东偏小院为尼姑住处。新中国建立前,三仙庙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三月十八、四月初四、腊月初八有庙会,常有杂戏。民国(1923),淇县城内的学生举行抵制日货游行,在三仙庙将收集来的日货焚烧。1946年三仙庙被国民党54师拆除,砖石用于建筑炮楼。新中国建立后,庙中的石碑被运走用于修建位于东关村的小东门桥,一只石狮子被运至摘心台保存,三仙庙今存原庙的旧物有柱础3个,六棱柱残件5段。六棱柱残件上面的阳刻文字有“貌巍峨碧纸千”“几筵静洁烛花香一类”“依同虔”,阴刻的文字有施主的姓名,以及莲花等图案。上世纪80年代村民集资在旧址陆续重建大殿、戏台等,院内遍植花草,环境优美,三仙庙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道士坟,位于街区东北今第四轧花厂处,距三仙庙600米,是三仙庙道士的归葬地,原有道士墓10多个,墓碑两通,20世纪70年代被平作耕地。

方孔桥,又称冯家桥,位于街区东北赵家渠古河道上,今建行南路与淇河路交叉口东约60米,大桥南北向,单石拱券,西拱券龙门石上有螭首石刻,东拱券龙门石上有方形孔洞,东拱券龙门石上为方形空洞,推测原安装有螭尾,后遗失。由于赵家渠河在大桥处河道拐弯急,河水流向由北向南改为西向东,洪水经常在此决口,祸及东关和韦庄两村,1956年前后对赵家渠河进行人工改道。后方孔桥被拆除。

古井,街区吃水井共有6口,5口为土井,仅在井口用砖垒砌,1口为全砖垒砌。田野灌溉井有水车井、路家井等10多口,井四周全为砖砌,直径均在2米多。新中国建立后古井逐渐废弃。

传统文化

三仙庙古庙会,地点在三仙庙,因庙起会,每年有4个会期:农历正月十六的元宵节会,三月十八的收麦准备的农具、牲畜等交易会,四月初四的烧架会,腊月初八的腊八会。

烧架会为期盼小孩健康成长许愿会,小孩从1岁开始每年烧数量与年龄相同的用芦苇扎成的四面体结构的架子,上面贴黄、红、绿、粉等不同颜色的纸条,三年满四年圆,以期三仙老奶保佑孩子健康平安成人。

腊八会为购置年货的大会,在三仙庙的4个会中影响最大辐射面最广,今已成为淇县最大的庙会。随着城区建设发展,庙会会址近几十年不断变化,先前在红旗路,后迁至东环路南段,又迁至红旗路东段付庄村内。

韦庄街区民间舞蹈表演节目有二鬼摔跤、大头鬼、姜公背姜婆,猪八戒娶媳妇、猪八戒坐蹦杠等。

(撰文:纪翔 摄影:王之珩、纪翔、杜培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