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塞外风光一绝 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一座山和一湾泉 沙漠奇观

塞外风光一绝 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一座山和一湾泉 沙漠奇观

时间:2024-07-06 22:19:00

相关推荐

塞外风光一绝 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一座山和一湾泉 沙漠奇观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鸣沙山,月牙泉,就像一对孪生姐妹,身处甘肃敦煌的大漠戈壁中,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闻名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一座山,一处泉,和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敦煌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游览鸣沙山和月牙泉,自古就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月牙泉早在汉代就已经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建有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

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文人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

据史料记载,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猜测月牙泉就是汉代的渥洼池,因此在月牙泉边立了一块石碑刻上“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历史为奇特的月牙泉增添了无数传奇色彩。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鸣沙山北麓,景区距离敦煌市仅五公里。月牙泉南北长近一百米,东西宽约二十五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五米,弯曲如新月,因此得名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从汉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内生长着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沙漠地区经常有大风,但是月牙泉却从未被沙掩盖,就有了“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奇观。虽然多年前月牙泉也曾面临泉水枯竭的风险,但是经过人们用现代方法的改变还是保证了它的水源补给。

茫茫大漠中突然出现这样一个美丽的景观,从古至今人们都会疑惑,它是怎样形成的,关于月牙泉起源现代解释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是古河道残留湖,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从不枯竭。

第二种说法是断层渗泉,即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含水层,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潜流涌出形成月牙泉。

第三种,风蚀湖,即原始风蚀洼地随风蚀作用的加剧,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在新月形沙丘内湾形成泉湖。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风会向上方走,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沙山也总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沙泉共存的大漠奇景。

第四种说法认为月牙泉是人工挖掘,因为月牙泉形状与半轮新月惟妙惟肖,就像人工刻意修饰而成,加上古籍中有“沙井”的记载,既然称井,就可能是人力劳作的结果。不过,这个观点应该不具说服力,试想,在古代,想要靠人力在沙漠中挖出这样一个泉谈何容易?更不要说保证水源了,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嘛。你认为呢?

月牙泉旁边的鸣沙山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 ,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淹没。

鸣沙山为流沙积成,沙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时期鸣沙山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东西绵亘四十多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是敦煌塞外风光之绝景,期待你来欣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