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我一点也不同情39岁失业的中年人

我一点也不同情39岁失业的中年人

时间:2023-06-18 17:43:37

相关推荐

我一点也不同情39岁失业的中年人

作者:七天路过

公号: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ituzi77)

01虎嗅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叫《我想过39岁找工作会很辛苦,没想会这么残酷》,我建议每一个在互联网工作的人都可以把这篇文章通读三遍,从别人的故事里看他怎么吃一堑来让自己长一智,这么说好像有点落井下石,但这真的是如何不让自己30岁被职场淘汰的反面写照。

故事主角李非是熊猫直播的高管,从360去熊猫直播的时候抱着可以成为元老,还有十几万期权的承诺。

结果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面对工司资金链断了之后的裁员,而再去其他公司找工作的时候,都卡在一个问题上:年龄。

跟他一样被裁员的年轻同事很快找到了工作,而他面试的公司里竟然还有一家的上司是他原来的下属。

他的要求并不高,希望不低于20k,这其实只是工作一两年新人的薪资水平,但发出去的简历没有回音,他只好去一个老同事的创业公司打工,薪资是期望的1/3。可是互联网变化太快了,他竟然连最基础的工作都做不好,甚至需要其他人的协助。

连他自己也感慨说:现在体力完全跟不上了,同时做多个工作觉得异常吃力,根本切换不过来。

我想这是大多数普通职场人的路线,一开始的时候希望升职加薪,当了leader后渐渐疏于业务。

看似互联网内人脉密布,但还是基于你所在的平台才有价值,一旦离职,做不好一线的执行,又不愿意有人要跟不上变化的浑水摸鱼的领导,职业生涯硬生生断层。

其实在《远见》这本书中,作者就提到:所谓的职业生涯,并不是某个黄金时期,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加上各国现在老龄化的现实,退休时间不断延长,很有可能未来我们会终身在工作。

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进步,很多线性的工作会被机器替代。我们在职场中真正的价值,不再是资历高深,而是拥有学习力和持续的精力。

就像是火箭一样,需要有一级火箭,二级火箭,三级火箭。只有在每个阶段提供好足够的燃料,你的职业生涯才能像一个发射出去的火箭,而不是到了第二级发现燃料不足。

02

在看了李非的案例后,身为一个互联网人,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1,年轻的时候一直往上晋升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不干活还是为了扩大自己的视野?

我们当然希望是后者,但有时候难免落入前者。我听过太多朋友吐槽领导不作为,只把kpi往下压,自己却常常想着怎么轻松怎么来。

2,在职场上是否到了一定阶段就可以吃老本?不需要再学习新技能了?

回看李非的职场生涯,大专毕业后进入到了互联网的风口,成为了技术组长,但却渐渐地失去了持续学习的心态,直到被裁员后重新找工作时,才发现技术日新月异,一个普通实习生的资质都能轻松超越他,而当年也因为偷懒没有去考本科学历,再想进国企也没机会了。

3,只有互联网才面临这种迅速更新迭代和年龄歧视的危机吗?

之前就有过收费站30多岁的大姐被裁员后说自己只会收费其他工作什么都不会做的新闻,加上现在裁员的现象越来越多,从身边朋友的反馈来看:互联网的更新速度或许相对其他行业会略快,但是失业后再找新的工作,年龄都是一个共性的问题,除非是你有超乎同龄人的技能或人脉。

曾经有一个小领导分享给我一句话:不要把平台的本事当成自己的本事。

有时候别人敬重我们,抱大腿求合作,并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我们所在的平台足够优秀。而一旦离开平台之后,我们可以带走的一技之长和可迁移的人脉真的还有吗?这个应该画个问号。

看阿里的一些分享视频,其实是互联网关键的一年,这时候无线互联网开始流行,大家都陆续成为了频繁玩手机的低头族,阿里提出了All in 无线的战略,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巨头互联网公司来说掉头或者转向都是非常难的。

可是阿里还是难得的从上到下贯彻了全员推崇无线的行动,而手淘也已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崛起,随着双11的狂欢越来越全球化,阿里的无线端交易也占到越来越大的比例。

但是也有很多巨头公司在从pc转向无线的风口上掉了队。而随着风口的消失,会有很多的公司从半空中掉下来,那种虚荣的繁华感一击即碎。

故事中的李非有一句话总结的很对:互联网的魅力在于变化,残忍的也在于变化。

我一点也不同情那位失业的39岁的中年人,就像我毫不同情我现在的迷茫和辛苦,因为这是职业进阶的必经之路,无非是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

我选择先吃苦,因为我不想成为那样中年失业的人。

03

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职场力持续保持,在职场中不掉队呢?

《远见》这本书把职场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在每个关键阶段,你需要完成的事情都不相同。

不要只去关注年终奖或者下一季度的加薪,你还应当去考虑你到四五十岁的时候还能做什么,而这个结果也是由当下的你来决定的。

我们当前的职业生涯预计要达45年之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35岁后去做什么样的工作也许现在就要考虑起来。而且每个阶段的积累都为接下来的阶段创造机会或错失良机。

第一阶段是强势开局,也就是从毕业左右左右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你要学习和探索,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适合什么,以及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探索和弥补自己的短板,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这个阶段,不要做一个被动接受变化和虚增年龄的人,这是一个高度活跃和积累的阶段,你要有尝试建立自己的品牌,挖掘自己的价值。

第二阶段是聚焦长板,在第一阶段的探索之后你基本已经了解自己更擅长什么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你擅长的放大放大再放大。

如果说在第一阶段,我们关注的是培养专业知识、积累可迁技能,以及成为某些方面的咨询对象。在第二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真正的差异,一旦我们找到任何可以让我们“脱颖而出”的技能,就需要投入时间培养它,直至精通它。

这个时候有可能你会从执行者变成领导者,你要学会用眼光发现适合的人才,培养他们,而非剥削。这些新人都会成为你未来职业道路上的互助者。

第三个阶段你就需要实现持续的影响力,以及寻找一条可以稳定延续到60多岁的可持续职业道路。在传统意义上,职场最后几年的标志就是明显的衰退和待业失业。但你的角色可以从领导者变成导师,培养自己的继任者,并且与继任者保持关联性也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工作可供选择,比如当企业的顾问或者社区的公益人,进行二次创业。

而如何完成这三个阶段的跃迁呢?作者在书中有3个燃料可以提供。

1,可迁移的技能。

比如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服式的沟通技巧,亦或者是人才吸引力和独特的技术能力。而且你需要随着发展去更新自己的技能,让它适用于任何一种你接下来可能会做的工作。

2,有意义的经验。

有意义的经验可以让你的职场经历不是断层而是累积的。漫无目的的换行业和换工作并不会积累有意义的经验。任何一份沉淀都要有可复制的方法论,或者是源于业务的发展和思考。

3,持久的人际关系。

包括你的上司,你的客户,商业伙伴以及合作机构,身边的人才,以及其他希望能在未来10-里保持联系的人。都会成为你珍贵的人际关系,在跟你的这些同行者中发现培养技能和进入新行业的机会。

1决定了我们的成长底线,只有技能足够纯熟才会有向上的空间,而2和3决定了我们成长的斜线,有意义的经验和良好的关系才能加速我们成长。

当你考虑眼下的工作是不是能满足这3大燃料和未来的3大职场阶段时,不妨把工作拆分成几个维度来衡量。

学习与成长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力

体验乐趣

物质回报

四项总分数100分,你可以时刻对照这4个维度给自己当下的工作进行打分,并且思考现有的工作比例,你可以把每项25分当作一个平衡的标准,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比例。

不同的阶段权重也会各不相同,比如最开始的时候学习和影响力更重要,后来我们会看重无知回报,到了第三阶段我们更享受工作的乐趣。如果不想在30多岁的时候面临失业和无业,一定要在20多岁的时候规划好自己的职场生涯。听到这样一句话:在这星球上的70亿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陪伴你走完整个职业生涯,那就是你自己。

而你欠自己一份职业策略和职业规划。

作者简介:七天路过,专栏作者,多本畅销书营销策划人,理智谈成长,诗意聊人生,用读书与写作,加上自己的好奇心,书写一切可能。微信公号@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ituzi77),陪你变成更好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