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山西行记(3):平遥古城·县衙

山西行记(3):平遥古城·县衙

时间:2019-07-12 15:59:29

相关推荐

山西行记(3):平遥古城·县衙

平遥设县很早,但早期的衙署旧址已不存,现存的是元、明、清时期的县衙署,初建于元朝,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至今已600多年,后来又多次扩建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200余米,东西宽100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其实,国内保存下来的县衙不止这一处,几年前在江西参观过浮梁县衙,保存的也很完整,但就面积以及整体规模而言,平遥县衙大概算是最大、也是最完整的一个。

县衙内的主要建筑沿中轴一字排开,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大仙楼。

衙门与仪门之间的第一进院,东西厢窑各7间,为赋役房;

仪门与大堂间的第二进是个大院,东西厢设“六房”即吏、户、礼、兵、刑、工房。

大堂是知县办理公务的主要场所,在县衙署建筑中,规格最高,因而堂前配有月台。大堂为五楹厅堂,中间三楹为公堂,大堂屋檐下悬横匾“亲民堂”。为了旅游的需要,现在每天固定进行“升堂”表演。我们到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围在月台前看了一会儿。

大堂背后为二堂,自成四合院落,且同后面内宅相通,所以二堂院门也称宅门。二堂是知县处理日常公务、会见来客的地方。二堂内东西耳房分别为“简房”、“招房”,为县丞、典史的办公处所。县丞为知县之助手,正八品;典史无官品,即“未入流”。“掌稽检狱囚。无丞、簿,兼领其事”。

穿过二堂即为内宅,是知县的生活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是“大仙楼”,上面供奉着守印大仙,即狐仙,清代官衙奉狐仙为守印大仙。这座大仙楼是平遥县衙中仅存的元代建筑物,下层为窑洞式建筑,上层为楼阁。原名观云楼,清代改称大仙楼。

县衙中轴线主体建筑群之外,还分布有一些“配套”的附属建筑,院西有牢狱、公廨房、督捕厅等,院东有彰瘅亭、钏楼、土地祠、酂侯祠、粮厅和花园。

监狱里还建了一个小小的狱神庙,一排牢狱监房当然是复建的。

县衙东路的粮厅是县衙储存粮食的地方,大门上写有“常平仓”;酂侯祠则是衙神庙,“酂侯”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各府县衙门里设祠纪念他,称他为“衙神”。酂侯祠正殿前有献亭,现在成了游客休闲喝茶的地方。

酂侯祠前有土地祠,供奉的土地爷,据说是县衙的老建筑,墙壁上的壁画也是原物。与土地祠相对的是戏台,戏台基座中央是一个甬道,通往前边的小院子,临街有钟楼,钟楼有台阶通往听雨楼。

整个县衙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格局严谨,堪称古代州县衙署文化的博物馆。

记得那年参观浮梁县衙,对里面的对联印象很深,平遥县衙的对联也很有意思,如仪门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大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大仙楼楹联“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等。

县衙外的街道上,建有一楼,耸立在高台之上,登楼可看街景。这是明万历年间所建,楼的一面悬匾“观风楼”,另一面的匾额上则是“听雨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