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苏联在二战初期损失没有那么严重?德军宣传罢了!

苏联在二战初期损失没有那么严重?德军宣传罢了!

时间:2022-02-10 08:08:14

相关推荐

苏联在二战初期损失没有那么严重?德军宣传罢了!

苏联在战争初期虽然遭到重大打击,但远没有德军所宣传的那么大的战果。

事实上,苏联的西北方面军大体都撤退了,没有在波罗的海遭到合围。这里面有希特勒的战略误判,他认为苏联无论如何都是要坚守住波罗的海的,苏联方面并没有这样的考虑。北方集团军群没有完成希特勒下达的任何一个目标,既未攻占列宁格勒,也没与芬兰部队回合(我指的是在战争初期)。苏联西南方面军更是如此,虽然在乌曼被包了一次饺子,但是大体上可以认为是完好无损的,也一直对德军侧翼构成巨大威胁。更南边一点的,敖德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这样的大城市也都是在战斗很久之后陷落的。综合来说,德军真正成功的只有中央集团军群。(基辅战役之前)

大清洗确实对红军的战斗力造成了影响,但远没有希特勒想象的那么大。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基于的一个很重要考虑就是他低估了苏军的战斗力,一定程度来源于苏军在芬兰的拙劣表现,一定程度来源于情报机构对苏联军队的错误信息。很多资料都已证实,战争发生前,德国对红军的战斗情况并不完全了解,具体能力也是通过估算得出的,而至于道路,路线,行军可能情况等等,都是后来才估计到的。(因为德军中很多军官一战时候曾经到过苏联,所以他们主观印象里对苏联还停留在那些小村庄的阶段)。苏联在芬兰的拙劣表现既是因为苏军自身原因,更重要的是那里的气候,地形的作用,本身就是易于防守的,更何况芬兰人坚毅勇敢,不过这并不代表苏联打不赢芬兰,毕竟芬兰是小国,单纯看人力就知道拼下去芬兰是什么情况。

苏联在战争前早已开始了大规模的重组计划,他的计划是庞大的机械化和空军,尽管苏联人有完成这些装备的实力(T-34在41年就已经广泛使用了,当时德国37mm反坦克炮拿它没辙了),但缺的就是经验,和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有些类似。苏联部队指挥员缺乏经验,士兵训练不够充足。但是可以肯定的说,除了对炮兵有特别的偏爱,苏军和德军相比,在配置上是没有太大差距的,苏联人武器简单易用,很适合他本国的工业特色。

苏军的失败既然不是出于装备补给这类硬件问题,惟有在于指挥这样的软问题上。苏军的指挥系统,通讯设备,部队之间的联络(尤其是装甲部队),步坦协调,陆空协调这些,距离德国当时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除了在战争中自己不断总结提高,别无他法。

就以巴甫洛夫的西方方面军为例,西方方面军在兵力上与它面对的中央集群相比并不优势,但也不该如此迅速的落败。私以为在指挥上存在这如下问题:一,从配置上,大量苏军在战争之前就进入了比亚维斯托克口袋里,可以说是典型的没开战就处于半包围状态。但这也不是巴甫洛夫的错。要知道,不配置兵力就意味着放弃土地。所以说苏联的初期失败是必然的,死守土地也就丧失了机动性这一最关键的因素。二,我个人预测,无论巴甫洛夫和斯大林都没预测到德军会在他们身后那么深远的地段进行包围——明斯克。斯大林对战争的估计(他可能太自信)是要在边境地段进行一系列战斗,苏军或许不支,才会后撤到原来的斯大林防线上。但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快速突破,在深远地区形成合围,打乱了苏军的指挥,巴甫洛夫更是在此时出作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他本来是有预备队的,可他发现前线不支的时候,把这些预备队向前方调动,加速了部队的毁灭。

不过,在西方方面军的彻底失败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德军一方。虽然德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目标在哪儿(希特勒要求在明斯克,包克和古德里安都建议在斯摩棱斯克),但这也无关紧要了,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德军至多再包围两个集团军左右,而且可能无法应对苏军的反突击。德军在中央地段的成功,乃是在于德军的战略是正确的,要消灭大量敌军,两翼合围是最高效最稳妥的手段。波罗的海和乌克兰的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一点也一再在后来的战争中得到证实。再者就是德国空军在这一地区形成了绝对优势,苏联空军一段时期内没有行动,部队通讯中断,大本营根本无法了解前线的情况。

总的来说,苏联在苏德战争早期的失败主观上和苏军抱着寸土不让的策略有极大关系。但更大因素乃是在于德军的强大,机动性以及压倒性的空军力量。而随着战争进行,补给等不利于德军的问题暴露出来,德军的兵员受损,车辆坦克损坏严重和苏联空军的再次活跃,天平就慢慢平衡了。而当苏联放弃死守土地的时候(蓝色行动时)也就确实没有再遭遇过德军的大规模合围了。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历史随想者(微信公众ID:lishisuixiangzhe),分享历史,随笔事件,探讨过去无限可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