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养生之道】女中医写给全家人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书

【养生之道】女中医写给全家人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书

时间:2023-08-29 05:44:24

相关推荐

【养生之道】女中医写给全家人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书

作为一名医师,每天接触各色病人,其症不同,但其状相似,均痛苦不堪。素体康健之人,药石可医,而素体弱、损耗无节之人,则投之罔效,非刀钳相加不能,甚或不医。故医师所医,乃可医之人。

古圣人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偿,不妄作劳”,然后能达天寿。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生活习惯往往悖阴阳而动,更无论数术;有甚者,恣意饮食,颠倒起居,“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欲竭其精”。因此现在早死、猝死者多,许多重病也年轻化,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

人世间每天上演着各种悲欢离合,而其中老、病、死是我们不可阻挡和改变的。要想减轻这种自然规律带给我们的痛苦,就必须注重养生。

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一个稳固的家庭往往离不开男人的支撑,在房子、教育、医疗等日渐增大的压力面前,男人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坚毅的心性,这样才有资本迎接挑战、迎难而上,为家庭开辟光明的未来。

女人是家庭的灵魂,家庭的温馨与快乐来自于女人无私的付出。而现代社会中的女人既要在职场奋勇搏杀,又要养儿育女,照顾家庭。在这些压力下,爱自己的女人必须会很好地保养自己,使自身充满正能量,这样才能把爱更好地传播出去。

操劳一生,每个人都会走向晚年,每个人都期待一个安宁美好的老年生活,而此种种都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老年人学会养生,保养好身体,既是家庭之福,也是社会之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很多家长都竭尽全力地为孩子的成长铺路,而孩子的身体素质则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在西医西药为主流的今天,西药的副作用日益凸显,如何预防疾病成了小儿养生最重要的方面。食疗胜于药补,以食物之偏性调稚儿阴阳之偏,阴阳和合则无病。

故养生,实为长养生命,未病之时就应将养,若已病或年高,乃事养生,虽可补牢,已失却先机。人应天地之气而生,人的养生法则应自然法则而动,“天人合一”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养生的基本准则。顺应自然,不逆天而动,是生命的基础。从《黄帝内经》来看养生,正是基于此而为。学习《黄帝内经》,和古哲人一起养生。衷心祝愿全天下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都能安康喜乐!

手太阴肺经经穴

【循行】起于中焦胃部,属肺,下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后,外行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入寸口,延大鱼际边缘出于大指内侧端。其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内侧端。

【主治】咳嗽、喘息、咽痛等肺系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少阴心经经穴

【循行】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腋下迁出,延手臂内侧后缘前行至掌后豌豆骨,进入掌内,止于小指桡

侧端。

【主治】心、胸病证,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循行】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络三焦;支脉从胸中出胁部,沿手臂内侧面的中间部循行,入掌中出于中指桡侧末端;掌中分支止于无名指末端。

【主治】心、心包、胸、胃病证,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延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上行,经面颊到外眼角、耳中,分支从面颊到鼻,继续上行至内

眼角。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延手臂外侧前缘循行至肩峰部前缘,下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向上走行,经颈部进入下齿槽,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旁边。

【主治】头面五官病、皮肤病、热病、肠胃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沿着小指、无名指之间上行,沿手臂外侧中间部上行,过肩,经颈部上行联系耳后,从耳上方向下联系面颊、眼下;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膻中、三焦等。

【主治】头、目、耳、面颊、咽喉、胸胁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①

【循行】起于内眼角,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入里络脑;主支从头顶向下至枕部,沿着脊柱两侧下行一直通过臀部,属膀胱络肾,止于腘窝;另一支从枕部分出,沿着腰背部主干线外侧循行至腘窝;二者相合后沿着小腿后侧循行,经外踝,止于小趾外侧端。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②

【主治】头面五官病,颈、背、腰、下肢病证,神志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局部病证以及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所相应的脏腑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疾病。

足阳明胃经经穴①

足阳明胃经经穴②

【循行】起于鼻旁,延鼻翼外侧下行入上齿槽中,环绕口唇,在下交会于颏唇沟,沿着下颌角走行上耳前,止于两侧额角;主干线从颈部下到胸部,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延胸腹第2侧线下行,至腹股沟处,延下肢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2趾外侧端,其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少阳胆经经穴

【循行】起于外眼角,上行至额角,再折下绕耳后,从颈旁至肩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至耳前再至外眼角;另一支脉从外眼角下行,经颊部、颧部至缺盆与前支会合;内行支入胸中,过膈,联系肝胆,经胁里,出于腹股沟动脉处;躯干主支从缺盆行至腋下,再沿胸侧、季肋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大腿外侧下行,出外踝前,止于第4趾外侧;背部分支止于足大趾端。

【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太阴脾经经穴

【循行】起于足大趾,沿着小腿内侧中间循行至内踝上8寸后沿内侧前缘上行,经过膝部、股部上行入腹部,属脾络胃,通过横膈,向上过咽喉,止于舌下;分支从胃流注入心中;另一分支分布于胸腹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

【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少阴肾经经穴

【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内踝后缘向上,经过脊柱,属肾,络膀胱,从肾部向上过肝、膈、入肺,沿喉咙上行止于舌根旁;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至胸部行于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另一分支从肺分出,络心,流注胸中。

【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与肾有关的其他系统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厥阴肝经经穴

【循行】起于足大趾外侧端,向上沿足背内侧至内踝上8寸处后上行于大腿内侧,联系阴部,上行联系胃、肝、胆、膈、胁肋,沿咽喉上行,连接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目系支脉下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

【主治】肝胆病、脾胃病、妇科病、少腹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督脉经穴

【循行】起于小腹,出于会阴部,向上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项后风府入脑,并继续上行至巅顶,沿前额下行止于上唇内齿龈部。

【主治】神志病,热病,腰、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

病证。

任脉经穴

【循行】起于小腹,出于会阴部,向上沿腹内前正中线上行,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到达眼下部中央。

【主治】少腹(小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经外奇穴①

经外奇穴②

经外奇

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奇”是相对于“常”而言的,即以十四经经穴为常,它是指既有定名,又有定位,临床用之有效,但尚未纳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经外奇穴分布比较散,但与经络仍有密切联系,如印堂与督脉,太阳与三焦等。其中少数腧穴,后来又补充到十四经穴,如督脉的阳关、中枢、灵台,膀胱经的眉冲、膏肓俞、厥阴俞等。随着针灸x学术的发展,现代研究的一些新穴,诸如阑尾穴、球后穴等,亦入经外奇穴之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