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泰国历史上的华人皇帝——郑信王那些事(2)

泰国历史上的华人皇帝——郑信王那些事(2)

时间:2024-03-13 15:44:19

相关推荐

泰国历史上的华人皇帝——郑信王那些事(2)

三、使命召唤

不知是郑信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郑信?1764年,这年郑信30岁, 时值而立之年。孔老夫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似乎在郑信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不增不减刚刚好。因为30岁的郑信所拥有的一切确实证实了“三十而立”!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年缅甸再次派兵侵犯暹罗,距离上次入侵已时隔整整60年之久。 在冥冥之中郑信的命运也就与暹罗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毫不夸张的说是郑信挽救了暹罗、挽救了泰国!历史记载郑信为泰国五大帝之一,是有道理的、是讲良心的!

上文说郑信在如日中天之时,也就是“三十而立”之年,厄伽陀国王与世长辞。这是笔者给读者留下的幻想空间,其实厄伽陀国王是在3年以后1767年才驾鹤西去,当然这一年也是郑信登基称帝之年。

自郑信被派往达府驻守边疆之日起,郑信的心里就只有“精忠报国”战死沙场的决心。因此,到了达府之后便开始招募人才,日夜沙场练兵,研究战略战术。1764年的一天中午,郑信接到国王的飞鸽传书,让其领兵火速赶往暹罗南部抵抗缅甸的进犯之敌。为什么这次缅甸进犯不是就近选择北边而不惜人力财力物力绕道选择南边?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答案了吧。原因正是有郑信这样的文韬武略忠心之将在此驻守!从缅甸“舍近求远”的战略来看,郑信绝对不是好“惹”的。即便缅甸“舍近求远”的战略可算缜密而毫无破绽,堪称战略上完美!但遇到郑信率领的“郑家军”也是不堪一击。“郑家军”从北部一路狂奔南下,横扫缅甸进犯之敌。这一仗打的非常漂亮,完胜缅甸。胜利的主要原因是郑信训练的是一支轻骑精兵,类似成吉思汗当年的骑兵,令人闻风丧胆。郑信的这支轻骑精兵是上马能挥剑征战,下马能近身格斗,颇具现代特种兵的风范。吴京的《战狼2》都看了吧,试着联想下,这么一支所向披靡的轻骑精兵难道会败?

1765年,国王因郑信战功累累便任命郑信为甘烹碧府的总督,此府与达府相邻,但在达府南边,距离大城王朝帝都大城更近,战略位置更加重要。从初期的御前带刀贴身侍卫到帝都京畿战略堡垒城市,从此郑信的命运与大城王朝的命运更加密不可分。但是,还没有等到郑信走马上任,缅甸为报“一箭之仇”就再一次派重兵进犯暹罗。

缅甸似乎对暹罗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我们不排除缅甸在暹罗高层安插间谍。这一次,缅甸直接穿过堪称京畿战略堡垒城市的甘烹碧府进攻帝都大城。国王再次传信给郑信,郑信接信立即赶往大城。但这次缅甸来势汹汹,骑兵、炮兵、弓箭手一应俱全,就是准备打立体战消灭中南半岛上的劲敌---暹罗。

大城伤亡惨重,郑信几次率“郑家军”突围都不成功。“郑家军”没有配有炮兵,也没有得到国王的谕旨使用城楼上大炮。郑信心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大城必亡。他左思右想,冒着杀头的罪名使用了城楼上的大炮,准备和缅甸大军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郑信一声:“杀”!炮弹应声而落,缅甸大军惊慌失措,准备撤退。但是,人算不如间谍算计,推测暹罗高层内部有间谍的可能是有80%的正确率。因为,此时最为关键时刻国王传来谕旨,让郑信前去觐见。战机不能延误,这一延误就将酿成恶果。郑信心里矛盾之极,但又没有办法,只好停止用大炮反击缅甸军前去觐见国王。国王问:“你为什么在没有我的谕旨情况下擅自使用炮楼,好大的胆。”郑信沉默。国王沉思片刻道:“念你战功卓越,就免你一死,离开大城吧。”我们都知道此时城外都被缅甸大军重重包围,如何离开?言下之意就是让郑信独自一人抵抗城下的缅甸大军,也就是送死!

此时的大城王朝危机重重,国王应该信任谁?小人谗言与君子忠言,国王也傻傻分不清楚了。自古帝王,疑心重重,臣子的命运是天堂还是地狱,就在一念之间!伴君如伴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郑信人生第一次遭受挫败,并不是来自虎视眈眈的缅甸进犯之敌,而正是来自自己最忠心侍奉的国王。人生感到最大的失望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 对于没有经历过挫折与失败的郑信来说,他的选择是继续“赤胆忠心”还是“反目成仇”?郑信站在城墙上目睹城下之战事转身喊道:“众‘郑家军’听令,如愿继续随我征战者上马”。清点人数完毕,共500人继续跟随郑信。只听郑信一声:“杀”!500将士挥剑齐喊:“杀”,声音响彻云霄,将士们直冲城门。自古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郑信与其将士们“冲冠一怒”为的啥?

四、心胜则胜

据相关史料记载,郑信率领的500将士是如何冲出缅甸大军的包围至今仍然是个谜。虽然是谜,但我们还是能根据国王对郑信的赏识以及郑信突围的战略偏好与其个人性格推测出一二,与诸位朋友分享。

1765年,此时的大城王朝是危在旦夕,难道国王本人不知道么?不清楚局势么?不需要像郑信这样能征善战的将才来挽救大城王朝么?我猜想,国王也是处在“两难困境”抉择中。所谓两难:一是觉得自己的王权遭到了挑战;二是多年对郑信的心血栽培,获一猛将难啊,有句电影台词说的好:“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在郑信身处的18世纪里也是同理呀。

这里我再重复几句:国王与哲学家们的智慧与思想眼界是超越我们普通老百姓至少2个世纪啊。如果读者是学哲学专业的话,那么我想这句话你应该知道吧:“哲学家国王”,意思就是做国王必须有哲学头脑。所以,我们推测当时国王也是痛心疾首。为什么痛心?就是觉得郑信挑战了王权。一般人可能认为,这关键时刻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是处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做出的选择啊,是可以接受的啊。但我们是一般人,不是国王。国王都有“大格局”,都会维护自己的权威与统治。对于君命王法是不可以破例的。如果此缺口一开,那就如洪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其他将领就会纷纷借口模仿之,那还得了!如果你是一个具有哲学头脑的国王,你是愿意失去郑信,还是愿意失去江山美人?我想你的选择也将和国王一样,选择自己统治的王国。所谓“伴君如伴虎”不是帝王不人性,而是“身不由己”!

因此让郑信与“郑家军”出城抵抗缅甸大军也是“身不由己”的抉择,一时间也堵上了各大臣的嘴,也稳定了军心。如果作为一般将领,在此命令一出的刹那,估计没有等到出城打仗也就吓得个半死了吧。但作为久经沙场的郑信来说,不但没有被吓半死,反而是激发了郑信的斗志。人在绝境的时候或者看不到一点希望的时候,还能继续一如既往拼命的战斗下去,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心胜!心胜是走向胜利的第一步(关于心胜的概念,诸位朋友可以参阅金一南将军的《心胜则胜,心衰则败》)。而郑信正是这样具备心胜的将才!这也是决定他最终成为吞武里王朝开国皇帝的第一步。

从史料记载来看,郑信冲出缅甸大军包围的方面在大城的东边。我们知道缅甸大军是从大城的西边侵犯与进攻大城的。因此,推测郑信选择的突围方向是缅甸大军包围大城的战略链条上的最薄弱点,同时也没有和缅甸大军继续纠缠展开一场一绝死战的战斗,而是选择《三十六计》里的“走为上计”的最佳战略路径选择。从上一部分的分析推理看,郑信与其500将士都是轻骑精兵,打破突围缅甸大军链条最薄弱的地方还是轻而易举的。这500将士何如从缅甸大军突围成功虽然仍然还是谜,但只要我们合理做出分析判断还是能够略知一二的。

郑信突围成功一路向东赶,此时的郑信也不知道哪里最安全,直觉告诉他,就是往东走,至少可以保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然,缅甸大军也是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大城东边一个叫帕蓝哝克(บ้านพรานนก)的村庄,郑信环顾四周,丛林密布,从多年的战场经验与理性分析,郑信认为这里可以打伏击战。因此,当机立断让众将士纷纷下马,轻装爬上树顶埋伏。一切埋伏都打好,就等缅甸追兵。

半天过去,缅甸追兵终于追到这个地方。郑信也是足智多谋,缅甸追兵到达时他并没有下命令及时与缅甸先锋部队交战,而是等先锋部队过去后,伏击补给与辎重部队。当补给与辎重部队到达时,郑信一个作战手势,500精兵从天而降,犹如天兵一般威猛,吓得缅甸补给与辎重部队直叫娘,也打的缅甸补给与辎重部队直叫老天爷。此时老天爷也帮不了你喽,认栽吧!史料记载:吞武里王朝每年1月4日是庆祝“骑兵纪念日”日子,也是因此而来的。

此后,郑信就以此村庄作为根据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源),进而一步步取得“政权”,坐上王位,成为吞武里王朝的开国之君。

作者:王家榜。未完待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