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大英博物馆展品——柿右卫门瓷象

大英博物馆展品——柿右卫门瓷象

时间:2019-04-07 22:56:16

相关推荐

大英博物馆展品——柿右卫门瓷象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中的柿右卫门瓷象。一听这个名字您就会知道这件文物来自日本。

对世界上很多地区而言,白象一直都是力量与神迹的象征。东南亚的君主就极为看重它们,因为佛陀出生之前,他的母亲便曾梦到一头白象。然而白象也让人忧虑——作为国王赐予的礼物,它们地位尊贵,不能用作畜力,饲养的花费又极其高。

在英语中,“白象”向来代表着无用的累赘。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着两尊几乎白色的大象,它们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又极为昂贵(换算成今日的货币,它们在当时应价值数千英镑),但却能给观赏者带来相当愉悦的感受。同时,它们也讲述了17世纪一个出人意料的中日朝间三角斗争的故事,并见证了现代跨国公司的诞生。

这对白象是在1660年到1700年间运抵欧洲的。大小类似约克夏梗犬,粗壮的身躯与尖牙则表明了身份。另类的是它们夺目的色彩。通体瓷质呈漂亮的乳白色,上面用瓷釉装点着大片图案。腿部饰以红点,背上覆的蓝色图案明显是在表现乘骑的挽具。耳郭正面为浅黄色,并以红色勾勒边缘,显然是亚洲象的耳型,眼睛则具备日式神韵。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制作大象的匠人想象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动物,而且完全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日本人。

自十七世纪以来,彩绘瓷器“柿右卫门”就一直在世界上得到高度的评价。然而,有关它的创始人,至今依然存在着不少未解之迷。距今四百多年以前,在今天佐贺县有田町南郊的南川原,酒井田円西和他的儿子喜三右卫门在他们的窑中试制成功了日本第一件彩绘瓷器,这是日本一般陶瓷史中有关名瓷“柿右卫门”源流的通行说法。

酒井田喜三右卫门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在正保三年(1646年明末清初)应用赤绘技术成功烧制出第一件彩绘瓷器。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喜三右卫门付出了三十年的心血,这位初代“柿右卫门”和他开创的““柿右卫门”彩绘瓷器一起被载入了日本陶瓷的史册。

关于名工巧匠柿右卫门费劲苦心完成赤绘的故事,也曾为过去的教科书所采用。其实这故事是有蓝本的。在明治时代的畅销书《西国立志编》(萨穆埃尔著,中西正直译)中收录过法国陶匠费尔南特的逸话。而巧匠柿右卫门的故事不过是其翻版而已。如此看来,与其说是作为个人的陶匠柿右卫门此人有多么的强,倒不如说赤绘(彩绘瓷器)是由各式各样的陶工群策群力、合力完成的。柿右卫门是其设计者的说法比较可靠。产生于十三世纪中国的赤绘技术,传至日本大约经历了四百年的岁月。而日本人为了学习兴盛于明代的彩绘技术,也用了数十年的时光。这些产品输往欧洲,那里的王侯贵族为之倾倒。其中尤以出自柿右卫门之手样式的彩绘瓷器之优美出类拔萃。毫无疑问,酒井田一门是重要的人物。父子俩借鉴中国五彩瓷技法,通过贸易商从中国进口彩绘原料,付出两代人近三十年心血,终于在喜三右卫门48岁时成功烧制出绚丽多彩的赤绘瓷。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喜三右卫门用自己烧制的上等瓷器,盛放柿子献给藩王,藩王赐给他“柿右卫门”这个名字。

柿右卫门也成为日本赤绘瓷的代名词。早起柿右卫门瓷被视为国宝,至今已有15代了。柿右卫门瓷以奶白色为地,用红绿黄蓝等色彩描绘花鸟、人物、山水等,同日本画界狩猎派--日本著名宗族画派,雄踞日本画坛两百余年--的屏风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17世纪晚期,荷兰东印度公司首先把柿右卫门瓷引入欧洲,它以五彩缤纷的视觉优势,很快广受欢迎,日本外销瓷进入了辉煌的时代。德国的迈森、英国的切尔西与荷兰的代尔夫特等欧洲陶瓷企业纷纷开始模仿日本外销瓷,柿右卫门的赤绘瓷技法引起欧洲人的兴趣,广为被模仿,对欧洲瓷器风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五彩瓷器,是我国明代彩瓷中的名品,五彩瓷器开始于明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得到了大发展。五彩瓷器可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其中“青花五彩”是运用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在十七世纪,可谓世界级的“尖端技术”,那么这种技术是如何传到日本的呢?一个身份不明的浪人高原五郎七或许与此相关。

据说此人原本是朝鲜庆尚道熊川人,不幸在侵朝战争中当了俘虏,后被加藤清正带到了肥后国山本郡高原乡,“高原”这个苗字就是从地名而来的。虽然是加藤清正的俘虏,五郎七仕奉的却清正的主家丰臣家的。高原五郎七原是在聚乐第专为丰臣秀吉烧制御用陶瓷的匠师,大坂夏阵之时,他为丰臣家铸造了数以百计的枪炮,因此成了德川幕府的通缉犯之一。

大坂陷落后,高原五郎七辗转到了九州,元和五年(1619)他来到了唐津藩领内伊万里的椎峰窑,这里聚集着众多大坂残党。此后的十几年中,五郎七出没于有田南川原山和藤津郡内野山等陶窑,向本地的陶工传授自己的技艺。宽永七年(1630),高原五郎七和有田岩谷川内的锅岛藩御用陶匠副田喜左卫门日清一起共同开发出了烧制青瓷的技术。有关高原五郎七晚年的事迹,只有一些真实性倍受怀疑的材料。与柿右卫门的关系中,有博多禅僧向初代的父亲圆西介绍五郎七的信。虽说也有怀疑此信为伪造,但在酒井田家文书中自元禄时代流传下来的釉料调配方中,却有“高原吴须土”(吴须土就是调制青花颜料的土料,换作中国的叫法就是“青料”)的记载,这个“高原”我想可能就是指五郎七。不过,当酒井田父子研制“柿右卫门”的时候,高原五郎七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他的生平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迷。

江户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创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还(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得胜利并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于大坂之战中灭了丰臣氏。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1/4,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觐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

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19世纪40年代实行改革,但并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德川家康时,积极与越南、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等地进行贸易,与中国和葡萄牙商人等等竞争,他确立持有朱印状者才能准予贸易的朱印船制度,据说丰臣秀吉时代就有朱印状,德川时代加以延续,状上会附上详细的航行目的地,以及幕府批准的准确日期,右上角则盖有将军的红色官印。日本西南的外样大名与有势力的商人便在德川家光下令锁国之前,航行著朱印船往来东南亚、台湾、马尼拉之间。江户幕府锁国政策确立以后,限制朱印船海外贸易,1635年在寻求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停止朱印船航行,并废止朱印状制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