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高初中通假字例举

高初中通假字例举

时间:2020-06-16 13:35:41

相关推荐

高初中通假字例举

通假字(初中语文51例)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也是研究汉语汉字演变历史的重要资源。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初中常用通假字(51例)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通假字117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些是因为当时缺乏严格规范,有些就是古人所写的别字。熟悉常见的通假字是阅读古籍必需的知识,通假字也常常成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汉字的重要资料。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帘,通“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要,通“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趋”,趋向,追求;也有认为通“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55、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56、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

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通“溯”:逆水而上)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60、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61、杯盘狼籍(籍,通“藉”)

《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质,通“锧”,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诀”,诀别)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闵,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16、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有,通“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