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真传丨一篇文章的升格修改 看懂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真传丨一篇文章的升格修改 看懂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时间:2022-07-17 23:57:57

相关推荐

真传丨一篇文章的升格修改 看懂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一篇文章的升格修改,看懂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①学生作文

②修改后文章

③名家时评文

【作文题】最近流行的读书Vlog,将读书这一相对静态的活动以动态视频的方式被Vlogger拿来呈现,内容以推荐一本书,阅读一段话,分享自己的阅读喜好为主。视频时长在一分钟到十分钟不等。

有网友表示很欢迎这种新兴的读书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的阅读兴趣。这对于当下的倡导阅读是一种好的引导方式。

也有网友评论说,大部分真正爱读书的人,不怎么爱看这些热闹的读书Vlog。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且“孤独”的事,它需要人和书本内容融为一体,人沉浸在书中,书中的内容才能给人以享受。短视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拿起手机,不知不觉一小时就刷过去了;放下手机后,视频的内容并不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当我们打开手机,观看一个又一个“短浅快”的读书Vlog的时候,你想要获取的是知识还是娱乐?对当下流行的的读书Vlog,你怎么看?

【学生作文】

寻知?寻乐?

林翔晰

“vlog”这一新兴名词在这个网络发展飞速的时代,闯入入们的视野,冲击观众的眼球:“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记录。”vlog的内容范围极广,日常生活,旅行,美食,甚至也可以将读书这一静态活动制作成短视频呈现出来。读书读书vlog饱受争议,许多人认为读书是极私人的享受,吵吵闹闹的vlog只是‘作秀’。那么,读书vlog究竟是寻乐的产物,还是寻知的帮手。

读书vlog对于阅读方面的积极影响,断然是不可否认的。仅仅一段十分钟的视频,蕴藏着vlogger们的心血,从选素材到拍摄以及最终的剪辑。成品或逗趣或深沉,无论它的呈现方式是什么样,其多多少少会勾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可能不至于引人入胜但至少可以激发人们想读书的兴趣,引导、倡导读书。

另一方面,读书vlog还可以避免一些好书因其名字而被人忽略,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名字听上去只是一本商业小说,却被著名学者李银河称之为“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由此观之,读书vlog会简介内容,从而读者不会仅仅因书名而片面的评判,去错过一本好书,失去一个寻知的机会。

尽管读书vlog的积极方面显而易见,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却不能忽视,正如开头所言,当今社会,网络上的日新月异,似乎每过几天流行的东西都不一样。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只不过是百炼成钢。像读书vlog诸如此类的短视频,徒有华丽的表像,却无法实实在在沉淀其内涵。多少人把观看读书vlog当作闲暇十分钟的寻乐,并非真真切切的在寻知。囫囵吞枣的了解书本的真谛。将这些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以此来虚荣地提升自己的“营养”。

再者,读书vlog的质量并无法拥有保障,泥沙俱下,参差不齐。观众无法辨别好坏,可能仅在一次‘寻乐’中而受到思维的重创。

海儒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的居住在大地上”。而诗意的最快路径便是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在如百卉之萌动的初春,真正地体悟书籍,在将来,才会有读的谨的诗,与可以到达的远方。

【王清铭老师修改后】

寻知?寻乐?

原作者:林翔晰(学生)

修改:王清铭(老师)

原材料中,力挺者认为读书vlog可以让人轻松愉快、趣味盎然地获得知识,反对者认为它蹉跎时间,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知识,他们争论的焦点是我们的要的是知识还是娱乐。那么,读书vlog究竟是寻乐的产物,还是寻知的帮手?(本文的中心论点)

首先,读书vlog可以是寻知的帮手,看你怎么利用它。

一方面,读书vlog对于阅读方面的积极影响,断然是不可否认的。仅仅一段十分钟的视频,却灌注了Vlogger们的心血,从选素材到拍摄以及最终的剪辑。成品或逗趣或深沉,无论它的呈现方式是什么样,其多多少少会勾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即使可能引人入胜,但至少可以激发人们想读书的兴趣,引导,倡导读书。

另一方面,读书vlog还可以避免一些好书因其名字而被人忽略,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名字听上去只是一本商业小说。它们却被著名学者李银河称之为“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由此观之,通过读书vlog简介的内容,读者不会仅仅因书名而片面评判,错过一本好书,失去一个寻知的机会。

其次,读书vlog也可能沦为寻乐的产物,也看你怎么利用它。

一方面,尽管读书vlog的积极方面显而易见,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却不能忽视,正如开头所言,当今社会网络上的信息日新月异,似乎每过几天流行的东西都不一样。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只不过是百炼成钢。像读书vlog诸如此类的短视频,徒有华丽的表像,却无法实实在在沉淀其内涵。多少人把读书vlog当作闲暇十分钟的寻乐,并非真真切切的在寻知。囫囵吞枣地观看读书视频,难以了解书本的真谛。一些人热衷观看读书Vlog,只是想将这些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以此来虚荣地提升自己的“营养”。

另一方面,读书vlog的质量并无法拥有保障,泥沙俱下,参差不齐。观众无法辨别好坏,可能在一次次“寻乐”中而陷入“娱乐至死”的泥沼。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不无担心地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波兹曼所说的“热爱”其实是一种偏嗜,如果沉溺于观看读书vlog的浅阅读嗜好,我们被“毁掉”的可能是珍贵的时间、深度思考和人书合一的阅读乐趣等。

最后,寻知和寻乐不是对立的,只要掌握方寸,我们也能在寻乐时寻知。但切记,寻乐只是寻知的途径之一,要寻知,光观看读书vlog远远不够,更需要我们做一个钱钟书所说的“素心人”,潜心阅读,深沉思考。观看读书Vlog,其实只是起到“药引”的作用。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诗意的最快路径便是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在如百卉之萌动的初春,真正地体悟书籍,在将来,才会有读得懂的诗与可以到达的远方。

▲“素心人”出处:钱锺书先生说:“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议论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修改说明】

寻知?寻乐?

原作者:林翔晰(学生)

修改:王清铭(老师)

原材料中,力挺者认为读书vlog可以让人轻松愉快、趣味盎然地获得知识,反对者认为它蹉跎时间,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知识,他们争论的焦点是我们的要的是知识还是娱乐。那么,读书vlog究竟是寻乐的产物,还是寻知的帮手?(本文的中心论点)

(修改原因:学生原文引述材料比较拖沓,修改后,引述更凝练,而且直接揭示原作文材料争论的焦点,为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服务。)

首先,读书vlog可以是寻知的帮手,看你怎么利用它。

(修改原因:设置分论点,不仅能使结构严谨,而是有助于使说理分析更深入。学生原文没有设置分论点。修改时,设置三个分论点,第一第二个分论点侧重辩证分析,即好的一面——可以是寻知的帮手,不好的一面——沦为寻乐的产物。设置分论点时用了“首先”“其次”“最后”等标志词。)

一方面,读书vlog对于阅读方面的积极影响,断然是不可否认的。仅仅一段十分钟的视频,却灌注了Vlogger们的心血,从选素材到拍摄以及最终的剪辑。成品或逗趣或深沉,无论它的呈现方式是什么样,其多多少少会勾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即使可能引人入胜,但至少可以激发人们想读书的兴趣,引导,倡导读书。

另一方面,读书vlog还可以避免一些好书因其名字而被人忽略,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名字听上去只是一本商业小说。它们却被著名学者李银河称之为“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由此观之,通过读书vlog简介的内容,读者不会仅仅因书名而片面评判,错过一本好书,失去一个寻知的机会。

其次,读书vlog也可能沦为寻乐的产物,也看你怎么利用它。

一方面,尽管读书vlog的积极方面显而易见,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却不能忽视,正如开头所言,当今社会网络上的信息日新月异,似乎每过几天流行的东西都不一样。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只不过是百炼成钢。像读书vlog诸如此类的短视频,徒有华丽的表像,却无法实实在在沉淀其内涵。多少人把读书vlog当作闲暇十分钟的寻乐,并非真真切切的在寻知。囫囵吞枣地观看读书视频,难以了解书本的真谛。一些人热衷观看读书Vlog,只是想将这些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以此来虚荣地提升自己的“营养”。

另一方面,读书vlog的质量并无法拥有保障,泥沙俱下,参差不齐。观众无法辨别好坏,可能在一次次“寻乐”中而陷入“娱乐至死”的泥沼。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不无担心地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波兹曼所说的“热爱”其实是一种偏嗜,如果沉溺于观看读书vlog的浅阅读嗜好,我们被“毁掉”的可能是珍贵的时间、深度思考和人书合一的阅读乐趣等。

(修改原因:学生原文“一方面”段采用了例证法,这一段可以换一种论证方法。很多同学在引用名言后不能进一步扣紧名言来展开论证,这里王老师作了写作示范。)

最后,寻知和寻乐不是对立的,只要掌握方寸,我们也能在寻乐时寻知。但切记,寻乐只是寻知的途径之一,要寻知,光观看读书vlog远远不够,更需要我们做一个钱钟书所说的“素心人”,潜心阅读,深沉思考。观看读书Vlog,其实只是起到“药引”的作用。

(修改原因:这一个分论点继续进行辩证分析,这一段还担负一个写作任务——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本段简要分析了如何对待读书Vlog。现在很多指导作文的书把简单的写作方法复杂化,弄很多的术语,还有什么所谓的技法。其实写作很简单,整篇文章的结构只要记住这个就可以了。“(引论部分)提出问题——(本论部分)分析问题——(结论部分)解决问题”)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诗意的最快路径便是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在如百卉之萌动的初春,真正地体悟书籍,在将来,才会有读得懂的诗与可以到达的远方。

(修改原因:还有一些修改,不一一注明了,请认真阅读、比较。)

【名家时评文】

何夜无月

王清铭

刚重读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突发奇想:如果苏轼活到现在,会不会用Vlog记录这一次旷古烁今的月下闲游?

答案是肯定的。苏轼看月色入户,去找张怀民,两人在如积水空明的月色中漫步,走在竹柏的影子,好像浮游在交横的海藻、青荇中,这些文字太有画面感了,不拍成短视频,岂不可惜?

苏轼的日常生活,如沙湖道中遇雨,如赤壁怀古酹酒江月,如夜游赤壁凌万顷之茫然等,都是记录生活极好的Vlog素材,苏轼若写视频博客、视频日记记录这些生活,估计也会吸粉无数的。现在的粉丝也会像古人那样喊出“嫁人就嫁苏东坡”的宣言了,苏轼从大文豪的身份也转型为网红Vlogger(视频博主)。

Vlog流行,年轻人的网络社交悄悄改变,短视频和直播已嵌入年轻一代的生活。朋友圈装不下有时也喜欢“秀”一下自己的苏轼,Vlog自然也会成为苏轼选择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

我又想,最近网络上流行读书Vlog,苏轼会不会用动态视频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日常读书生活?苏轼非常喜欢读书,少年时就写了一副励志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但我敢断定,苏轼是不会拍读书Vlog的。理由很简单,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一诗中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Vlog能记录一点他读书生活,但传达不出他的联翩浮想和深沉思考,更不能流露出他满腹经纶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苏轼读书是为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气质,就像女作家三毛所说的那样:“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苏轼读书不为炫耀,当然就不会“装”,也不会“晒”。一个叫“冬瓜”的著名Vlogger说:“摄影是记录一个瞬间,电影是记录一个故事,那么Vlog就是记录一个灵魂。”Vlog是日常生活的实录,但很难展露一个人的灵魂。试想,我们读苏轼的《定风波》,又怎么能够借助小视频传达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又如何传达“人生如梦”的喟叹?读《赤壁赋》,小视频可以记录“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的生活,又如何表现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的变与不变的哲理?

我们读《记承天寺夜游》,借助文字媒介和自己的思考,才能更深入体味苏轼的“念无与为乐者”的郁闷和在月色中泅渡自己灵魂的那种闲适和通达。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人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读书不是问题,用小视频晒读书生活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一些Vlogger只满足于“装”和“秀”,而不能通过深度阅读,把知识化为自己内存的气质和灵魂。

对读书Vlog在近来流行,我更多的是持肯定态度。《中国青年报》上一篇《在朋友圈晒书就是“装”吗?》的文章中写道:“即使被说成装,我觉得在朋友圈晒书也比晒鸡汤、晒吃、晒玩要有意义得多。”附庸风雅,总比炫俗好,我对读书Vlog的看法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是炫耀式读书,有人说你“装”,你就“装”得彻底些,把书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和独特气质。我希望,网友在视频中“晒读书”时,能够更进一步,从以读书为娱乐跨进读书做“生命的化妆”。

波兹曼曾忧虑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年轻的网友们,让你们所热爱的读书Vlog变为成全你生命的东西。何夜无月?但少一轮深夜时挂在书窗的明月耳。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这才是真正读书人应有的情怀。

■作者简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