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南美4国游(8)秘鲁库斯科乌鲁班巴篇

南美4国游(8)秘鲁库斯科乌鲁班巴篇

时间:2019-04-30 16:30:55

相关推荐

南美4国游(8)秘鲁库斯科乌鲁班巴篇

美洲前殖民时期,经过漫长的文化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印第安文明的三大中心:①以现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为中心的古代玛雅文明;②以墨西哥高原盆地为中心的古代阿兹特克文明;③分布于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安第斯高原地区的古代印加文明。这三大文明虽然生存在很接近的地理区域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而库斯科就是古印第安文明的心脏。

秘鲁南部一省。首府库斯科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海拔3,416米,气候凉爽。人口18.2万.大部分为印第安人。最北部为安第斯山东坡热带雨林区,其余均为山地、高原。多河流深切峡谷;最高峰奥桑加特山,海拔6,384米。气候因地而异,山地气候凉爽,谷地气候炎热。库斯科在印第安语中意为“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在 克丘亚语中,“库斯科”,意为“ 肚脐”(另一资料:意为“世界的中心”)。 11世纪印加帝国初期,皇帝曼科卡巴克主持兴建了这座城市,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征服之后,在辽阔的印加帝国时代达到它的顶峰,库斯科发展成为帝国的首都和神圣的城市,是印加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中心。帝国的 社会组织是非常等级制的,这种观念影响了城市的设计布局。

下了飞机我们第一个参观项目是萨克萨瓦曼。在秘鲁,距库斯科古城1.5公里之外,有一处印加帝国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萨萨瓦曼古堡,也曾被当地人称为“练兵场”。

萨克萨瓦曼Saqsaywaman,而它在印加克丘亚语中是“山鹰”的意思,因为帝国伟大的规划及建造者第九世印加王帕恰库提将整个库斯科城规划为一个美洲狮Puma的形状,萨克萨瓦曼就是位于它的头部。可见其位置的重要性。

一进入景区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15-16世纪印加盛世的时候,每年6月24日都会在这里举行“太阳祭”,人们从帝国的各个角落携带着祭品汇聚于此,载歌载舞欢庆。被西班牙人入侵后停止的太阳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得以恢复。现在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也会特地挑选这个日期来到库斯科。

库斯科的海拔已有3400米,萨克萨瓦曼相对于库斯科来说是在山上,海拔3,630米。海拔一路飙高,高山反应差不多从3000米开始。

这是一座用巨石堆砌起来的城寨,整个城寨分为三层,每层间有楼梯与城门衔接。数以千计的巨大石块不用灰浆,严丝合缝的垒在一起,甚至连刀锋都插不进去,足见当年高超完美的印加拼接工艺。据说,这座建于15世纪的城堡,每天要动用3万人次,历时80年才最终建成,可见工程的浩大与艰难。可惜的是,当来到这座著名的城堡时,见到的只是零散的残垣断壁,巨石堆集的遗迹在阳光下泛着幽暗的光亮,静默而无声。这座曾经雄伟的库斯科卫城,在被西班牙人征服之后,便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后来,这里的石料被多次的拆走和利用,直至近代才被政府制止

尽管我们现在看起来这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巨大,但据说这只是它以前规模的20%。以前这里由上而下,从里到外有三层围墙,每一层高达18米,最外围的一道墙长540米,下层台阶用石板铺成,长达800米。上方的坡顶上还曾建有许多房屋,有王室的住宅,有神殿,还有仓库和塔楼。作为印加王的军事要塞,它的庞大和坚固,确立了易守难攻地位。更关键的是,此地居高临下,能将库斯科尽收眼底,对库斯科的安危来说是举足轻重的。

1536年,一场西班牙占领者和印加王曼科之间惨烈的战役,最终以印加帝国的彻底失败而结束。数千名印加人战死沙场,被遗弃在此,吸引了大群食肉的安第斯神鹰….现在库斯科市徽上的8只雄鹰,就是用来纪念这场惨剧的。;萨克萨瓦曼的凋零,还得“归功”于西班牙人,因为他们从此地拆了大量的石块用来建造他们在库斯科的房子了。

错落有致的围墙上巨石嶙嶙,这些大型石块表面平整,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土和黏合物,但却相互衔接得严丝合缝,石缝间连刀片都难以插进。用硕大的巨石建造古堡,古印加人是怎样搬运到山上的?采用什么方式对坚硬的石块进行切割、打磨?我惊叹古代印第安人高超的技术与精细的工艺,要知道,即使在印加帝国的鼎盛时期,古印加人也没有什么大型工具,更没有铁器。可见古印第安人具有超凡的智慧,高超的建筑技艺。

这么大的石头做成如此壮观的建筑实在太震撼人心。这些几十吨上百吨的巨石垒成的石墙。石头的表面都很粗矿,大小错落有致,既不对称,也不规则,然而搭配决不重复。所有石墙上找不到一条相同的线条,找不到一块重复的块面,但所有的线条块面都被规整得十分协调。粗看这些石头堆垒得很随意,甚至有些漫不经心;仔细一瞧,处处是耐心的挑选、仔细的打磨、精心的设计。

古代秘鲁印加帝国的中心和灵魂,也是现代;秘鲁的灵魂所在。古印加文明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印加人文和风光震撼。终于我的生命旅途曾经和漫长的印加文明有过交汇的一瞬间。

看见直角部分的巨大漫园石头了吗?没有任何铁器。当年印第安人是如何加工出来这样形状?

进入内城的山门

古堡最高处耸立着彼此相连的数座塔楼。拔地而起的圆石垒成了威武的圆柱形塔柱。虽历经风雨,塔楼雄风依旧。据介绍,塔楼里原是印加王的奢华行宫。

古堡最高处耸立着彼此相连的数座塔楼。拔地而起的圆石垒成了威武的圆柱形塔柱。虽历经风雨,塔楼雄风依旧。据介绍,塔楼里原是印加王的奢华行宫。

历经数百多年岁月的风风雨雨,印加帝国的威武雄风已若烟云过眼,只留下萨克萨瓦曼古堡的巨石,诉说着印加人的超人智慧与无尽故事。

印第安女人带着羊驼,(也就是网上称为“草泥马”)招揽合影生意,只要相机对准她们,那都要收费的。

导游说当年的印加人是从旁边这山上开采的石块,搬运过来堆砌而成的。是第9代印加王帕查库蒂Pachacuti从1400年到1508年,历时108年才建成。可这重达300吨巨石,别说当时的印加工匠,就算是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不易找来可搬运的车辆。据秘鲁史料记载,曾有一位印加王,试图效法先人,从数公里外运来一块巨石想要竖立在此,结果两万余名印加人搬运着这块大圆石沿崎岖陡峭的山路行进,途中石头忽然坠落山下,压死3000多人。这说明印加人其实不具备这种非凡的运石本领和建筑技术。其实有专家根据它的建筑风格和技巧,认为这些应当是前印加时代的某个未知的人类,用一种现已失传了的高难度技术建成的。印加人自己也有一个更古老的传说,流传出那些四通八达的印加古道和各种宏大的巨石建筑其实早在印加王国出现前就已存在,是很久以前一个名叫维拉科查的神和他的信徒们建造的,而他们,印加人只是这些巨石建筑的使用者与古老文化传统的最后守护者。

游完萨克萨瓦曼吃餐。

西餐的标准配置

南美的玉米粒就是这样壮观

这个左边茶杯是古柯茶,古柯叶是一种毒品是提炼海洛因的原料。在秘鲁用作抑制高反良药。大家到了库斯科明显感觉到高反,头疼,眩晕,无力的作用。导游强调一定避免剧烈行动。到了饭店大家开始大口喝古柯茶,以期减轻高反反应。但是,除了秘鲁别的南美国家是作为毒品稽查的。右边是一种当地自制的饮料,金武扇仙人掌果实或金武仙人掌(tuna)和木瓜(papaya)混合果汁。Tuna是一种秘鲁常见的水果,长得像土豆,里面是红色的。

吃完午餐,我们去太阳神殿

印加时代登峰造极的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印加太阳神殿(Koricancha或Qoricancha),以及压在它上面的圣多明哥天主教堂(Church;Domingo).;印加帝国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帝国,它的疆土曾扩展至北起厄瓜多尔,南至智利和阿根廷的大部分地区.对于这个强大的帝国来说,最至高无上的神就是太阳神.而坐落在印加帝国的中心,首都库斯科的太阳神殿可以说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地方,无与伦比.据说当年最先来到库斯科的西班牙人,从高处看到这座神殿上方闪耀着的金光,震惊不已.可见当年它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可是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所见的一切却已是面目全非了.神殿早已不在,代替它的是入侵者的教堂.

到库斯科主广场周围那两座雄伟的大教堂,到处都是西班牙殖民者毁灭印加文化的见证.不过眼前的这个怪异建筑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在那一层层的石墙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垒得很精致的石墙,

当我们走到梯级石墙根下仔细观赏这堵长长的古石墙时,石墙前立着的一块牌子上的介绍令我们惊讶不已.原来最下面的一段石墙并不是印加帝国时代的,而是在印加人来到库斯科之前,公元800年左右由Killki人修建的.哇,看来这个建筑真是历史悠久.在印加帝国之前,居住在库斯科的Killki人就在此修建了太阳神殿.Killki人也信奉太阳神,不过他们的神殿比较粗糙简单.后来印加人征服了库斯科,把原先的神殿加以改造,变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圣殿.

在这段印加石墙之上就是那座建于17世纪的圣多明哥天主教堂.在印加石墙和教堂石墙的衔接处,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石墙的不同.教堂石墙上的石块是用灰浆砌起来的,而印加石墙则全部是垒起来的,石块之间一点缝隙都没有,根本不用灰浆.有意思的是,历史上两次大地震曾给教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得不重新修复.但那古老的印加石墙却巍然不动,只是随着年代增加了一些裂缝而已.

印加时代登峰造极的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印加太阳神殿(Koricancha或Qoricancha),以及压在它上面的圣多明哥天主教堂(ChurchDomi印加帝国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帝国,它的疆土曾扩展至北起厄瓜多尔,南至智利和阿根廷的大部分地区.对于这个强大的帝国来说,最至高无上的神就是太阳神.而坐落在印加帝国的中心,首都库斯科的太阳神殿可以说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地方,无与伦比.据说当年最先来到库斯科的西班牙人,从高处看到这座神殿上方闪耀着的金光,震惊不已.可见当年它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可是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所见的一切却已是面目全非了.神殿早已不在,代替它的是入侵者的教堂

从教堂的入口进去参观.当年,印加神殿的入口也在这附近.可惜此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是神殿,而是教堂了.穿过教堂我们来到后面一个四四方方的庭院.站在这里,我们绝对想象不出在印加帝国时代这里曾是个奢华无比的金色庭院(在印加人的奇楚瓦语中,Koricancha是金色庭院的意思).

当年的金色庭院中摆满了各种精美的黄金雕塑品,有与实物一样大小的羊驼和其他动物,还有鸟,树,水果,甚至还有用白银做杆的黄金玉米田.可恶的是,那些入侵的西班牙强盗不但掠夺了这些无价之宝,还把它们全部熔化成金坨银锭,装船运回了西班牙.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就这样永远地从世界上消失了.现在只剩下了这个光溜溜的石头庭院.

院子里这口井盖曾是厚厚的金子,当然早就消失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熔炉之中了。

这个金光灿灿的模型是当年太阳神庙的部分建筑。当时,的确使用了大量的黄金作为装饰。

前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块金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原来印加人信奉的不只是太阳神.他们心目中最高的神是被叫做Wiracocha的造物主以及太阳神,其次是月亮神,以及电闪雷鸣,彩虹和金星.这块金匾上就雕刻着印加人所信奉着的诸神.由于印加人不知道如何描画那位从未见过的造物主,因此就在金匾的上方刻画出一个椭圆形来表示至高无上的造物主.从这块金匾可以得知,这整个金色庭院供奉的不只是太阳神,还有这些其它的神灵.除太阳神殿外,其他诸神则被供奉在不同的神殿.

我们来到庭院一侧的几间印加石屋前,立刻被眼前的石墙惊呆了!这些石墙由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石块垒起来,严丝合缝,真可以说是针插不进.这些石屋打造得是棱角分明,非常严谨.三间并排的石屋各有一个石窗,.除了石窗,每间石屋的墙上还有数个壁龛,这些壁龛的大小形状一模一样,让我们不能不佩服印加石工的精确度.

在石屋外的地上还展示着一些打磨成形的各种形状的石块.它们各有各自的用途,其中很多石块上打凿着不同的沟槽,凸起和圆孔.这样的石块垒在一起就会互相锁定起来,非常牢固,难怪印加石墙能久经地震而不倒呢.除此之外,所有石屋的外墙都向内微微倾斜一个角度,形成梯形结构,这样石墙就具有了极好的抗震性能.印加人的精湛技艺和智慧,实在让我们赞佩不已.

在印加时代,整个太阳神殿的墙壁都被700多张金箔覆盖着,每张金箔都有2公斤重,而神殿的地面全都铺着金子.入侵的西班牙强盗们把墙壁上的金箔和铺地的金子全部揭了下来.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1532年,西班牙入侵者的头子弗朗西斯科·皮萨罗诱捕了当时的印加王Atahualpa.印加王以给这些西班牙人一屋子黄金和两屋子白银为代价,来换取自身的自由.西班牙人因此知道了这个无与伦比的印加太阳神殿,派人去毫无顾忌地揭去了神殿里所有的金银装饰,以及庭院里所有的金银之物.但是掠取了这么多金银财宝的西班牙人欺骗了印加王,他们并没有放印加王一条生路,而是用绞刑绞死了31岁的印加王Atahualpa.临刑前西班牙人还'慈悲'地迫使印加王受洗,信奉天主教,以此免去被火活活烧死的归宿.

十二边石

下一个景点武器广场

最著名的当然是武器广场,广场北侧的库斯科大教堂始建于1560年,前后花费了100年才建成。这座教堂融会了文艺复兴风格和巴风格。其顶端的福音钟楼上悬挂一口重达13吨的巨钟。教党内有高大的镀银祭坛,雕刻精美的布道坛。广场东侧的拉孔帕尼亚教堂建成于1668年,是全城最漂亮的教堂。教堂富丽堂皇,墙壁饰有绚丽多彩的绘画,还有精雕细刻的祭坛。

秘鲁可称为南美洲文明的心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家,是古代美洲大陆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一般来说,秘鲁的历史可以从公元11世纪开始溯源。当时不可阻挡的印加人(印第安人的一支)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了这一带海岸,征服了强大的奇穆王国。但实际上,大约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秘鲁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公元前1500到公元前400年的查文人和公元前200年到公元700年莫奇卡人在农业、工程和建筑上都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留下的遗迹至今令人惊叹。

秘鲁在大约公元前11,000年开始有人类的足迹。当地最早出现的复杂社会结构是公元前3,000至1,800年在沿海地区形成的小北史前文明,其后又相继出现查文文明、帕拉卡斯文明、莫奇卡文明、瓦里文明和奇穆文明。在公元15世纪,印加人建立了印加帝国,并维持了一个世纪。该帝国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第安社会建基于农业,使用灌溉和梯田等种植法;美洲驼饲养和渔业也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市场或金钱的概念,社群的维系依赖互惠和再分配等机制。当1531年西班牙人来到秘鲁之时,此地为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核心区域。1532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的征服者击败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西班牙自此开始对当地的统治。

在库斯科城内,印加帝国时代的街道、宫殿、庙宇和 房屋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在城中心的武器广场正中,一位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耸立在那里,广场四周则环绕着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广场东北是建在高耸的金字塔顶的太阳庙、月亮神庙和星神庙。左右对峙的蛇神殿和太阳女神大厦的墙壁遗迹位于广场东南。为迎接帝国军队 凯旋归来的欢庆广场坐落在武器广场的西南,当地人把欢庆广场称为“库西帕塔”。陈列着印加帝国时期的陶器、纺织品、金银器皿和雕刻碎片等的考古博物馆位于这两个广场附近。城中还有1692年建立的大学。

联合国为数不多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中,库斯科城占得一席。这个城市的中心就是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它被密密麻麻的红屋顶包围着,好像是把红屋顶向外推移,硬是给它挪出了一块空地似的。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南美各个城市后,都有一块空地存放武器,后来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武器广场”。

在武器广场正中一个凸字形的石台上面,印加帝国的国王帕查库提的金属塑像格外醒目,国王手持权杖,俯瞰着这座曾经不可一世的库斯科城。

古城中心的武器广场四周伫立着历经一个世纪方才完工的库斯科大教堂、堪称为库斯科;最华丽教堂的拉康帕尼亚教堂(La Compania)、La Merced教堂和;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太阳神庙旧址上建立圣多明尼哥教堂(Santo Domingo)。

这是一个典型的天主教堂。教堂里面和教堂顶端是神---耶和华,然后是圣母圣父和圣子(耶稣)。其实圣母玛利亚和圣父都不神。天主教都一起供奉。而基督教另一个分支东正教则侧重供奉圣母和耶稣,而北欧的新教只对圣经崇拜。而三支宗教起源犹太教教根本不承认耶稣是神,只供奉耶和华。这就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格格不入宗教教义带来的根本差异。

这座教堂坐落的地方曾经是一座神殿和第八代印加王'维拉寇查'(Viracocha)的宫殿.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库斯科后,拆毁了神殿和宫殿,于1559年在宫殿遗址上开始兴建天主教堂.经过了95年马拉松式的建造,终于在1654年完工.这种在神殿基础上盖的教堂在秘鲁比比皆是,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给当地人洗脑,彻底摧毁他们的宗教信仰,强迫他们改信天主教.不论是南美洲还是中美洲的大小城镇,凡是曾经被西班牙殖民者统治过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有这么一座天主教大教堂.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广为人知的大型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由列奥纳多·达·芬奇于米兰的天主教恩宠圣母(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的多明我会院食堂墙壁上绘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该画现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198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我们进入了教堂.整个教堂被设计成一个十字架的形状,里面保存有近400幅殖民时期的巨幅画像.它们多出自早年的秘鲁本地艺术家之手.其中一幅'最后的晚餐'非常有趣,耶稣与十二使徒围坐的餐桌中间放着一个大金盘,金盘里盛的居然是一只秘鲁人最爱吃的烤豚鼠(GuineaPig),而桌上两个大玻璃杯里装的是秘鲁人自制的发酵饮料'奇茶'(Chicha).秘鲁艺术家的幽默着实令人忍俊不住.1983年,这座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界遗产.教堂里面不允许拍照,我们只能跟着导游随便看看

我们在这个广场椅子上休息一会。

在武器广场南边,是一座和库斯科大教堂相辉映的耶稣会教堂。圣多明哥教堂即耶稣会教堂是西班牙人1570年在印加末代皇帝的皇宫遗址上建造起来的。但不久就在1650年的秘鲁大地震中被损毁。现在的耶稣会教堂是1668年重新翻修而成。耶稣会教堂的特点是它带有两个雄伟的钟楼和巴洛克风格的外墙。广场里更有熙熙攘攘的各国游客们,他们兴致勃勃的来到这里,或许都是慕名探寻这座印加灿烂文明发源地的前世和今生。

参观完武器广场我们离开库斯科,去今晚下榻的离库斯科53公里的乌鲁班巴

乌鲁班巴这一带在印加时期是王家的直辖区,是库斯科的谷仓地带。发源于秘鲁南部安地斯山区的乌鲁班巴河是部分河段可以通航的亚马孙水系,乌鲁班巴河被称为圣河,这条河谷就是著名的圣谷被称为“圣谷”。圣谷中散布着印加帝国的堡垒、神殿及粮仓等许多遗迹。遗迹多分布在高山之上,山下的河谷中则散布着印加人的村庄。

Sonesta Posadas del Inca Yucay田园牧歌式旅馆

宾馆的大门

夜幕下宾馆别有一番情调。

10月5日早餐后去欧雁台镇乘坐火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