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画家余龙书法入画呈动态

画家余龙书法入画呈动态

时间:2022-05-30 07:29:02

相关推荐

画家余龙书法入画呈动态

余龙主攻国画山水,他以名山胜水为题亦为师,画作生动有趣,笔力老练,功力深厚,看似无法却有法,善留白,虚中有实,虚处有画,不以细枝末节取胜,而以苍润厚重,气势宏放见长。

余龙的人生之路颇为坎坷,幼年拜师学画,初中毕业后做了挑夫,翻山越岭,过桥下船,肩膀上挑着货,胸前挂着书包,稍有闲暇,便是他的作画时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条扁担压出了一位画家。

余龙国画作品:大渡河畔

余龙的画风很是独特,他学“单勾清染”技法,得到的却是笔法大套。他利用线描,画出大江大河的汹涌波涛,画出大山峻岭的起伏气势,唤起人们对美丽河山的热爱。

余龙的画作,以他特有的艺术悟性和生活积累,运用传统的散点透视,又点染以韵味无穷之妙笔,把人们带入绮丽多彩的境界。

余龙国画:金岩夕照

余龙亦善书法,余龙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从未疏于书法积累,他认为,书法用笔之道即绘画用笔之道。数十年间,从颜真卿到王羲之、米芾,从张迁碑、《石门颂》到《兰亭序》《苕溪诗》《蜀素帖》,余龙通过临写古代大家的书法碑帖,来学习、揣摩、领会用笔之道,用墨之法、用线之妙。他以书法入画,画面作墨不多,简练生动,正应了古代书画家所云“立意而归乎用笔,工画者必善书”。

余龙画作

余龙的绘画实践正处于中国画的艺术思潮碰撞期,他的艺术之路正是随着思辨、市场、时尚、绘画价值观之间的排斥、冲突、融合而自省、探索、借鉴、提高。余龙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积累,其国画作品逐渐形成了以书法笔意的长线为手段来叙写大山大水的风格特征。

余龙国画作品:蜀山秋意

余龙认为,笔墨旅程应包涵两大内容。一是中国画笔墨宏观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个人对笔墨的认识把握过程。“笔墨”二字,关键是笔。笔正、气正就是骨法用笔。以骨法用笔表现的线条,其生死刚正、可经天纬地;其通贯古今,可立命安身,而线条流走,通达为上。临写碑帖、对景写生,都是为了通达。只有通才能达,只有通才能变,通达之后才能随意地用线条表现心中的意象。

余龙国画作品

余龙深谙线形、线质之道,其山水画融入了几十载临写碑帖的用笔技巧,以书法笔意的长线为手段,对用笔粗细、枯湿及用力强弱所表现出的敦厚凝重,筋腱苍茫,遒劲坚韧,柔丽飘逸等审美效果胸有成竹。

余龙国画作品:平羌秋晚

余龙作画时,对用笔的提按、使转、映带、垂缩等一系列动作所造成的线条枯嫩、虚实、动静等画面效果的处理凝练沉稳。他的画作体现了抑扬顿挫的节奏快感以及点、线、面疏密结合、顾盼、挪让的动势之美,观余龙山水画,形态气韵兼具。

横绘山水竖写松,云影风涛入画中——林旭中艺术创作

林旭中生于1932年,幼承家学,10岁开始学画,先后受业于著名画家陈子庄、梁伯言、伍瘦梅、冯灌父、刘既明等,专攻山水,兼习花鸟。

林旭中山水画笔墨苍润,烟云幻变,浑厚华滋。他还喜欢画松,常以顶天立地的构图入画,即上端不画树冠,下端不露树根,气势雄伟,用笔奇古,寓意深邃,被人们称为“林松树”。

林旭中国画作品:卧龙金秋

林旭中作品常以松梅相配,青翠苍劲,顶天立地,劲干红花,铁骨丹心,品格高标,继承传统,自成风格,极具时代精神,而又立意为德,催人奋进,代表作品有《屹立东方》《栋梁》等。

林旭中国画作品:素艳清香

“云影风涛入画中,顶天立地傲苍穹。镕金茹古开新派,我以我法学写松。”这是林旭中画松自题的一首七绝。夫子自道,是一位个性艺术家的宣言。

林旭中国画作品:满堂春

林旭中画松,用笔枯润,在墨色的合离处理上有独到之处,渲染雅淡而不漂浮,构图丰满而不臃肿,使松的凛然不可侵犯且谦和大度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业师梁伯言为他画松题诗:“云卧堪抬鹤,风吟欲化龙”。

林旭中国画作品:苍枝白玉春常在

他山水画亦独具特色,《银泉飞泻》颇有“飞湍瀑流争喧豗,冰雅转石万壑雷”的气势。比如《三峡春帆》,万里江山如画,浩浩长江呼唤征帆兼程。

《万古长青》,用笔的提按、顿挫、转折、长短线的曲直、开合,以及用墨的浓淡、聚散,构成了顶天立地的青松图。

林旭中国画作品:岁寒三友

林旭中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普通学校教过美术,也曾在特殊教育的聋哑学校做校长兼教美术课,还在业余书画学校执教,为培育书画英才殚精竭虑,付出心力,做出巨大贡献。

林旭中国画作品:屹立东方

艺术是寂寞之道,只有埋头苦干的画家才能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林旭中是一个在艺术上执着追求的画家,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承继传统而不守旧,努力出新,成为一个具有丰厚学养和开拓精神的真正艺术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