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楚长城”调查21:这里的“楚长城”还有个民间名字叫“土龙”

“楚长城”调查21:这里的“楚长城”还有个民间名字叫“土龙”

时间:2020-03-20 23:47:52

相关推荐

“楚长城”调查21:这里的“楚长城”还有个民间名字叫“土龙”

河南叶县土龙@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

河南叶县土龙@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

河南叶县土龙@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

“楚长城”调查21:这里的“楚长城”还有个民间名字叫“土龙”。

在叶县,这里的“楚长城”还有个民间名字叫“土龙”。

在叶县文化局打听到大概位置,没有向导,我们依靠gps导航和随口打听,在叶县与方城县交接处,竟然很顺利就找到了。

“土龙,”在当地人眼中早已是个普通的地名。与鄂西北寻访苦于山高林密难辨面目相反,在这里我们苦于自己的视力不够好。正是冬日一个雾天,能见度不是很好,按照村民的指点,也就半个小时,我爬上了“土龙”所在的山顶。

四处寻找,却是一无所获,脚下只有几堆乱石。再顺着不很突出的山脊细看,视线穿过一个垭口,忽见对面山坡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一条矮土墙的样貌。

奔到对面,刚才历历在目的“土龙”,却不见了,看不出什么。再从脚下回看来路,我刚奔下的山脊,依稀浮现一条“土龙”。突然想到:土垄。——“土龙”?,“土垄”?“楚长城”?无树的山顶,荒草萋萋。明白了,很多东西,远看,才更清楚。

岁月的风尘,已经使“楚长城”失去了棱角。这倒使我觉得多年来,第一次真切触摸到了“楚长城”。——如果“楚长城”真的存在,在2000多年后,这是最符合我视觉想象的一段。叶县的这“土龙”,在我的直观印象上,看起来确实像是很早的长城了。

再远望,一面山坡上,依稀还有整齐的四方房屋遗迹,莫不是传说中的“兵营”?

山下有个老大爷在放羊,问起“土龙”,他指着另一个山头上的石头山寨说:“山顶的那个石头寨子更好看。那个叫闯王寨,传说是李自成驻过兵的,山名就这么来的。”闯王?那岂不是明朝了?

我却没了力气再爬上去。问他山下这个的土龙是不是“楚长城”?

老大爷名叫冯国政大爷,50多岁,世居此地,自称祖上从山西大槐树迁来。老大爷却对“楚长城”全无概念,说:“没听说过,不懂。”

继续往东,舞钢市的“土龙”,又是另一番样貌。概括来说,杨庄乡的一条“土龙”直观印象就是:丛林中的一条路。乍看只是不算很高的杂乱树林中,凸显一条两三米宽的“路”。细看,路有些段落是很坚实的硬土,有些是堆砌的乱石。

文保员胡建银家就在“大路”旁边,他还带我们去看了他巡山时捡到的一些瓦罐陶片。同行的舞钢市文化局的同志介绍说,省里前不久进行过考古发掘,找到了这里确实是“楚长城”的证据。带我们去看了一个公路边发掘时的断面,可见几个文化层,有很明显的炭灰之类的东西,别的我们就看不出什么了,直观也就是一面土坡。

我们联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却被拒绝采访,据称资料尚在保密中。在之后的“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的候选考古发掘60个候选项目中,河南省的这处舞钢平岭楚长城遗址作为入选8个项目之一入围。据后来披露的相关考古报告显示:这次为配合焦(作)桐(柏)高速平顶山叶县至舞钢市段项目工程建设及河南省正在进行的楚长城资源调查,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受河南省文物局委托,6至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舞钢市平岭长城遗址焦桐高速叶县至舞钢段穿越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此次发掘揭露面积1500平方米。依据此次发掘情况判断,舞钢市平岭长城即是古文献中记载的楚长城。

通过此次发掘,首次利用具有科学发掘出土层位的遗物,断定了楚长城的年代,摸清了楚长城的结构、建造程序及筑法等,出土了东周时期的遗物有铜镞1枚、铁镂铧3件、石镰1件和少量陶片。

平岭遗址位于舞钢市西北,杨庄乡五座窑行政村平岭自然村村北,杨庄乡和庙街乡分界处。遗址地表为一条土石结合的东西向土垄,当地老百姓俗称为“土龙”。

通过此次发掘,首次确定了平岭长城的年代。此次发掘的该段长城,其顶部暴露于地表之上,而墙体南侧见有地层叠压。叠压长城墙体南侧的地层可分两层,并出有少量陶片:①层深灰色,厚约5-20厘米,所出陶片时代皆为宋元以后;②层浅灰色,厚约10-55厘米,既出有饰布纹的汉代瓦片,又出有饰细绳纹的东周时期陶片。长城墙体之下不见叠压有早期遗迹。本次发掘的大部分陶片出自长城墙体内。墙体内所出陶片大部分饰有细绳纹,个别绳纹稍粗,少量素面,可辨器型有鬲、盆、盂、杯、壶、豆、筒瓦等。此外,墙体内还出三棱状铜镞1枚、墙体上层出有铁镂铧3件。墙体内所出遗物大部分为春秋时期,少量为战国早期,未见晚于战国时期的遗物。因此,此次发掘的平岭长城年代下限不晚于战国时期。

结合长城墙体的结构特点及年代看,该段长城是不晚于战国时期修筑的,并显示出防御北方的特点。根据《春秋左传注》、《国语?楚语》、《史记?楚世家》、《战国策?楚策》、《括地志》等文献记载看,本次发掘的长城遗迹有可能就是楚“方城”,即楚国长城。

古代文献有关楚长城的修筑年代、分布情况及结构等记载,多为片言只语。加之楚长城时代较早,且其特点又有别于后世长城,很多地段漫灭殆尽,残存的也只有土垄或石埂。断定年代及摸清结构对于寻找和甄别何为楚长城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本次发掘,首次以考古发掘的形式将楚长城的结构及建造程序展现给世人,并用科学发掘出土的遗物断定了楚长城的年代。这在楚长城研究上还是第一次。这对于推动楚长城研究乃至楚文化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回到湖北后不久,就看到媒体报道说《河南找到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新华社03月9日的消息说:“河南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孙英民8日说,河南已用考古学的方法,找到了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第一次确定了楚长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

报道说:“结合文献和前期掌握情况,楚长城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信阳4个地级市的25个县(区)。依据楚长城的特点及任务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两个调查队,分段进行调查。

到目前为止,两个调查队徒步行走763公里,通过调查,目前确定的楚长城墙体30.51公里,被历代破坏而消失的楚长城墙体约25.37公里、山险81.34公里,共计137.22公里。

此外,调查和发掘确定了方城县大关口和泌阳县象河关等楚长城关堡2个,叶县保安镇前古城、泌阳沙河店古城、付庄古城等位于楚长城线上的城址3个。

通过此次调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平顶山市叶县、舞钢市、南阳市方城县和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的楚长城分布线路。”

报道还说:“从目前调查看,不同地段的楚长城特点是不一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

叶县夏李乡高楼山以东及方城县杨楼乡的楚长城特点一致,即以绵延几十公里的人工修筑墙体为主;

舞钢境内的楚长城则是山险和扼守山谷的人工修筑墙体相结合,共同组成防御线;

泌阳境内的楚长城则是以山险为主,以关堡或城址扼守古道、关口为主的防御形式。

孙新民说,他们还对舞钢平岭长城遗址进行了发掘,对泌阳象河关遗址进行了试掘,首次以考古发掘的形式将楚长城墙体和关堡的结构及建造程序展现给世人,并用科学发掘出土的遗物断定了楚长城的年代。这在楚长城研究上还是第一次,对于推动楚长城研究乃至楚文化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象河关是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出土遗物相互印证的楚长城关口之一。2010年1月至2月,调查队对象河关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利用自然断面对部分墙体进行铲刮。

此次调查可知,象河关是集古道、关墙、堆筑或夯筑的土台、天然护城河、生活区于一体的成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

象河关关墙为东西向,古道从中部南北穿越关墙。象河关关墙墙体分内、外护坡和主墙体三部分。关墙宽约22.5米,残高约2米。

象河关关墙内出土有陶片和石器等遗物。所出遗物时代早者可达新石器时代,晚者不晚于东周。目前象河关发现的夯筑或堆筑的土台3个,经钻探和解剖看,这些土台皆修建在地表上。其形状呈圆形馒头状。部分土台残高约4.9米,夯层厚约3至6厘米。部分土台内壁上发现有木炭和红烧土。

专家据此推断,这些土台可能为象河关烽燧。考古人员还在北距象河关关墙约5里左右、今象河乡乡政府所在地发现一处大型东周遗址,面积约182万平方米,可能是与象河关紧密相连的生活区。 ”

(待续)

现场视频寻找楚长城新编(2)航拍湖北河南交界处的楚长城古山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