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周末外滩走一走 品赏老建筑绝美花纹!

周末外滩走一走 品赏老建筑绝美花纹!

时间:2018-07-15 18:32:01

相关推荐

周末外滩走一走 品赏老建筑绝美花纹!

在上海外滩,好像有个孩子,如集邮一般,收集了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在不着急赶路的深秋,避开人来车往的节日,品赏外滩建筑的细节。借用杨绛先生的话,此时,我们就做个隐身的串门人,和过去的时光、过去的人聊聊,不必打招呼,就叩门而入了。

1.上海外滩航拍

致敬古希腊

外滩的建筑是这个城市的“插曲”。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一群殖民者在上海掘金。彼时,正是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兴盛时期。建筑的柱头、墙体、陈饰跨越中世纪、文艺复兴、洛可可……西方建筑师用建筑的细节、结构,表达对文明的敬意。

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是建筑师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想象。那是建筑师们无法抵达的黄金时代,他们却尽力还原它的活力、热情和浪漫。

步入短短千米的堤岸,踏入万国建筑群,就像踏入一座建筑的丛林。我们在丛林里散步,采集各式各样的标本。如果对西方建筑小有兴趣,古希腊建筑里的经典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都能在外滩不期而遇。

2.外滩13号海关大楼

三种经典柱形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多立克立柱。古罗马的维特鲁威(Vitruvius)在《建筑十书》(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中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人决定在神庙里竖起圆柱。他们用一个很标准男人的脚印与身高作比较,发现脚印的长度是身高的六分之一。于是,他们将这种比值用于圆柱上。因此,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展示出男性身体的比例与雄壮。外滩13号海关大楼是折中风格的建筑,大门矗立多立克风格的柱头,柱身有20道凹槽。多立克柱粗犷、刚毅的男性风格,衬出整栋建筑的素雅刚洁。

3.外滩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

在外滩建筑群中,最常见的柱头是爱奥尼柱头。外滩1号,原亚细亚大楼,建筑的两侧大门即以爱奥尼柱头支撑。爱奥尼柱头以螺旋纹装饰,优雅简约。外滩18号,曾经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正门处两根爱奥尼柱头使整栋建筑简约明朗,看过雕花繁复的巴洛克式装饰,再看这栋简约风格的建筑,如清风扑面。

关于爱奥尼柱式尚有另一个故事:爱奥尼人为狄安娜建造了一座神庙,想独辟蹊径,他们将柱径设计为柱高的八分之一,显得更高挑;柱头宛如女子的秀发,两边下垂的涡卷,如同绾起的发髻。

4.外滩2号原上海总会,现为华尔道夫酒店

5.外滩2号原上海总会,外墙装饰

如果说爱奥尼柱是成年女子,那么科林斯立柱则是绰约多姿的少女。相传科林斯是一位到了婚嫁年龄却不幸早逝的少女,乳母将她生前钟爱的小玩意儿装在篮子里,放在坟头上,当春天来临,被篮子压着的茛苕长出枝叶,沿着篮子向上并向外卷曲,这就是我们在科林斯柱头看到的涡卷。外滩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科林斯柱头上茛苕叶的锯齿形树叶在阳光下蓬蓬勃勃,犹如鲜花盛放。

遇见人物,看见过去

走到外滩,总是有错觉,时间的错位、空间的倒置。在老上海人眼里,带着巴洛克风格的外滩建筑,里面的世界神秘莫测。外滩2号的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建筑的顶端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整栋建筑绰约多姿。它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淞南梦影录》里曾记录:“或打弹子以消闲;或拉风琴而奏曲;或杯邀红友别寻酒国之春;或几倚青奴共索花间之句……”说的就是20世纪初外滩的顶尖国际社区生活。

6.外滩29号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入口的断山花

沿外滩建筑群行走,照相机的镜头不时地捕捉到个性化的饰物。比如外滩29号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建于1912至19间,入口一座壁龛,衬托卷涡状的断山花(broken pediment);再如外滩24号原横滨正金银行,有才华的建筑师将东方元素融入希腊式的建筑外观,外墙的雕塑装饰使人惊艳。

7.外滩24号原横滨正金银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

8.外滩24号原横滨正金银行,外墙装饰

在外滩建筑的外墙上,还能遇到浪漫的人物、浪漫的时代。比如外滩17号,曾经的《字林西报》大楼,《字林西报》是上海资格最老的英文报纸,有着浪漫情怀的建筑师用一组自由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复古浮雕,表达老报人的追求。在楼下,抬头可见一组大力神高悬于檐口之下,八尊大力神的肌肉坚硬有力,手臂线条清晰可见。大力神的下身是断山花纹,远看好似人鱼状。他们神情泰然,或是侧转,或是低头,双手托举屋檐,仿佛托起整栋建筑。建筑的双塔、双入口的立面结构,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9.外滩17号原《字林西报》大楼

基座的正面部分是柱廊,两窗之间镶嵌一组文艺复兴式的浮雕。浮雕的人物跃然而出,整个画面像是古希腊浪漫时光的再现。正中间的浮雕,则像一座西方的大观园,凝聚着烂漫无限的青春时光:有俊男赤身扶马,衣衫飞舞,好似春风得意;也有系着发髻的知性女士,相互攀谈。浮雕下方用英文写着“艺术、科学、商业、真实”。左右两幅浮雕,一幅主题是“印刷”,描绘整个印刷工作室忙碌的样子——纸张制作、搬运,铺开卷轴;另一幅主题是“新闻”,描绘了“看热闹”的场景——一位记者临街铺开稿纸,运笔如飞,引来周围的人伸头打探:嘿,看看这位记者写了点什么?这栋建筑的雕塑者是谁,如今无从知晓。他应当经历过报纸的黄金时代。可惜的是,此番理想,此种浪漫,如今已经无处可寻了。

10.外滩17号原《字林西报》大楼,人物浮雕

东西方的问候

外滩12号是老汇丰银行,刚建成时,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一座最讲究的建筑”,曾经在修缮中还被发现内部藏着壁画。可惜普通游人无法入门参观,仅能在外部观看。而从建筑外围看,外滩12号就是一座花纹博物馆。

11.外滩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正面列柱

老汇丰银行气势夺人。建筑正中为穹顶,穹顶基座为仿希腊神殿的三角形山花,山花之下,六根爱奥尼式立柱贯通二至四层。建筑正大门有两道对称的忍冬纹,忍冬纹下方,海浪纹翻滚而去,波涛连绵。

12. 外滩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门上浮雕

有趣的是,一位敦煌文化的研究员发现,老汇丰银行内外的建筑花纹,包括忍冬纹、海浪纹、铜钱纹、龟背纹等经典纹路,都能在敦煌壁画中寻到。外滩18号窗台角,有八瓣莲花纹,同样在敦煌壁画中出现。花纹就像文明的DNA,沿着人类文明的脚步,顺着不同的路途迁徙。比如,忍冬纹是一种西方经典花纹,“忍冬”的形状,类似中国人所说的“金银花”。古希腊是忍冬纹最早的发源地。在古希腊建筑和陶器等的装饰中,就已出现了忍冬纹样式。它之所以受到西方人的钟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忍冬纹具有合乎形式美的曲线和富有节奏感的排列。从古希腊后期,至罗马帝国时期,伴随着帝国的扩张,忍东纹传播到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又随同佛教传入中国,在博采众收的南北朝时期,被广泛使用。于是乎,出现了敦煌壁画与外滩建筑的“暗合”。

如今,外滩的建筑师已杳然无踪。关于外滩的花纹、装饰,可参考的材料寥寥。花纹本身就是历史,就是故事:卷草纹如女性多姿,海浪纹似波涛翻腾,葡萄藤纹好似丰收时节的到来……不由得感叹,外滩昔日是“十里洋场”,像一场梦境,唯有老建筑伫立于此,安然于岁月。

文|严柳晴

摄影|萧昆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