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站住脚跟 小细胞肺癌一线打破坚冰 这个T 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站住脚跟 小细胞肺癌一线打破坚冰 这个T 到底是何方神圣?

时间:2023-06-26 21:25:36

相关推荐

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站住脚跟  小细胞肺癌一线打破坚冰  这个T  到底是何方神圣?

21世纪的癌症治疗,已经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了。早期的手术放化疗多学科治疗自然是不用说,随着新药新疗法的层出不穷,很多晚期癌症的治疗,也早就不再是只能用放化疗的时代了。

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同,用什么药都得按严谨的标准。就拿晚期肺癌来说,免疫治疗的新闻虽然时不时就刷个热搜,但要是患者有EGFR/ALK这两大敏感突变,那还是得优先考虑靶向治疗。

而没有敏感突变的患者,在免疫治疗时代前也不是没有靶向药可用。比如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在肺癌中联合紫杉醇和铂类化疗的方案,一直是一线治疗中的标准方案之一[1]。

正是联手这个经典的方案,免疫治疗的新锐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获得了成功,成为第一种取得一线治疗成功的PD-L1抑制剂。

不止步于非小细胞肺癌,阿替利珠单抗一直在探索新的适应症。

3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成为率先打破小细胞肺癌治疗三十年沉寂的免疫疗法,为小细胞肺癌治疗带来历史性突破!

此前,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含铂化疗。但化疗治疗之后,癌症仍然极其容易复发,再加上转移速度快,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大约10个月。因此,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认定需要重点攻克的“顽固型难治癌症”。

阿替利珠单抗挑上了一个够“硬”的对手。那么它的表现如何呢?

IMpower133试验的结果,发表在了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与卡铂+依托泊苷的标准化疗联合使用时,阿替利珠单抗把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从10.3个月延长到12.3个月[2]。

突破性的生存期延长之外,免疫治疗的另外一大优势——长期获益也在该试验中得到了体现。从无进展生存期(PFS)角度来看,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后12个月,仍然能保持病情不进展的患者,比例足足是单纯化疗组的两倍还多。

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的整体安全性也比较好,并没有在原有化疗的基础上,导致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整体升高,而且患者的上肢和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癌症导致的症状整体也有所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3]。

有质量的生存期延长,能给一部分患者带来长期获益,治疗中亚组整体的普遍获益,加上安全性好,这些优势让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在3月和9月被FDA和EMA欧盟批准后,很快横扫了各路临床指南,成为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全新选择。期待此方案在中国也能尽快获批上市,让广大小细胞肺癌患者无需再去海外购药即可获得救治,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当然,非小细胞肺癌毕竟才是肺癌治疗的主阵地,阿替利珠单抗在一线治疗上几项侧重点不同的临床试验,也都交出了良好的数据。

先说IMpower150试验,是在贝伐珠单抗+双药化疗(BCP)方案上升级,加上阿替利珠单抗之后,免疫治疗的四药联合,被称为ABCP方案。

IMpower150试验的入组患者,是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对照组使用BCP方案治疗,也是和同类试验不同的,因为BCP方案是免疫治疗时代前,能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优于化疗的少数方案之一。

在试验的主要终点中位生存期上,ABCP在BCP方案的成功基础上更进一步,生存期从14.7个月延长到19.2个月[4]!而且长效获益的趋势,也可以从下图中患者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上得到体现。

客观缓解率63.5%对4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9.0个月对5.7个月,中位PFS时间8.3个月对6.8个月,这一系列试验的次要终点,同样体现了ABCP方案对比BCP的进步,如果是对比过往的化疗历史数据,优势肯定会更明显。

优秀疗效数据的基础上,再加上不错的安全性和整体获益,让ABCP四药联合的治疗方案在底被FDA正式批准。后续一系列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对一些特定的患者群体,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肺癌,还能做做变招。

比如在前不久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的IMpower110试验结果显示,针对PD-L1高表达的肺癌(不限病理学类型)患者,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化疗,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从13个月延长到20个月[5]。

同样是针对非鳞癌患者,IMpower130试验中把化疗方案变一变,四药联合就可以改成不加安维汀的三药,也能够保持疗效[6]。110、130、150,极似等差数列排开的三大试验都取得了成功,不过110、130两项试验的治疗方案尚未正式获批。

另外,说起150,还有阿替利珠单抗在肝癌中开展的IMbrave150试验,这项试验同样是阿替利珠单抗当主角,联合安维汀进行治疗。而在IMpower150试验中,阿替利珠单抗就体现了对肺癌肝转移出色的疗效,患者的整体生存期从9.4个月延长到13.3个月,这个肺癌曾经最凶险的亚组,也没有在免疫治疗中掉队[7]。同样是150,部位也同样在肝脏,非常巧合。

十几年前,被确诊晚期癌症对于患者来说,几乎就意味着绝症。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癌症几乎是不可战胜的。

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这一切都正发生着改变。

近年来,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的不断涌现,让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对抗癌症的有力武器,看到了战胜癌症的曙光。

我们衷心的希望,在抗击癌症的道路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方位提升创新药物可及。同时,我们更希望可以看到每位患者都能对治疗抱以乐观的态度,毕竟,只要你自己不倒下,就没人能让你倒下。只要你自己不认输,就没人能打败你。

参考资料:

1.Sandler A, Gray R,Perry M C, et al. Paclitaxel–carboplatin alone or with bevacizumab for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355(24):2542-2550.2.HornL, Mansfield A S, Szczęsna A, et al. First-line atez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9(23): 2220-2229.3.CalifanoR, Każarnowicz A, Karaseva N, et al. 49OIMpower133: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 in a ph1/3 study of first-line (1L) atezolizumab (atezo) + carboplatin +etoposide (CP/ET) in extensive-stage SCLC (ES-SCLC)[J]. Annals of Oncology,, 29(suppl_10).4.SocinskiM A, Jotte R M, Cappuzzo F, et al. Atezolizu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metastatic nonsquamous NSCLC[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24): 2288-2301.5.SpigelD, de Marinis F, Giaccone G, et al. LBA78 IMpower110: Interim overall survival(OS) analysis of a phase III study of atezolizumab (atezo) vs platinum-basedchemotherapy (chemo) as first-line (1L) treatment (tx) in PD-L1–selectedNSCLC[J]. Annals of Oncology, , 30(Supplement_5): mdz293.6.WestH, Mccleod M, Hussein M, et al. Atezol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platinplus nab-paclitaxel chemotherapy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as first-line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ower130):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Oncology,, 20(7): 924-937.7.ReckM, Mok T S K, Nishio M, et al.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ower150): key subgroup analyses of patientswith EGFR mutations or baseline liver metastases in a randomised, open-label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 7(5): 387-40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