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有木有?当然有!而且不少!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有木有?当然有!而且不少!

时间:2023-05-03 03:50:01

相关推荐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有木有?当然有!而且不少!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殷前“文字”大合集》

文/无风即风

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夏朝的考古发掘一直没有能坐实的结论,因此我们总是将中华的「开元史」定位在殷商王朝。而之所以夏朝存在的结论一直无法被坐实的最关键之原因,其实就是「文字」。根据现代考古学的标准来说,夏朝无论是在「文明标准」还是「文化标准」方面,都是能完全达标的。比如大型的城邑遗址与青铜器,被誉为「夏都」的河南「二里头遗址」完全符合,而且它所处的方位与我国史书文献中的「夏都」的位置「伊、洛两水」完全能够实现完美匹配。

然而,却还是栽在了「文字」这一项,因为没有发现二里头有文字,虽然疑似的,但是也无法破译,所以无法找到关于「夏」的「标识」,就无法坐实二里头为「夏都」,殊为可惜!

基于此,我们长期认为只有在进入殷商时期后,我国才算进入文字时代,中华先民才会使用文字。平心而论,这一个观点在几十年前,看起来还是挺公允的,因为确实没有发现比殷商更早的文字,就算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疑似文字,可是数量也很少,关键还是那点:没有发现已成系统,总是无法给专家们串联起来比对破译。

于是,我们只好说这些疑似文字是无意识的符号或纯粹就是符号,又或是萌芽文字(但还没有成熟)。

时间斗转星移,发展到今年的,距离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已经快100年了,不知不觉间,那些不被学术界承认的疑似文字,出土得越来许多,数量可观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相似结构与联系,让我们再也无法忽视它们,因为毕竟甲骨文目前出土的文字数量有4500多个,虽然能辨认的只有2000个上下,但是学界一直对甲骨文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甲骨文不可能是石头蹦出来的!

按照殷墟甲骨文的成熟程度,少说也有一两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这是众所周知的共识!

况我国在殷商前一不缺星罗密布的「满天星斗状」的氏族部落社会遗址:人口数量绝对杠杠的,这么多人口却不会使用文字,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二是不缺比殷商王朝规模低的国家遗址,如距今6000年前的「良渚遗址」、5500年前的「杨宫寨遗址」、4000多年前的「石峁遗址」都是完全具备具有强制性公权力的国家都城特征的遗址。

因此,那些“疑似文字”虽然依然无法破译,但他们正以越来越丰富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把这些疑似殷前文字数一个遍!

贾湖遗址的疑似文字,与殷墟甲骨文完全是同一个系统,而且贾湖遗址的墓葬已经确定具有村镇的格局,还发现了疑似最早的丝织品与人类史上第一支「七声音阶」的骨笛,这些骨笛都被作为陪葬品埋入地下,说明它们是「礼器」。

连「精神文明」都有了,说贾湖人不会使用文字,实在匪夷所思。

龙虬庄陶文虽然和甲骨文似乎有不同,但它被认为显然是「有意识的‘符号’」,因为它具有「书法」的笔触,使人明显感觉到刻画者的主动创造目的。

这个不用多说了,非常有名的庄桥文石钺,「钺」是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早期的公认「王器」,哪怕那个和今天的「郑」字一模一样的字不是「文字」的话,但背面那个连续书写的6个字体,一定是有意识且有表述意义的文体。

大汶口文化的“文字”和甲骨文不是同一种系统,独特的风格非常明显,看起来给人感觉是属于结绳记事后的「图形记事」阶段的产物,但是它既然进入了「图形记事」的阶段,则理应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语段文字」(指越来越多的图形或符号被约定俗成低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因此,大汶口的这些图画文字依然可以,视作是成熟文字的孕育期的“文字”。

昌乐骨刻文过去曾长期被质疑为伪造造假的伪作,因为过去确实不少这些东西,但是昌乐骨刻文却获得了国内外的鉴定机构认可,认为确实函是古物,因此这种被誉为甲骨文前身的文字,特别值得我们留意研究。

丁公陶文的真伪之争也在近几年的权威机构认同下宣告结束,而且可喜的是,丁公陶文的破译工作已经在构建,有个别学者已经发表过相关论文,虽然还为获得广泛影响,但似乎它是可破译的,已经成为共识。

这个也不用多说,陶寺的朱书陶文已经代替甲骨文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几五争议,尽管整个陶寺就发现这两个字,但是所有人都认为进入单4000年前这个界限分水岭,中国古人不可能仍然不会使用文字,因此陶寺的两个字真是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力量。右边那个为「文」字已经得到学界公认,左边的是「尧」还是别的字,目前争议较大,但它就是「字」断无疑义。

东赵遗址本来就很不得了,因为首先与二里头一样,位于史书文献记载的夏朝区域之中心位置,而且规模也足够成为王城级别,三是年代够早!二里头遗址的上限约为3800年到3900年之间,因为甲骨文记载殷商在商汤前还有两三位先王,而且似乎也具有一方霸主的实力,因此有些学者不认可二里头的早期遗址属于夏代,而称「早商」。但是距今约4000年的东赵遗址却弥补了这一缺陷,因为东赵遗址的年代显然只能是夏代,与「早商」已经拉开距离,再加上不远的「新砦遗址」与它的联系,那么「夏代遗址」的数量就多起来了!文化元素也丰富起来了,慢慢匹配起夏作为一个「朝代」的规模来了。

而更让人震惊可喜的是!东赵遗址居然发现「卜骨」——这是否意味着发现了4000年前的「甲骨文」???

很遗憾,官方一直对卜骨上是否有刻画文字或「符号」都没有半点表示,这真是急煞了关心中国文字起源的国民!

可惜呀,谁有最新消息通知小编一声,定必大谢!

桓台史家遗址!一个很冷门的考古遗址,但是官方却实牙实齿声称在遗址中发现卜筮「甲骨」!!!这么重大的发现居然在网上找不到一张图片,使我至今仍然未能一睹3900年前的文字到底长啥样的!如果能确认,则我国的甲骨文历史将提早至少300年!我国的成熟文字史也提早到3900年前!不再是3600年了!

这个也不必多说,二里头搜索出来的二十几个疑似文字,专家不好承认,尽管看着就是文字,可是无法破译,实在为难。但依二里头的文明程度,更不必多说,100%不可能没文字。

这个是目前在南方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疑似文字,而且早于殷墟甲骨文,但和甲骨文却不是一个系统,然而比起大汶口的匹配度还是要高一些,道理一样:都进入了殷商时代,则可肯定那时候的江西吴城也可能已经进入了文字时代。

最后一个有点惊艳,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例属于殷商甲骨文时代,即3600年前至2700年前武王伐纣,也就是西周创造了「篆文」抛弃了殷商甲骨文前的这段600多年时间里,唯一发现的非殷墟甲骨文文字。其系统与殷墟甲骨文一模一样,目前内容已经破译,虽然内容没价值,但是至少它帮我们证明了,殷商的甲骨文已经流传开去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