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孔子世家谱》历史沿革简述(宋金元)

《孔子世家谱》历史沿革简述(宋金元)

时间:2020-03-21 03:36:25

相关推荐

《孔子世家谱》历史沿革简述(宋金元)

《孔子世家谱》

历史沿革简述

(宋金元)

根据多年研究《孔子世家谱》的体会,成此小文意在弘扬作为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家谱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此文属于传播类、普及类,非专业性、考据性的文章。此文也属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和团体,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失真之处也在所难免,请方家不惜赐教。

广义上的孔谱更早,可以视为始于秦汉之际的孔鲋所着《孔丛子》。本文对秦汉至唐之间的孔氏谱系不予讨论。仅就目前广为人知的宋以后的孔谱作以简要疏理。

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现代家谱始创于宋或明。

孔氏家族认为,孔谱始创刊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名为《阙里谱系》。

其实,《阙里谱系》有唐谱基因。元丰版孔谱的创修人孔宗翰在其序中已经明确指出:所依母本为手抄唐谱。具体到是初唐或是晚唐,没有具体说明。

严格来说,今本孔谱始于唐。

刊行元丰版《阙里谱系》被后世孔氏认为始创谱。此本早已不存。

之后,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原名若古),此人对史、易等都有研究和着述,《孔白六帖》被收入四库。其在北宋宣和六年尝撰《祖庭杂记》,未及刊行便于建炎初年南渡。绍兴甲辰(1140年),更名《东家杂记》刊行。此书对孔氏世系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和补充。“改‘祖庭’为‘东家’者,殆痛祖庭之沦陷而忍质言之欤?”此书因是部分故事为作者亲历且为北宋未年所着,被史家所重视收存于《四库全书》。

《东家杂记》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孔谱续修绕不过的档案史料。如:此书南宋四十九代衍圣公孔玠的袭封进行了具体的记载,由此可知南宋官员的任命序。由于孔传是当时且当事人,其所着对于辨别孔玠身份的真伪具有第一材料的作用。

1142年,在《东家杂记》刊行仅两年后,两宋之交的一代史学大家洪兴祖(此人简历百度),偶然得看孔谱唐本。他认为《阙里谱系》、《东家杂记》等,包括《唐表》都存在不少疏漏错伪之处。于是,他在任职广得军期间对孔氏世系作了认真的考证、着述、刊行。名字依旧为《阙里谱系》。

不得不说,自洪兴祖所着《阙里谱系》刊行后,南方历代所修孔谱大多数以此版本为母本。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洪氏是一代史学大家,由他所考证的谱系具有一定的历史高度。二是此书原貌存于《黄氏日抄》中,黄震(1213—1280)(此人简历百度)也是南宋未年一代史学家。

《黄氏日抄》被收入《四库全书》。黄抄洪着《阙里谱世》是现今可以见到的比较原味的《阙里谱世》。此版本由于当时出土材料的限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在当时,已为公认比较好的版本。

《黄氏日抄》

南宋景定5年(1264年),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这期间,孔谱也曾有序修,但当时的枢密副史孔应得(南渡孔传后裔)认为,自孔端友以下多有错误。

历史很巧合,他在任职广得军期间,以洪版《阙里谱系》为母版进行了续修,他在其序中明确指出,对洪版所序孔谱不改一字。只序洪版以后所缺谱系。此本被孔氏称为景定版,今不存。

宋金对立。大宗南渡后,北宗典籍尽南,自建炎南渡至金未,北宗孔氏由于人口少,典籍不存、世乱等原因,没有具有代表性的家谱。

金宣宗贞祐三年(12)十月十五日,因农民起义和各地反金势力风起,山东大乱,孔元措奉诏随朝任职(居汴京),历仕金太常博士、太常丞、同知集贤院兼行太常丞,知集贤院兼行太常丞,泰定军节度使充州管内观察使兼行太常少卿、光禄大夫、太常卿等职。任职期间,此人为保存古代礼乐作出了国家性历史的贡献。同时,他也留心孔氏谱志。

《孔氏实录》,没有具体的作者和年代,据认为,是孔元措任职金太常卿期间,集合属下收集合着而成,个人认为,可能是《孔氏祖庭广记》搜集材料的素材版。此书今存。

《孔氏祖庭广记》是孔元措任职开封金太常卿时,纠集属下合力而为。此书所依为何母本,没有具体的记载,个人认为,这是北孔自建炎以来又一次重创。对于研究北方文化重建有一定的意义。

由于此书初版于金未,入元后,孔元措对此书又进行了再版,去掉了一些不合元的东西。此书现存有元乃马真后递修本。由于此本为孔元措集北方学者精英为之,至今不仅是重要史书,也是孔氏修谱绕不过的重要档案,为元代北宗所修各版谱系所依。

国裂宋金,族分南北。

孔谱此时南有《阙里谱系》,北有《孔氏祖庭广记》。此二书都是各自独立的政治和文化背下完成的。尤其是自建炎以后,孔氏又繁衍了一百多年,南北不通,谱世不同也是必然的。

1279年,元一统中国后,元初(约在1295年),南孔五十三代袭封衍圣公孔洙之子孔楷(孔氏五十四代),时任朝城宰,北上元大都晋见忽必烈时,与北孔五十三代袭封衍圣公孔治(此时孔治尚未被封,只是权祀)之弟,时任着作佐郎的孔淑(五十三代),叔姪共同对谱,名之《阙里宗支图》。今不存,仅有部分序的内容存于明代所修谱中。

南北一统,谱系始一。

由此可知,元代孔氏序修未断,即使是忽必烈时期,孔氏断封达43年之久,孔谱序修也未断。

1307年,孔治卒于曲阜。孔氏袭封又中断9年后,元延祐三年(13)授孔思晦以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孔思晦元史有传)

经过宋、金、元政治斗争经验的积累,以及元初近半个世纪的“汉法治国”之争,孔氏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为元庭所重视。

在元庭的支持下,孔思晦对孔氏族务进行了大规模的革新和恢复。他的作为,为明、清孔氏兴盛典定了较好的政治和物质基础。其中,他对孔谱也进行了革新。大约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孔思晦所作《孔氏宗支图记》,并刻家谱碑于孔庙,谱碑今存孔庙。

正是由于此次改革,改变了孔谱的原本面目。孔氏继南北袭封之争后,又种下了南北谱系之争的隐患。

明、清两朝,国家对孔氏增加各种政治、经济优待,使得孔谱的含金量大大提高。南北谱系之争,已非单纯的世系之争。元之后的南北孔谱,改动较大,争议较大,非专业深研数年,无法拔开历史述雾。

元以后的孔谱沿革,请看下期《孔子世家谱》的历史沿革简述(明、清)。

此文仅述宋金元时期袭封支孔谱的沿革。孔氏外迁支各谱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如:临江谱、平阳谱、宁陵谱等这些谱系都具有时间早、史料多,可靠性大的特点,这些谱系和袭封支谱系互相参阅,更可以去伪存真。特补述于此。

本文仅简述,一些问题并未展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