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验方集锦』一 石氏伤科 ( 石筱山 )

『验方集锦』一 石氏伤科 ( 石筱山 )

时间:2018-11-02 02:18:09

相关推荐

『验方集锦』一 石氏伤科 ( 石筱山 )

石筱山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石筱山(1904~1964年),原名瑞昌,字熙侯。江苏无锡人。中国医学界最著名的骨科专家,江苏无锡人。早年学医于上海神州中医专门学校,后随父从医,在继承家传治伤经验基础上,努力钻研,医术日精,以善治骨折伤痛远近闻名,创石氏伤科一大流派。

中文名:石筱山

别名:瑞昌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64年

职业:医生

主要成就:中国医学界最著名的骨科专家。

目录

简介

著作

学习

学术思想

经历

职位

主要业绩

证治经验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石筱山(1904~1964年),原名瑞昌,字熙侯。江苏无锡人。年少时,曾就于读于神州中医专门学校。后秉承家学,侍诊于父石晓山先生案侧。约于1924年临诊,事伤科,兼针、外科。1929年起与胞弟石幼山先生共设诊所。

1925年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特约医师,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后任伤科教研组主任,兼附属龙华医院伤科主任。此外,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上海第一医学院伤科顾问,华东医学院伤科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编辑本段著作

先生除了从事临床工作外,五十年代起潜心整理文献,研究理论,对伤科的史略、病因、证治等深加探讨。著有《从医史中认识祖国伤科的成果》等伤科发展史的文章六篇,《病因及伤科病因的探讨》(与石幼山先生合著),《“筋骨损伤”治略》,《祖国伤科内伤的研究》,《伤科论治一斑》,《脑震伤的理论控讨》(与石幼山先生合著),《石氏伤科经验介绍》,《伤科讲义》(上海市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教材),《石筱山医案》等。主要背景 年少时,曾就于读于神州中医专门学校。 后秉承家学,侍诊于父石晓山先生案侧。约于1924年临诊,事伤科,兼针、外科。1929年起与胞弟石幼山先生共设诊所。石筱山,又名瑞昌,字熙侯,祖籍无锡县前洲石家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十五日出生于上海。祖父石蓝田,年轻时精通武艺,后在农村为人治伤正骨;父亲石晓山继承家业,并从伤科发展到针灸和疡科,医道驰誉江南,曾被推选为中华医学研究所评议员和中国红十字会特别会员。

编辑本段学习

常侍诊于其父石晓山侧,深晓家传医术。民国(1924年)起独立行医,专治内外伤疑难杂症,尤善治疗骨折伤痛,为上海有名的中医伤科流派之一,驰名江浙。民国26年起,设诊所于吕宋路(今连云路)五福里。石筱山治伤,除继承家传经验外,更汲取各派之长,以伤科而兼针灸、外科。治疗重视整体调理,内外兼顾,动静结合,标本并施原则。对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及伤科杂证,灵活应用治理方法:或针刺,或外敷,或固定,或多管齐下,并施内服汤药。自制柴胡细辛汤,有良效。其家传外用方三色敷药,疗效显著,为外科医师广泛采用。石筱山善于学习,学前辈经验,取同辈之长,使伤科医学得到新发展。

编辑本段学术思想

他提出治疗伤科疾患需气血兼顾而以气为主的学术思想。他重视整体调理,内外兼顾,对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及伤科杂病,灵活运用理伤、针刺、外敷固定等治法,兼施内服西药。石筱山对临床用药很有特色,他对家传的外敷药“三色敷药”加以改进,疗效明显提高。

编辑本段经历

祖籍无锡县前洲石家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十五日出生于上海。祖父石蓝田,年轻时精通武艺,后在农村为人治伤正骨;父亲石晓山继承家业, 并从伤科发展到针灸和疡科,医道驰誉江南,曾被推选为中华医学研究所评议员和中国红十字会特别会员。石氏伤科始于清末太平天国期间,以独特的正骨复位和独创的伤科内治验方,成为南方伤科的一大流派。石筱山早年就读于上海神州中医专门学校,后随父学医,深得家传。22岁初设诊所于上海南市新街,周围住户多为码头搬运、建筑和人力车工人,筋骨损伤者多经石筱山诊治而愈,于是名声大振。八一三事变后,诊所迁至当时的法租界吕宋路。专治外伤、内伤,兼理针灸和外科。上海解放后,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1952年参加上海市卫生局直属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后改为岳阳医院附属门诊部)工作,破除世代家规,开始接受国家分配的学生,并公开石氏治伤秘方。以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组主任。1958年将祖传的验方全部公诸于世。其中“三色敷药”、“消散膏”和内服验方,对骨折、脱臼、脑震荡、胸肋内伤等颇具疗效。他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上海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卫生局伤科顾问,并被评为上海市一等一级中医师。石筱山对正骨复位手法的运用独具匠心,精通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法,做到“肌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能以纯熟的技巧使损伤的骨节、肌肉、筋络,离者合,斜者正,陷者起,突者平。内外兼治、动静结合、整体与局部相关联而又重在内治固本的医疗特色。其基本原则是根据医学中的辨证施治,做到气血并重。 1925年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特约医师,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后任伤科教研组主任,兼附属龙华医院伤科主任。此外,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上海第一医学院伤科顾问,华东医学院伤科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编辑本段职位

石筱山

1925年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特约医师,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后任伤科教研组主任,兼附属龙华医院伤科主任。此外,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上海第一医学院伤科顾问,华东医学院伤科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编辑本段主要业绩

石筱山著作

石筱山为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筱山治伤,注重整体调治,内外兼顾, 善于有所侧重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刺以理伤续断,尤其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理筋及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治方药。损伤论治,石筱山主张气血兼顾。石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提出气血兼顾时要以气为主。损伤以后,瘀血为患,宜治血为先,但攻逐不能伤正,康复更须扶助正。石筱山又认为损伤亦有虚实之别,虚人受伤是本虚标实,重访瘀着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或劳伤更是以虚为主。石筱山还注重治伤须留意兼邪,诸如风寒痰湿之类。幼山先生尤重从痰取治。气滞血瘀,失于流畅,即易成痰,痰瘀胶凝致使症情顽笃,慢性损伤易有外邪兼夹,也使痰浊湿滞留注骨节筋络,生诸变证。内服外治顾其治痰能使疗效更见显著。石筱山以其几代的经验,有系统的外敷内服秘方验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石筱山仍不断增删修订,使其更臻完善。内服诸方更非一成不变,检病情不同及对药物熟悉的深化,随证变化。 石氏整复髋关节脱位,采用仰足蹬法,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于地上,地上预铺好床垫床单,一助手用二手压在髂前上棘处以固定骨盆;第二位助手提起患肢,使患肢呈屈髋、微屈膝,小腿踝处夹于助手腋下,二手置于膝关节上下固定患肢并作拔伸;术者二手也置于腿膝部作拔伸牵引,而将一足踩于患侧腹股沟处,在牵引患肢同时,将脱出的股骨头向外向下踩蹬,当股骨头移至髋臼时,在牵引下屈曲髋关节,这时股骨头即能滑入髋臼,使复位成功。

编辑本段证治经验

石筱山认为手法是伤科外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多用于筋骨之伤。《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二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由于条件限制,以往伤科手法多数是在不用麻醉的条件下施行,因此,要求手法准而快,有力而又稳当,所谓“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已扰”。“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石氏常用手法有拔伸捺正、拽端提按揉摇转,所谓“十二字法”也。可据患部及损伤的情况,选择使用。一般说来,拔伸捺正用于骨折复位,拽捏端提用于上骱,按揉摇转多用于伤筋而须手法治疗者。

一、伤筋--石筱山对其筋出窠的治疗手法

石筱山

筋当有其位。倘平陷而无凸起之处见有筋脉外露突起,称之为“筋出窠”。膝部最常见之,每因跌仆损伤而起。膝痛不能屈伸,髌骨上方见八字形二条卧蚕状突起。若仅以活血舒筋药内服外敷,症情延绵,突起难平复,屈伸恢复亦非易。施以手法,则突起顿平,屈伸就会大部分恢复,“出窠”之筋得归原位矣。其法是用拇、食二指按突起处,另一手握足踝,趁病人未介意时,将半伸位的膝部迅速曲转,继之,又立即将其伸直。在这一屈一伸之后,即可见突起平复,疼痛既减, 石筱山著作

屈伸亦利。惟手法时酸痛较甚,故施术应迅速,使病人不觉,否则因痛致痉,致手法难以实施。跌仆而膝伤者多矣,欲手法得矣,必须诊断明确,否则误施手法,反加损伤。其要领是髌上呈八字形卧蚕状突起,它无明显肿胀。手法的要点是快。类似情况亦见于肘部。此证临床每多忽视。多见于青年覆车跌撑致伤,女性尤多。其症在肘后,肘尖二侧见此突起,肘部多呈半伸半屈位。迅速屈伸并按揉局部,亦得速愈。

二、曲筋对其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复位手法

石筱山

这是小儿常见的损伤。石筱山对其常用的手法是:一手置患儿肘部,使拇指恰按桡骨头处,另一手捏着患肢手掌,将其伸直后,稳当有力地向外旋转,这时多数即可感到复位的弹响。倘若不然,须再就其位屈时,或向内旋转屈肘。手法的要点是捏患儿手掌及旋转务须充分。石氏之所以采取这种手法,是认为受伤原因为旋转所致,及部分患儿其症并不在肘而在于腕。一般均以为该症由牵拉所伤,牵拉固是其因素,但仅仅牵拉并不能为患,恰因牵拉时又有旋转,致成斯症。小儿互嬉,哭吵拉拽,跌仆拉起等,虽是牵位,细思之不难察觉其间必有旋转。曲筋,筋脉扭曲也。牵则伸,而不能成曲。惟旋转才扭曲其筋,故复位亦惟旋转可也。牵引与否,实无所关联。捏患儿之手,是因其症可能在腕。或谓何以小儿独有其患?因小儿筋脉稚软松弛,称之为“牵拉肘”;又谓肩部亦有其疾,亦称为“牵拉肩”。小儿肘、肩筋脉均松,其腕焉得不松?病在肘或在腕,殊难区分,故治疗时同以旋转为要。捏其手而旋,则肘腕均可顾及。在复位过程中,自可体会患于何处。亦有年龄稍大的小儿,在夹诊时即能明确指出其病在腕或在肘的。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

石筱山(1904-1964)、石幼山(1910-1981)昆仲为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氏治伤,注意整体调治,内外兼顾,善于有所侧重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刺以理伤续断,尤其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理筋及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治方药。损伤论治,石氏主张气血兼顾。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提出气血兼顾时要以气为主。损伤以后,瘀血为患,宜治血为先,但攻逐不能伤正,康复更须扶助正。石氏又认为损伤亦有虚实之别,虚人受伤是本虚标实,重访瘀著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或劳伤更是以虚为主。石氏还注意治伤须留意兼邪,诸如风寒痰湿之类。幼山先生尤重从痰取治。气滞血瘀,失于流畅,即易成痰,痰瘀胶凝致使症情顽笃,慢性损伤易有外邪兼夹,也使痰浊湿滞留注骨节筋络,生诸变证。内服外治顾其治痰能使疗效更见显著。石氏以其几代的经验,有系统的外敷内服秘方验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石氏仍不断增删修订,使其更臻完善。内服诸方更非一成不变,检病情不同及对药物认识的深化,随证变化。

方名:三色敷药【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主治一切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痛。

【处方组成】

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皮、宣木瓜、西羌活、独川活、香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青防风、木防已、川抚芎、左秦艽、生甘草、番木鳖。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研细末,和匀,用饴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0.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3至5日更换。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它药膏或掺药。

--------------------------------------------------------------------------------

方名:损伤风湿膏【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舒筋健骨,通利关节。主治损伤以后筋络强硬牵掣或骨节酸痛,及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痛。损伤初起、肿胀不甚显著者亦可酌情应用。

【处方组成】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川军、全当归、黄金子、紫荆皮、小生地、苏木屑、单桃仁、嫩桑枝、川桂枝,炙僵蚕、小青皮、炙地鳖、炙地龙、西羌活、川独活、川抚芎、香白芷、川续断、黑山栀、骨碎补、透骨草、北细辛、生麻黄、广木香、炙甲片、杜红花、粉丹皮、赤石脂、落得打、白芥子、宣木瓜、乳香、没药、苍术、方八、甘松、山柰。

【按语】

[制备与用法]诸药洗净后,切片或打碎。浸入麻油内7至10日后,入锅文火煎熬,至药枯为度。去渣滤清,将油继续煎熬,侯其滴水成珠,将锅离火,徐徐筛入炒东丹,边筛边搅,收膏后成圆团状黑色硬块,称膏药肉,贮藏备用。为去火毒,以置泥地上,贮存一些时日再用为宜。

膏药肉化烊摊于土布上,约0.2厘米厚,多成圆形,也可作长圆形,再加上掺药研和贴于患处。应用较多时先将膏药摊好,待干收贮。临用时烘烊再加掺药。

--------------------------------------------------------------------------------

方名:阳和痰核膏【功能主治】

功能消症瘕,破积聚,化痰核,除肿痛。主治瘀血或烧浊凝聚形成的肿胀结块,肢体损伤后远端的肿胀,流痰流注及一切痰核等症。

【处方组成】

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白僵蚕、大戟、甘遂、新鲜泽漆、藤黄、火硝。

【按语】

[制备与用法]前7味用菜油浸6、7日后捞起,菜油内入泽漆煎熬至枯,去渣,再入前7味煎熬,至枯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藤黄、火硝,溶化后滤清。入炒黄铅粉,搅和收膏,贮存备用。

将膏药肉烊化后摊于韧性纸张或土布上候用。临用时先将膏药烘热,使之稍烊,加上少许掺药,一般多加黑虎丹,贴患处。

--------------------------------------------------------------------------------

方名:红玉膏功能主治】

功能护肤生肌,解毒利湿。主治金刃所伤、皮肤破碎及皮肤湿疹等。

【处方组成】

东丹、熟石膏(一方为锌氧粉)。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用白凡士林调成粉红色软膏。

摊薄层于纱布垫上贴患处,或在盖于三色敷药的桑皮纸上全部或局部摊薄层后敷贴患处。

--------------------------------------------------------------------------------

方名:三黄膏【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祛瘀破积,消肿痛,除湿热。主治损伤以后肌肤瘀肿青紫,焮热作痛。亦可用于其它原因所致红肿热痛之症。

【处方组成】

大黄、黄芩、黄柏、东丹、熟石膏。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凡士林调成软膏。抓薄层干纱布垫上,贴患处。或在盖于三色敷药的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摊薄层后敷贴患处。亦可摊于单层纱布上(类似凡士林纱布),依所需要,剪一小块贴患处,其外再用三色敷药。

--------------------------------------------------------------------------------

方名:黑虎丹【功能主治】

功能清肠通便,健脾消食。主治湿热痢。

【处方组成】

雄黑豆(即黑大豆)、猪胆汁、麝香,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药0.3克,一般用量为日服3次,每次3-4粒。

【临床疗效】

治疗25例,痊愈10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余志鼎等。

【按语】

细菌性痢疾与中医热痢相似,系温热之邪侵于肠道,使气血不得流畅,随之传导失职,脉络受伤,气血博结,化为脓浊。方中猪胆汁性苦寒,有清热通络之功效;黑大豆能健脾消食,治腹胀,能减弱胆汁苦寒之性,使之不伤脾胃;麝香辛温芳香,行瘀和络,流畅气血。(孟宪益)

--------------------------------------------------------------------------------

方名:桂麝丹【功能主治】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主治一切损伤日久筋骨酸痛或风寒痹痛。

【处方组成】

麝香、肉桂、公丁香。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收贮,宜密封。掺药,常掺于伤膏药上,亦或掺于敷药。

--------------------------------------------------------------------------------

方名:接骨丹【功能主治】

功能散瘀定痛接骨。主治骨折恶血留内,瘀滞不化。

【处方组成】

自然铜30克、马钱子30克、鲜螃蟹30克、地鳖虫60克。自然铜火煅醋蒸七次,马钱子油炸刮尽毛,各研细末,螃蟹、土鳖各自捣碎混合上药,加白酒l斤浸泡即可。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辨证加减】

如患肢肿胀较甚,再行夹板固定时可以用正骨酒浸淋之,处方如下:当归、赤芍、甲珠、红花、牛膝、木瓜、乳香、没药、桔梗、豹骨、海马、广皮、母草、元胡、大茴、小茴、五加皮、松节、竹七、苍术、防风、羌活、独活、藁本、香附、桃仁、大黄、苡米、川芎、伸筋草、枳壳。上药混合泡白酒备用。亦可内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临床疗效】

治疗新鲜长管骨骨折112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1岁。骨折部位:股骨32例,胫骨22例,肱骨28例,尺桡骨9例,桡骨下端21例。治疗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股骨41.7天,胫骨43.3天,肱骨20.7天,尺桡骨25.7天,桡骨下端21.5天。

【处方来源】

四川省江津专区中医研究所李德麒。

【按语】

药酒浸淋绷带包扎固定,能够维持患肢肌肉的张力,而且液体分布均匀,渗透性较强,能舒筋和血,祛风胜湿,缓解肢体疼痛,又可使气血正常流通,促进瘀血吸收消散,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增强肢体的活动能力,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陈志文)

--------------------------------------------------------------------------------

方名:铁扇散【功能主治】

功能止血敛疮,活血定痛。主治金疮出血或创面不收。

【处方组成】

化龙骨、古石灰、上血竭、白芸香,炉甘石、赤石脂、象皮、乳香、没药、煅螺狮壳。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撒布在创口或创面上,多与金疮膏或红玉膏合用。

--------------------------------------------------------------------------------

方名:金枪膏【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解毒,活血止痛,止血生肌。主治金疮及破肉裂或破皮断骨。

【处方组成】

金银花、川黄柏、生锦纹、生甘草、紫地丁、当归身、老紫草、马钱子、黄蜡、白蜡、血竭、乳香、没药、川连、儿茶、龙骨、象皮。先将前8味药用麻油浸5天,然后煎熬至枯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融化,滤清之黄蜡、白蜡,混匀,再加入研末之后7味药,和匀成膏备用。

--------------------------------------------------------------------------------

方名:筋骨酸痛药水【功能主治】

功能行气血,通筋络,驱风散寒,除结止痛。主治筋骨酸痛。

【处方组成】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香白芷、甘松、苏木屑、新红花、西羌活、片姜黄、山柰、生川军、威灵仙、樟脑、炙乳香、炙没药。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切片或捣碎,用高粱酒、醋等量浸渍,10余日后滤去渣,取出备用。

先用手掌揉搓酸痛局部,待其肌肤温热柔和,用药棉蘸药水擦患处,或先将药水稍为加温后用药棉蘸药水擦患处,至肤热为度。

--------------------------------------------------------------------------------

方名:朱砂膏【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通滞,消肿拔毒。主治疮毒疖肿及无名肿毒。

【处方组成】

樟脑、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松香、蓖麻子(去壳去油)、麝香、冰片、银珠、茄窠虫(用高粱浸,要浸至虫烂)。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各为细末混和均匀后放于大盖钵内,再放于锅内,隔水炖透,若遇夏天药膏太薄可加松香末随加随搅至好摊时为度。

--------------------------------------------------------------------------------

方名:红粉散【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杀虫,祛痰利湿。主治耳中出脓,或肚脐渗湿。

【处方组成】

东丹、铅粉、轻粉、甲片。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各为细末,备用。本方多用于耳病,将药粉吹入即可。

--------------------------------------------------------------------------------

方名:麒麟散【功能主治】

功能散瘀生新,理伤续断。主治一切损伤,诸凡骨折、脱臼、伤筋等。

【处方组成】

血竭、炙乳香、炙没药、制绵纹、地鳖虫、红花、当归尾、黄麻炭、参三七、煅自然铜、雄黄、辰砂、冰片。

【按语】

[制备与服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日用开水送服1-2克,伤在上肢饭后服,伤在下肢饭前服,尤以晚饭前后服为宜。

--------------------------------------------------------------------------------

方名:健筋壮骨丹【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血,健筋壮骨。主治四肢骨折后期气血不和,酸痛牵强不利。

【处方组成】

潞党参、炙绵芪、全当归、炒白术、炒川断、川独活、制狗脊、川芎、红花、骨碎补、伸筋草、五加皮、煅自然铜、炙甘草。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日服6-9克,饭前开水吞服。

--------------------------------------------------------------------------------

方名:安脑宁神丸【功能主治】

功能调益气血,养心安神,平肝滋肾。主治头部内伤后期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而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寐艰等症尚未完全消除,或时发时愈。

【处方组成】

明天麻、白蒺藜、杭菊花、嫩钩藤、潞党参、上川芎、炙黄芪、炒白术、杭白芍、大熟地、珍珠母、炙远志、生枣仁、新会皮、全当归、甘杞子、炙甘草、朱砂。

【按语】

[制备与用法]除朱砂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朱砂为衣。开水吞服,每日6-9克。

--------------------------------------------------------------------------------

方名:健腰定痛丸【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止痛,活血固腰。主治损腰挫气,疼痛或酸楚,不得俯仰转侧。

【处方组成】

制草乌、杜仲、桑寄生、独活、玄胡、制香附、炙甘草、桃仁、青陈皮、金铃子、八角茴香、川断、全当归。

【按语】

[制备与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开水送服3-6克。

--------------------------------------------------------------------------------

方名:固腰补肾丸

【功能主治】

功能固腰补肾,温经散寒。主治腰脊及髋臀部陈伤,经常酸痛或时时发作,牵连腿膝麻木,俯仰动作不利。

【处方组成】

淡附块、北细辛、生麻黄、全当归、炙地龙、杜仲、淮牛膝、炮姜炭、上官桂、大熟地、黄柏、制狗脊、制首乌、炙甘草。

【按语】

[制法与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服6-9克,开水送服。

--------------------------------------------------------------------------------

方名:新伤续断汤【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续断生新。主治一切新伤瘀阻。

【处方组成】

归尾12克、地鳖9克、桃仁9克、泽兰12克、苏木9克、丹参12克、骨碎补12克、炙乳香6克、炙没药6克、玄胡12克、川断12克、煅自然铜12克、桑枝12克,水煎服。

--------------------------------------------------------------------------------

方名:牛蒡子汤【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豁痰通络。主治风寒痰湿入络,周身或四肢、颈项等部骨节酸痛,活动牵强。

【处方组成】

牛蒡9克、僵蚕9克、白蒺藜12克、独活6克、秦艽12克、白芷12克、半夏9克、桑枝12克,水煎服。

--------------------------------------------------------------------------------

方名:柴胡细辛汤【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生新,调和升降。主治头部内伤,昏迷苏醒后或无明显昏迷、头晕、头痛、嗜卧、泛泛欲恶。

【处方组成】

柴胡6克、细辛3克、薄荷3克、归尾9克、地鳖9克、丹参12克、川芎9克、泽兰12克、半夏9克,水煎服。

--------------------------------------------------------------------------------

方名:理气止痛汤【功能主治】

功能疏利气机,活血通络。主治胸胁腰肋闪挫以后掣痛板滞,转侧活动不利。

【处方组成】

柴胡9克、枳壳12克、香附12克、青皮8克、川楝子9克、玄胡12克、丹参12克、广木香6克、炙乳香6克、炙没药6克、路路通12克,水煎服。

--------------------------------------------------------------------------------

方名:鲜金斛汤【功能主治】

功能清肝火,泄营热。主治胸肋损伤后吐血咯血,其量稍多,并有肝火偏旺征象者。

【处方组成】

鲜金斛12克、鲜生地12克、象贝母12克、黑山栀12克、茜草12克、竹茹12克、藕节炭12克、青蛤壳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

--------------------------------------------------------------------------------

方名:柴胡桔梗汤【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瘀祛,止血,利尿。主治少腹阴部挫伤肿痛,小溲不畅或有血尿。

【处方组成】

柴胡6克、桔梗6克、升麻6克、玄胡12克、归尾9克、地鳖12克、炙乳香6克、炙没药6克、丹参12克、泽兰12克、小蓟炭12克、血珀3克、梗通草6克,水煎服。

--------------------------------------------------------------------------------

方名:损腰汤【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通络,活血止痛。主治闪腰岔气,腰痛转侧牵掣,俯仰活动不利。

【处方组成】

当归须9克、制香附12克、杜仲12克、青皮5克、陈皮5克、狗脊12克、川楝子9克、玄胡12克、大茴香9克、桃仁12克、桑寄生12克,水煎服。

--------------------------------------------------------------------------------

方名:固腰场【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固腰止痛。主治腰部受损,疼痛重滞,活动受限,不能耐劳。

【处方组成】

当归6克、杜仲6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补骨脂12克、独活6克、川芎6克、制草乌9克、泽兰12克、牛膝12克、磁石30克,水煎服。

--------------------------------------------------------------------------------

方名:腰背和营汤【功能主治】

功能扶正和营,固腰脊。主治腰背损伤后为时已久,仍有酸楚疼痛,劳作乏力。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川断12克、独活6克、茯苓12克、狗脊12克、玄胡12克、炙绵芪12克、焦白术9克、陈皮5克、磁石30克,水煎服。

--------------------------------------------------------------------------------

方名:地龙汤【功能主治】

功能镇静熄风,通络定痫。主治脑外伤后局限性癫痫。

【处方组成】

干地龙3-6克,水煎服。或将地龙与黄豆同煮后只吃豆粒,也可作调味食品用。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脑外伤后局限性癫痫20例,结果基本治愈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基本治愈率80%。

【处方来源】

河北省盐山县医院朱文政。

【按语】

外伤性癫痫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沿用非外伤性癫痫的一般疗法,但效果欠佳,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儿童,经常发作严重地影响智力发育,甚至造成终生残疾。朱氏以单味地龙为主,结合应用苯妥英钠等西药,贯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效果。(徐荣禧)

--------------------------------------------------------------------------------

方名:调中保元汤【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胃,益气血,补肝肾,壮筋骨。主治积劳损伤,肩项腰背筋骨酸楚,体倦乏力。

【处方组成】

潞党参12克、大黄芪12克、甜冬术12克、大熟地12克、淮山药12克、炙萸肉9克、川断肉12克、补骨脂12克,甘杞子9克、炙龟版12克、鹿角胶12克、陈皮5克、茯苓12克、甘草5克,水煎服。(朱钢石印玉)

--------------------------------------------------------------------------------

方名:活血舒筋丸【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风,舒筋通络。主治伤后关节牵强,酸楚麻木,动作不利。

【处方组成】

独活、寄生、川断、细辛、秦艽、茯苓、桂枝、防风、川芎、白芍、制川乌、制草乌、当归、生地、炙甘草。

[制备与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开水送服3-9克。

--------------------------------------------------------------------------------

方名:理气止痛丸【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主治胸肋及背部内外伤初期,疼痛胸闷,呼吸咳嗽牵掣,转侧活动不利,或外有局部压痛。

【处方组成】

归尾、地鳖、炙乳香、炙没药、制香附、丹参、玄胡、枳壳、泽兰、制半夏、生蒲黄、血竭、降香、柴胡、青皮。

[制备与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开水送服6-9克。

--------------------------------------------------------------------------------

方名:和营理气丸【功能主治】

功能调和气血,疏利气机。主治胸肋或胃脘内伤,治疗后疼痛减而未止,转侧活动牵掣。

【处方组成】

全当归、炙绵芪、炒白术、制香附、青陈皮、玄胡、云茯苓、川断、白芍、丹参、炙甘草、桑寄生、路路通。

[制备与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开水送服6-9克。

案一程,女,32岁。

初诊:1962年12月7日。

主诉:高处堕跌,左臂肘脱臼。

诊查:肱骨髁部损裂,瘀血凝结,青紫蔓肿,疼痛颇剧,不能活动,已经匝 月。

治法:治以拽弱曲肘手法复位,外敷固定,化瘀退肿,舒筋续骨。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制南星4.5克 川独活4.5克 苏木屑6克 制狗脊9克 泽兰叶9克 片姜黄4.5克 留行子9克 自然铜12克 炙乳香3克 单桃仁9克 嫩桑枝12克

二诊:12月13日。左臂肘脱臼复位后,肱骨髁部损裂,瘀阻青紫肿痛较减,略能活动。再拟化瘀舒筋,续骨息痛,防其关节强硬。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大丹参9克 川独活4.5克 制南星4.5克 小生地12克 炙甲片4.5克 泽兰叶9克 留行子9克 煅自然铜12克 万灵丹一粒(包)

三诊:12月17日。左臂肘脱臼,后期复位,肿痛已减,酸楚引及肩骱,举提曲伸不利,气血碍滞。再拟活血舒筋,和络息痛。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制南星4.5克 川独活4.5克 制狗脊9克 川续断肉9克 泽兰叶9克 片姜黄4.5克 炙乳香3克 煅自然铜12克 伸筋草12克 单桃仁4.5克 嫩桑枝12克

四诊:12月21日。左臂肘脱臼,后期复位,医治半月,肿胀已退,疼痛亦瘥,举提握物已恢复正常,曲伸尚觉牵强。再以活舒筋和络为治。

处方:青防风4.5克 制南星4.5克 制狗脊9克 川独活4.5克 川续断肉9克 川桂枝3克 泽兰叶9克 片姜黄4.5克 炙甲片4.5克 新红花2.4克 炙乳香3克 伸筋草12克 嫩桑枝12克

案二吴,女,62岁。

初诊:1962年10月11日。

主诉:习惯性下颌脱落,历年已经多次。

治法:因齿根摇动,今取外复位手法而吻合。年逾花甲,肝肾之气已衰,当以图本为治,冀其稍能巩固。

处方:淮山药9克 炒熟地18克 山茱萸肉9克 全当归6克 炒白芍9克 制狗脊 9克 川续断肉9克 制首乌12克 白茯苓9克 新红花3克 大川芎3克 炙甘草3克

例三 王童,10岁。

初诊:1962年9月11日。

主诉:倾跌蹩伤,右髀骱脱臼,移位一月,经过多处治疗,未能复位。

诊查:骨骼高突,上缩,粘膝不分,疼痛难忍。

治法:治以后复位手法,外敷固定,内服活血舒筋息痛。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川牛膝6克 川独活4.5克 制南星4.5克 苏木屑6克 泽兰叶9克 留行子9克 制狗脊9克 川续断肉9克 乳香炭没药炭各3克 单桃仁6克 丝瓜络9克

二诊:9月13日。右髀骱脱臼一月后,勉为手法复法,酸痛已减,略有肿胀,酸楚牵强,不能蜷曲。再以活血舒筋,和络息痛。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川牛膝6克 川独活4.5克 制南星4.5克 苏木屑6克 泽兰叶9克 威灵仙9克 青皮陈皮4.5克 川续断肉9克 制狗脊9克 单桃仁6克 炙乳香3克 炒丝瓜络6克

三诊:9月17日。右髀骱脱臼后期,勉为复位,腿膝略形弛长,肿痛已减,仍有酸楚牵强。再拟前方出入。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川牛膝6克 川独活4.5克 川续断肉9克 制狗脊9克 泽兰叶9克 青皮陈皮4.5克 五加皮9克 焦白术4.5克 香白芷4.5克 炙乳香3克 单桃仁9克 生甘草1.5克

四诊:9月22日。右髀骱脱臼后期复位,筋脉气血渐和,疼痛已除,步履站立尚觉酸楚少力。再以活血健筋和络。

处方:青防风4.5克 川牛膝6克 制狗脊9克 大丹参9克 焦白术4.5克 香白芷4.5克 泽兰叶9克 西赤芍6克 忍冬藤12克 川续断肉9克 炒广皮4.5克 生甘草1.5克 嫩桑枝12克

五诊:9月29日。右髀骱脱臼月余,后期复位,气血渐得和畅,酸楚少力,步履略形跛斜;近日右头项兼有痰块肿胀。再以健筋和络,活血化痰为治。

处方:炙蜜根15克 焦白术4.5克 香白芷4.5克 青防风4.5克 川独活4.5克 制狗脊9克 大丹参9克 制半夏6克 青皮陈皮各4.5克 熟牛蒡子9克 制天虫9克 夏枯草9克 淡竹茹6克 生甘草1.5克

六诊:10月15日。右髀骱脱臼,后期复位,经治以来,气血渐和,骨节筋膜已得修复,步履亦趋正常,下蹲蜷曲略受牵掣,头项痰块已消散。症向愈途,再拟扶植气血,健筋和络巩固之。

处方:炙蜜根15克 焦白术4.5克 香白芷4.5克 川独活4.5克 川续断肉9克 制狗脊9克 大丹参9克 川牛膝6克 青皮陈皮4.5克 新红花2.4克 伸筋草12克 丝瓜络9克

案四宋,男,25岁。

初诊:1958年1月14日。

主诉:高堕撞跌头脑山骨已两天,当时有短暂昏迷;局部血肿,形若半球,按之柔软;神志时明时昧,伴有呕恶不思食。

诊查:左侧手足软弱无力,视物不清,微有身热。苔薄腻,脉细。

辨证:脑震荡,瘀血凝滞,清阳浊阴升降失调,乃为统率无权。

治法:拟柴胡细辛汤加味,以观动静。

处方:软柴胡4.5克 北细辛3克 薄荷头3克(后下) 当归尾12克 炙地鳖虫12克 大丹参9克 大川芎4.5克 泽兰叶9克 姜半夏6克 陈胆星4.5克 姜竹茹6克 石菖蒲4.5克

另至宝丹一粒(研末),玉枢丹1.5克,匀和吞服。局部血肿处剃发,外贴消坚膏。

嘱患者家属:需悉心监护,如症情恶化,即送急诊处理。

二诊:1月16日。药后身热退,血肿未消,神志已清而嗜卧,呕恶得减。患者自诉头晕胀痛,但语言略蹇,手足活动未利,视物昏糊。脑伤非轻,未可忽视,再拟化瘀升清,降浊醒脑。

处方:软柴胡4.5克 北细辛3克 薄荷头3克(后下) 当归尾12克 炙地鳖虫12克 大丹参9克 广郁金4.5克 天竺黄6克 竹沥半夏6克 茺蔚子9克 石菖蒲3克 采芸曲12克(包)

三诊:1月19日。脑海受震,头部瘀肿渐化,语言已清,视物渐明;手足活动较利,但握物及步履尚觉少力且稍有颤动;呕恶止,饮纳少,伴有夜梦纷纭,头目胀痛,眩晕阵作。再拟活血安脑,平肝熄风治之。

处方:天麻6克 白蒺藜12克 全当归9克 嫩钩藤12克(后入) 赤芍白芍9克 大丹参9克 川芎4.5克 蔓荆子9克 生石决明30克(先入) 滁菊花9克 小川黄连3克 酸枣仁12克 抱木神12克 香谷芽12克

四诊:1月24日。脑海受震,症势已趋稳定,头脑眩晕胀痛轻减,心烦夜梦稍宁。再宁前方出入。

处方:明天麻6克 白蒺藜12克 全当归9克 嫩钩藤12克(后入) 大丹参9克 赤芍白芍9克 大川芎4.5克 生石决明30克(先煎) 珍珠母30克(先煎) 北秫米12克(包) 磁朱丸15克(包) 仙半夏6克

五诊:1月31日。头脑震伤,经治胀痛已止,眩晕亦微,夜寐渐安,饮纳尚可。再拟柔肝养血,安脑宁神。

处方:稆豆衣12克 潼蒺藜白蒺藜12克 嫩钩藤12克(后下) 全当归9克 赤芍白芍9克 甘杞子12克 党参丹参9克 川芎4.5克 珍珠母30克(先煎) 淮小麦30克 白茯苓12克 香枣仁12克

六诊:2月10日。经过五次治疗,诸恙悉平,惟头脑目睛偶有胀痛。再予丸剂养气血,调肝肾以徐图,可收全功。

人参养荣丸,杞菊地黄丸,各120克,分服十五天。

案五罗,女,38岁。

初诊:1958年7月4日。

主诉:脑外伤后遗,近来神疲乏力,头晕脑胀目眩频作,甚则晕厥跌仆,四肢痉挛,片时即苏,泛恶纳呆,病逾十载。

辨证、治法:痼疾已成,预后堪虑,勉以益气化瘀,涤痰安脑。

处方:生黄芪30克 全当归12克 赤芍白芍9克 大川芎4.5克 单桃仁12克 新红花3克 香白芷4.5克 党参丹参12克 石决明30克 炙僵蚕9克 嫩钩藤24克 姜竹茹30克(先煎) 姜半夏6克 抱木神12克 白金丸4.5克

另炙全蝎1.5克,炙蜈蚣1.5克,共研细末吞服。

案六候,男,成年。

初诊:1958年2月24日。

主诉:五天前跌仆磕撞,震伤头额眉梁,伤及血络。

诊查:目眶眉梁青紫,衄血未止。

治法:先拟化瘀消肿,和络止血为治。

处方:炒当归4.5克 小生地12克 炙地鳖虫6克 荆芥炭6克 丹皮炭4.5克 炒川芎3克 山栀炭9克 茅花炭9克(包) 三七粉2.4克(吞) 炒竹茹6克 降香片1.5克

二诊:2月26日。

跌仆磕撞,头额眉梁青紫肿胀较退,鼻衄未尽。胃纳略馨,苔薄腻,脉象弦数。再拟化瘀止血,消肿和络。

处方:炒当归4.5克 炙地鳖虫6克 嫩钩藤12克(后下) 小生地12克 丹皮炭6克 小蓟炭9克 荆芥炭6克 大丹参9克 采芸曲12克(包) 炒竹茹6克 茅花炭9克(包)

三诊:3月3日。头额鼻梁青紫肿胀,逐步减退,鼻衄已止。再拟化瘀生新和络为治。

处方:全当归4.5克 京赤芍6克 大川芎3克 小生地12克 炙地鳖虫4.5克 泽兰叶6克 大丹参9克 天花粉12克 采芸曲12克(包) 炒竹茹6克 茅花炭9克(包)

案七任,女。

初诊:1961年4月23日。

主诉:右胁肋被铁棍撞伤,已经半年,虽经持续治疗,终觉疼痛不止,转侧咳呛不利。

诊查:望诊所见,右肋略觉隆起,触诊尚有压痛,脉形濡涩。

辨证:骨膜经脉之伤,败血归于肝,凝留不化,遂致瘀阻气亦滞。

治法:立法以复元活血汤加减。

处方:软柴胡4.5克 当归尾9克 炙地鳖虫9克 桃杏仁各9克 炙乳没各4.5克 炙甲片3克 天花粉12克 小青皮9克 干蒲黄12克(包) 延胡索末4.5克(吞) 降香片3克 制半夏6克

案八金,女。

初诊:1961年8月20日。

主诉:去秋以来,努力伤气,损及阳络,咯血略带咳咯,续发迄今,已有多次。

诊查:左胁隐痛不舒,经过验痰及X线摄片,俱无迹象可见。右脉浮涩,左脉微弦,癸事下正。

治法:按病论治,先理阳络之损,再调厥阴之脉。

处方:全当归6克 川郁金9克 大丹参9克 炒蒲黄12克(包) 干藕节12克 茜草炭9克 仙鹤草12克 桃仁杏仁各9克 旋覆花9克(包) 福橘络3克 降香片3克 清炙枇杷叶12克(包)

二诊:8月25日。胁胁内伤已久,肝胆之气失调,以致肺气受侮,时有咯血,两胁隐隐作痛,左胁为甚,近年癸事少至。右脉浮涩、左脉细弦。阳络内伤则血外溢,厥阴肝失条达,以致经期失常。再以调肝理气,止血和络为治。

处方:全当归6克 川郁金9克 大麦冬9克 炒蒲黄9克(包) 藕节炭12克 仙鹤草12克 益母草12克 桑寄生12克 冬青子9克 逍遥散12克(包) 炒竹茹4.5克

三诊:9月1日。胁肋内伤已久,肝失条达,肺金受侮,治后咯血已稀,胁肋之间尚有隐痛。舌苔薄腻,左脉弦细,右脉浮涩。再拟调肝和络、宁血保金。

处方:当归丸8粒 炒白芍6克 大丹参9克 黛蛤散12克(包) 益母草12克 仙鹤草12克 干藕节12克 炒竹二青4.5克 白茯苓12克 桑寄生12克 野百合9克 逍遥散12克(包)

四诊:9月11日。胸胁内络损伤,为时已久,气血不和,隐隐掣痛,左胁较甚,偶有咯血,冲任失调,经来不正,粉剂为治,注意起居,徐图疗效。

处方:阿胶珠15克(炒松) 川贝母9克 川郁金9克 白芨片15克 生蒲黄15克 降香片9克 党参丹参15克

上药匀和,共研细末,每日用温开水调服3克,分二次吞下。

五诊:11月26日。胸胁内络久伤,阵阵作痛,常有咯血,调治以后,胁痛渐平,

咯血亦止,惟癸事少至,头晕腰酸软,肝肾之气不充,涉及冲任失调。爱拟调肝和络

,益肾补气之品,综合为丸,以固其本。

处方:全当归30克 赤芍白芍30克 川郁金24克 制香附45克 川贝母24克 炒蒲黄120克 益母草30克 西藏红花15克 炙绵黄芪30克 党参丹参各30克 淮山药30克 潼蒺藜白蒺藜30克 菟丝子30克 厚朴30克 山茱萸肉30克 紫石英60克(煅) 白茯苓45克 降香片15克 大生地45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加陈阿胶120克,鹿角胶120克(均用陈酒炖烊),和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日早晚各吞服一次,每次用温开水服6克,如遇感冒食滞不适,暂缓再服。

案九屠,男,38岁。

初诊:1958年6月2日。

主诉:木棒凿伤海底穴,尿道血管损裂,已经八天。

诊查:青紫肿硬略退,小溲滞涩带血不止,酸胀阵阵。

辨证、治法:伤及督任交会之处,姑拟化瘀升清,疏络止血。

处方:软柴胡4.5克 当归尾9克 炒蒲黄12克(包) 玉桔梗3克 炙地鳖虫4.5克 泽兰叶6克 炙乳香没药各4.5克 延胡索6克 梗通草4.5克 单桃仁6克 血珀末1.5克(吞)

二诊:6月9日。海底血管尿道损伤,肿痛渐减,小溲带血已稀,仍有浑屑之物。前方既获小效,再拟升清降浊,化瘀生新。

处方:软柴胡4.5克 全当归9克 小蓟炭9克 炙升麻4.5克 炙地鳖虫4.5克 丹皮炭4.5克 玉桔梗3克 炙乳香4.5克 白茯苓4.5克 大丹参6克 制锦纹6克 血珀末2.1克(吞)

三诊:6月19日。海底血管尿道损伤,瘀血硬块逐渐消散,小溲带血已止,头晕乏力。再拟升清益气,培本固元。

处方:炙绵黄芪9克 全当归9克 粉丹皮4.5克 炒党参9克 怀牛膝9克 泽兰叶6克 炙升麻3克 大丹参6克 京赤芍9克 云茯苓12克 生甘草梢0.6克 血珀末1.8克(吞)

案十苏,男,1961年4月6日。

主诉:挫伤肾囊右睾丸,已经三周。

诊查:尚有硬块未消,步履掣痛引及少腹。

辨证:瘀凝未消,厥阴脉络失于疏通。

治法:治拟疏肝化瘀,散结止痛。

处方:柴胡延胡索各4.5克 川楝子9克 当归尾12克 炙地鳖虫9克 大丹参9克 泽兰叶9克 广木香3克 橘叶橘核各9克 酒炒川大黄4.5克 瓦楞子24克 梗通草4.5克

案十一谈,男,28岁。

初诊:1961年6月18日。

主诉:左膝踝骨关节筋膜损伤,时日已久,步履掣痛隐隐时作。

诊查:按压局部有酸楚感,外形不肿。

辨证:是乃络脉气血失和,寒温痹着。

治法:予温经和络,外治为主。

处方:生川乌9克 生草乌9克 北细辛6克 香白芷9克 川桂枝9克 川独活9克 甘松12克 山萘12克 新红花4.5克

上药用清水五大碗,用纱布敷,勿入口。

二诊:9月1日。左足踝及膝关节陈旧伤筋,寒温逗留。经治之后,步履较有劲力,感受寒湿或疲劳之后,酸楚仍有间作。再以蠲痹活血,舒筋和络为治。

处方:生川乌草乌9克 川桂枝9克 北细辛4.5克 白附子9克 新红花4.5克 甘松12克 千年健12克 樟脑9克 海桐皮9克

用清水五大碗,浓煎薰洗患处,不可入口。另服大活络丸20粒,每日二粒。

案十二魏,男,32岁。

初诊:1962年3月3日。

主诉:负重损腰而起,左腰持续酸痛,牵引腰骶,甚则及于肩背,转侧不利,并且畏寒。

诊查:脉来细濡尺软。

辨证:陈伤已逾两载,血脉凝涩,气阳失和。

治法:足太阳膀胱为寒水之经,拟地龙散加减。

处方:生麻黄4.5克 肉桂4.5克 炙地龙6克 北细辛3克 全当归6克 新红花4.5克 巴戟肉12克 苏木屑6克 盐炒川黄柏4.5克 生甘草3克 鹿角片6克 单桃仁6克

二诊:3月10日。左腰膂陈伤,已逾两载,血脉凝涩,气阳失和;投以地龙散加减后,腰膂腿部渐觉舒适,略有酸胀撑动。脉来细濡而软。陈伤已久,实中夹虚,气血周流失畅。再守原意增删。

处方:生麻黄4.5克 川桂枝4.5克 北细辛3克 全当归9克 炙地龙6克 新红花4.5克 单桃仁6克 庵闾子9克 巴戟肉9克 鹿角片6克 肉桂3克 盐水川黄柏4.5克 生甘草3克

三诊:3月16日。左腰膂陈伤二年余,血脉凝涩,气阳失和;投予温经活血通络,腰腿酸软较瘥,背部尚觉酸胀畏寒,寐不甚安。面色不华,脉来细濡,剪损损伤,实中夹虚。再拟益气温经和络为治。

处方:炙密根30克 川桂枝4.5克 生白术6克 北细辛2.4克 新红花3克 苏木屑6克 桑寄生12克 刘寄奴12克 炒青皮4.5克 鹿角片9克 川楝子6克 生甘草1.5克

四诊:5月15日。负重屏伤而起,已逾两载,经常腰背酸胀,不能劳动。今春调治以后,作胀畏寒已瘥,惟足太阳膀胱经络尚觉酸楚板滞,工作不能持久。脉濡而涩。幸在壮年,寝纳尚可,但面色不华耳。病属陈旧劳伤,还须温经活血固腰为继。

处方:蜜炙草乌6克 生麻黄4.5克 北细辛3克 肉桂3克 单桃仁9克 新红花3克 炙地龙6克 炒杜仲9克 苏木屑6克 盐川黄柏4.5克 鹿角片9克 生甘草3克

五诊:5月19日。左腰背膂陈伤,足太阳经脉阻滞,气血不易流通。调治以来,畏寒

作胀已瘥,腰膂仍觉酸楚乏,脉濡带涩,再予温化通络。

处方:当归须9克(小茴香3克同炒) 川楝子9克 川桂枝4.5克 北细辛3克 杜红花4.5克 仙灵脾9克 苏木屑6克 炙地龙6克 刘寄奴12克 蜜炙草乌6克 单桃仁4.5克 路路通6克

六诊:5月26日。左腰膂陈旧损伤,经治以来,已入坦途,再以固腰益肾善其后。

青娥丸90克,分服十天,淡盐水送下。

案十三马,男,59岁。

初诊:1958年4月21日。

主诉:习惯性腰损伤,已经多次,昨晚登台演出之际,骤然扭伤右腰骶关节。

诊查:经脉气血阻滞,酸痛不能俯仰转侧,大便干结。

治法:夫腰为肾之府,拟以理气活血,固腰补肾。

处方:当归须9克 炒杜仲15克 制香附12克 延胡索4.5克 炙乳香4.5克(去油) 川续断肉12克 补骨脂9克(盐水炒) 巴戟天9克 青皮陈皮各4.5克 甜苁蓉12克 路路通6克

二诊:4月22日。习惯性腰损伤,气阻骶关节,筋膜板滞,作痛酸痛较昨略减,

腑行不畅。再拟固腰理气和络。

处方:当归须9克 炒杜仲15克 川楝子9克 制香附9克 川续断肉12克 炙乳没各3克 延胡索6克 桑寄生12克 云茯苓12克 青皮陈皮各4.5克 淡苁蓉12克 路路通6克

三诊:4月24日。左腰骶关节缝筋膜挫伤,已经平复,转侧之间尚觉酸痛。气血未和,再拟温润固腰,舒筋和络。

处方:全当归9克 川续断肉12克 大川芎4.5克 炒杜仲15克 泽兰叶6克 桑寄生12克 补骨脂12克(盐水炒) 延胡索6克 巴戟天12克 刘寄奴9克 单桃仁12克(打) 制首乌15克

四诊:4月25日。腰骶骨缝习惯性损伤,反复多次,致使关节筋膜液汁受损,虽然经过治疗而愈,气血津液周荣未复,平时大便带燥,肝肾不足,脾运不健,拟以补中益气,两调肝肾,制丸代煎,缓图取效也。

处方:炙绵黄芪45克 原杜仲60克(盐水炒) 巴戟天15克 炒党参60克 大熟地60克 鹿角霜30克 炙冬术30克 川续断肉30克 炙龟版15克 淮山药24克 菟丝子24克 补骨脂30克(盐水炒) 云茯苓45克 炒泽泻24克 肥玉竹30克 炒广皮15克 制半夏15克 炙甘草15克

上方药如法为炮制,共研极细末,水泛为丸,每天吞服9克。如遇感冒,暂停数日再服。

案十四王,男,32岁。

初诊:1958年11月2日。

主诉:右腰骶跌仆挫伤已逾四载,经常涉水冒风感寒燥持于野外,酸胀疼痛延及两臀大腿及全腰。

诊查:筋脉板硬,俯仰步履欠利,遇劳及节候交变为增,脉形细涩。

辨证:陈伤已久,宿瘀未化,复为风寒湿邪侵留。

治法:拟以温化和络。

处方:制草乌4.5克 细辛3克 桂枝4.5克 生麻黄4.5克 怀牛膝9克 川续断9克 苍术白术各9克 单桃仁12克 杜红花4.5克 炙地龙6克 路路通9克 云茯苓12克

案十五熊,男。

初诊:1961年9月29日。

主诉:风寒外袭,骤然捩伤颈项、胸椎部牵强酸楚。

诊查:顾盼不利,舌苔薄白,右脉略见浮数。

治法:姑拟宣散泄风和络。

处方:炒牛蒡子9克 炙僵蚕9克 白蒺藜12克 西羌活4.5克 粉葛根6克 青防风4.5克 大川芎3克 炒青皮4.5克 新红花2.4克 紫苏梗4.5克 嫩桑枝12克 丝瓜络4.5克

二诊:10月2日。颈项脊椎之间扭捩伤筋,寒湿外袭,经针刺及泄风和络内治,牵强作痛减轻,顾盼尚觉欠利,略作咳呛,痰吐不爽,右脉弦滑。风寒之邪彻除未净,再拟宣散泄风,化痰和络为治。

处方:炒牛蒡子9克 嫩前胡4.5克 玉桔梗3克 光杏仁9克 象贝母9克 炙紫菀4.5克 炙僵蚕9克 橘络橘红各3克 白蒺藜9克 嫩钩藤12克(后下) 炒竹茹4.5克 丝瓜络6克

三诊:10月6日。颈项扭伤基本愈好,惟盘络之间血未和,风邪易留,顾盼尚感牵掣,略有咳呛。再拟宣化和络法。

处方:炒牛蒡子9克 炙僵蚕9克 白蒺藜9克 西羌活4.5克 青防风3克 制半夏4.5克 炒竹茹4.5克 橘红橘络各3克 云茯苓12克 冬瓜子9克 光杏仁12克 生甘草1.5克

案十六张童,男,12岁。

初诊:1961年11月20日。

主诉:久行之后,左腹股沟部酸痛胀滞,牵及腿膝前侧,已经两周余,昨起疼痛增强。

诊查:步履艰难,行则跛斜,下肢驰长约一寸,微有发热。

辨证:筋脉劳伤,气血失和,风邪痰湿入络留滞。

治法:拟方疏化痰湿,活血舒筋。

处方:炒牛蒡子9克 炙僵蚕9克 白蒺藜9克 川独活4.5克 制南星4.5克 川牛膝9克 全当归9克 新红花3克 炙地龙6克 威灵仙9克 炒建曲12克(包) 制半夏6克 京赤芍9克 嫩桑枝12克

外敷三包敷药加三黄膏、黑虎丹,嘱卧床休息。

三诊:11月23日。左髋腿膝气血未和,风邪痰湿互阻,经敷服后身热已退,酸

痛亦缓,二下肢等长,步履较正,再拟前方出入。

处方:炒牛蒡子9克 炙僵蚕9克 白蒺藜9克 全当归9克 川牛膝9克 京赤芍9克 川独活4.5克 制南星4.5克 威灵仙9克 炙地龙6克 新红花3克 嫩桑枝12克

三诊:11月26日。左髋关节筋络,酸痛已除,步履蜷屈亦见正常,仍觉酸楚少

力,纳谷不馨。再予清彻余邪,悦胃和络治之。

处方:炒牛蒡子9克 炙僵蚕9克 白蒺藜9克 全当归9克 川牛膝9克 川续断肉9克 川独活4.5克 制半夏4.5克 炒广皮4.5克 焦建曲9克(包) 嫩桑枝12克 炒香谷芽麦芽12克

四诊:12月3日。症已向愈,多行疲劳之后尚觉酸楚少力。再以健筋和络丸剂为治。

健步虎潜丸90克,分服15天。

案十七陆,男。

初诊:1961年3月24日。

主诉:寒湿侵留已久,痹阻关节筋络,右肩酸楚较甚,举提困难,手指觉麻,左腰膝亦牵强畏冷。

诊查:苔薄腻,脉濡涩。

辨证:年将花甲,肝肾气衰,血气无以濡养筋骨。

治法:制方为醴,徐图取效。

处方:炙绵黄芪24克 川桂枝9克 白芍白术9克 全当归9克 大生地30克 川续断15克 酥炙虎骨12克 制草乌12克 青防风9克 左秦艽9克

上方药用上好高梁酒三斤浸透,每晚服30克。

二诊:6月8日。寒湿痹阻,关节牵强酸楚而畏寒。和自饮服药醴后,症关断见改善,惟近觉腰骶酸软,脉来濡缓少力。年近花甲,肝肾渐衰,督脉阳气少达。再拟益气温阳,和营通络,制方为醴续进。

处方:生熟绵黄芪12克 川桂枝9克 白芍白术9克 鹿角片12克 全当归9克 大生地30克 制狗脊9克 海风藤24克 制草乌12克 巴戟肉15克 左秦艽9克 仙灵牌15克

上方药用上好高粱酒三斤浸透,每天饮服30克。

案十八裘童,8岁。

初诊:1962年3月22日。

主诉:堕跌后右臂肘肱骨下端髁上折碎移位。

诊查:筋脉血管俱伤,瘀血凝聚,蔓肿疼痛,不能动弹,关节伤剧畸形。

治法:先为按捺正复,敷缚化瘀。

处方:荆芥6克 防风6克 焦山栀9克 小生地12克 炙地鳖虫6克 制南星4.5克 苏木屑6克 泽兰叶9克 京赤芍9克 留行子9克 煅自然铜12克(包) 炙乳香3克 单桃仁9克 万灵丹一粒(包)

二诊:3月24日。右臂肘肱骨下端髁上折碎移位,正复后瘀血略化,肿痛四散,引及肩骱手指,不能动弹,关节伤剧。再以化瘀消肿,续骨息痛。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制南星4.5克 川独活4.5克 小生地12克 京赤芍9克 泽兰叶9克 片姜黄4.5克 留行子9克 煅自然铜12克(包) 骨碎补9克 乳香炭没药炭各3克 粉丹皮6克 单桃仁9克

三诊:3月27日。右臂肘肱骨踝上折碎移位,正复后瘀血渐化,肿痛亦减,指节感有酸麻。再拟活血舒筋续骨。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制南星4.5克 忍冬藤12克 京赤芍6克 小生地12克 泽兰叶9克 片姜黄4.5克 留行子9克 自然铜12克(包) 骨碎补9克 炙乳香3克 单桃仁9克

四诊:4月5日。右臂肘髁上折碎,渐趋凝结,肿痛见减,骨骼畸形亦已平复,手指酸麻已瘥,再拟活血舒筋壮骨。

处方:青防风4.5克 炙地鳖虫6克 大丹参9克 川独活4.5克 川续断肉9克 制狗脊12克 泽兰叶9克 片姜黄4.5克 炙甲片4.5克 煅自然铜12克(包) 伸筋草12克 单桃仁6克 生甘草1.5克

五诊:4月12日.骨折已基本接续,疼痛已微,功能亦增,改服散剂。

案十九陈,女,24岁。

初诊:1958年2月5日。

主诉:左小腿胫腓有中下段骨折,已经石膏固定两余。据述摄片复查尚未接续。

辨证:现在肿势虽退,胫骨酸软无力,逾期不能接续,体力衰弱所致。

治法:勉拟和血生新,健筋壮骨,以冀挽回。

处方:全当归9克 炙乳香3克 大川芎3克 怀牛膝12克 川续断12克 泽兰叶4.5克 炙地鳖虫6克 骨碎补4.5克 粉丹皮4.5克 云茯苓12克 嫩桑枝12克 煅自然铜12克

二诊:2月8日。胫腓骨折,敷缚固定服药以后,骨骼略较平整,再守前法进退。

处方:全当归9克 炙地鳖虫6克 大川芎3克 焦白术6克 炙乳香3克 泽兰叶4.5克 怀牛膝12克 川续断肉12克 骨碎补4.5克(去毛) 粉丹皮4.5克 云茯苓12克 嫩桑枝12克 煅自然铜12克

三诊:2月14日。逾期骨折,经双层夹裹敷服治疗,已有接续之象。小溲时常浑浊。再拟培本固元,活血壮骨为治。

处方:炒党参6克 怀牛膝6克 大川芎3克 焦白术6克 炙乳香3克 泽兰叶4.5克 全当归6克 川续断肉9克 骨碎补4.5克 福泽泻9克 嫩桑枝12克 煅自然铜9克

四诊:2月21日。骨折两月后,再行整骨敷夹,现在已经平整,接续之象可见。小溲浑浊较清。原意出入。

处方:全当归9克 炒党参9克 怀山药9克 焦白术6克 川续断肉12克 炒泽泻 12克 淮牛膝12克 骨碎补4.5克(去毛) 大川芎3克 云茯苓12克 嫩

桑枝12克 煅自然铜12克

五诊:2月28日。左小腿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施治以来,现已基本接续,惟体力素弱,再以调养为治。

资生丸60克,健步虎潜丸60克,分七天开水吞服。

案二十马童,11岁。

初诊:1962年11月30日。

主诉:重压倾跌,左臂桡尺骨折碎移位。

诊查:骨锋穿破肌肤,外则流血颇多,内则瘀血凝聚,蔓肿疼痛,不能动弹。头面亦有破伤肿痛,头晕神疲,伤势颇剧。

治法:深虑有化脓之变,先为正复止血。

处方:荆芥(炒)6克 防风6克 焦山栀9克 小生地12克 炙地鳖虫6克 大丹参9克 西赤芍6克 忍冬藤12克 粉丹皮4.5克 上血竭3克 蒲黄炭9克(包) 白茯苓12克 省头草6克 生甘草1.5克 单桃仁6克

二诊:12月3日。左前臂桡尺骨折碎移位,肌肤穿破,治后创口流血已止,肿痛仍剧,不能动弹,头面肿痛略减,眩晕较瘥,再拟化瘀生新和息痛。

处方:荆芥6克 防风6克 焦山栀9克 小生地12克 炙地鳖虫6克 制南星4.5克 大丹参9克 忍冬藤12克 西赤芍6克 粉丹皮4.5克 煅自然铜12克(包) 骨碎补9克 上血竭3克 生甘草1.5克 单桃仁9克

三诊:12月9日。左前臂桡尺骨折碎移位,已较平正,创口未敛,瘀血较化,肿痛较减,头面青紫肿胀渐消,头晕已除。再拟化瘀生新,清营续骨。

处方:炒荆芥6克 焦山栀9克 小生地12克 炙地鳖虫6克 大丹参9克 制南星4.5克 忍冬藤12克 西赤芍6克 炒广皮4.5克 香白芷3克 骨碎补9克 上血竭3克 单桃仁9克 生甘草1.5克

四诊:12月14日。左前臂桡尺骨折碎移位,较前平正,创口渐敛,瘀凝肿痛减,头面青紫肿胀已退。再拟活血生新,续骨息痛。

处方:炒荆芥6克 全当归6克 小生地12克 炙地鳖虫6克 大丹参9克 制南星4.5克 忍冬藤12克 西赤芍6克 粉丹皮4.5克 煅自然铜12克(包) 上血竭3克 生甘草1.5克 单桃仁6克

五诊:12月9日。左前臂桡尺骨折碎移位,已渐凝结,创口亦已收敛,肿痛逐减。再拟活血生新续骨。

处方:全当归6克 炙地鳖虫6克 川续断12克 大丹参9克 大生地12克 制狗脊12克 忍冬藤12克 西赤芍6克 片姜黄4.5克 煅自然铜12克(包) 上血竭3克 生甘草1.5克 单桃仁4.5克

六诊:12月26日。左前臂桡尺骨折碎,创口已经平复,肿痛续减,移动握物尚觉酸楚牵掣。再拟和血壮骨舒筋。

处方:全当归6克 大丹参9克 大生地12克 制狗脊12克 焦白术4.5克 忍冬藤12克 西赤芍6克 片姜黄4.5克 煅自然铜12克(包) 上血竭3克 伸筋草12克 生甘草1.5克

七诊:1963年1月3日。左前臂桡尺骨折碎,基本接续,和气血周流尚未通畅,举动提 握尚觉酸楚少力。再拟活血舒筋续骨。

处方:全当归6克 焦白术4.5克 川续断肉12克 川独活4.5克 制狗脊12克 泽兰叶9克 自然铜12克(包) 片姜黄4.5克 新红花1.8克 伸筋草12克 炒桑枝12克

八诊:1月2日。骨折基本接续,疼痛已除,转动握物略觉酸楚少力。改服麒麟散,续诊两次后,功能基本恢复。

案二十一顾,男,30岁。

初诊:1959年2月28日。

主诉:受伤五天,右后肋部疼痛颇剧,妨于呼吸转侧,经内服七厘散及外贴伤膏,其痛日增,兼有咳呛气促,腑行不畅。

诊查:于7、8、9肋处,按之有骨擦声,苔薄腻,脉弦略紧。

治法:先拟以瘀顺气,和络息痛。

处方:当归尾12克 炙地鳖虫9克 大丹参9克 炙乳香没药4.5克 制香附9克 橘红橘络各3克 桃仁杏仁各12克 旋覆花9克(包) 白芥子4.5克 降香片2.4克 参三七粉2.4克(吞) 黎峒丸一粒(吞)

外敷化瘀续骨折,纸折衬垫用多头带扎缚。

二诊:3月3日。右后肋骨折断,经敷、服药后,瘀阻较化,呼吸略畅,伤外略形高突,断骨作声尚存,咳呛掣痛,夜寐少安。再宗前意,少佐宁神之品。

处方:当归尾12克 炙地鳖虫9克 大丹参9克 炙乳香4.5克 桃仁杏仁各12克 橘红橘络各3克 旋覆花9克(包) 延胡索4.5克 降香片2.4克 上血竭3克 炙远志4.5克 抱茯神4.5克

三诊:3月6日。右后肋折断,作声已减,呼吸咳呛疼痛亦缓,夜寐仍然不宁。再予化瘀理气,和络宁神治之。

处方:当归尾12克 炙地鳖虫9克 大丹参9克 炙乳香4.5克 桃仁杏仁各12克 旋覆花9克(包) 泽兰叶6克 延胡索6克 降香片2.4克 小川黄连1.5克 酸枣仁9克 带子丝瓜络9克 枳壳4.5克(炙)

四诊:3月11日。右后肋骨折断,治来气瘀渐得顺化,骨骼初步凝结,咳嗽已平,疼痛亦减,夜寐略安,转侧未利。再以活血理气,续骨宁神。

处方:全当归9克 厚杜仲12克(盐水炒) 川续断肉12克 炙地鳖虫9克 延胡索6克 上血竭3克 降香片2.4克 青皮陈皮各3克 炙远志4.5克 合欢皮9克 朱灯芯三扎 桑寄生12克

五诊:右后肋折断经治四次,骨骼基本接续,咳嗽转侧虽已不作声,仍有掣痛,夜寐未宁,纳宁不馨。再拟和血调气,宁神悦胃。

处方:全当归9克 赤芍白芍各9克 大丹参9克 川续断肉9克 延胡索6克 制香附9克 仙半夏4.5克 佛手片6克 谷芽麦芽名12克 北秫米12克(包) 抱茯神12克 朱灯芯三扎

六诊:肋骨折断接断未固,转侧俯伛已能,尚有掣痛,心悸少寐。再予和血生新,理气宁神调治。

处方:全当归12克 赤芍白芍各9克 大丹参9克 炒杜仲12克 桑寄生12克 延胡索6克 生枣仁熟枣仁各6克 淮小麦12克 炙甘草3克 大红枣3克 玫瑰花2.4克 朱灯芯三扎

七诊:肋骨折断接续渐坚,疼痛已止,转侧较利,夜寐亦安,起坐微觉头晕。伤后体弱,再调气血以培其元。

处方:全当归12克 白芍白术各9克 炒党参9克 炒杜仲12克 川续断肉9克 生地12克 白茯苓12克 炙甘草2.4克 香枣仁9克 淮小麦12克 缩砂仁2.4克(后下) 二至丸12克(包)

****************************

黄浦区中心医院(石氏骨伤科)石筱山的孙子;石印山、石鉴玉。都在任....石筱山的儿子石仰山在黄浦区中心医院骨伤科(周三上午门诊),石筱山高足施杞教授在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周一、周四门诊)

石鉴玉,男,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伤科疑难杂症。1966年毕业于上海市中医带徒班,并师从石幼山教授学习中医伤科,毕业后临诊,上海市红光医院任伤科副主任,1990年调入黄浦区中医医院,任伤科副主任,1994年任黄浦区卫生局副局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