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1]祝谌予经验方[2]罗元恺经验方[3]陈可冀教授经验方

[1]祝谌予经验方[2]罗元恺经验方[3]陈可冀教授经验方

时间:2021-05-01 10:20:21

相关推荐

[1]祝谌予经验方[2]罗元恺经验方[3]陈可冀教授经验方

1]祝谌予经验方

一、诃子亮音丸

组成:诃子肉60克(生、煨各半)、苦桔梗60克(生、炒各半)、甘草60克(生、炙各半)、凤凰衣(即鸡蛋内层白色薄膜)30克、冰糖250克。

制法:将前四药共研极细末,再将冰糖置大铜锅内,加热熔化成糖稀,兑入药末,揉合为丸,如弹子大小,晾凉封储备用。

用法:每日数次,每次数丸,频频含化。

功用:宣肺亮音,利咽开窍。

适应证:外感风热、内热上蒸或过度用嗓而致急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充血。症见骤然发音不出或声音嘶哑、咽干不适。

二、四藤一仙汤

组成:海风藤20克、络石藤15克、鸡血藤30克、钩藤10克、威灵仙10克、生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饭后服。

功用:祛寒除湿,散风通络。

适应证:风寒湿痹,气血阻滞而症见关节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行动不便,近之则痛剧。常见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风痹加防风、秦艽;寒痹加炮附子、细辛;湿痹加防己、晚蚕砂;热痹加紫血散;关节变形加大蜈蚣、白僵蚕。

三、健脾益肾退肿汤

组成:生黄芪30克、防己10克、生白术15克、桂枝10克、茯苓20克、车前草30克、旱莲草15克、川萆 15克、石韦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用: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适应证:面部或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乏力神疲,腰膝酸软,肢端不温,面白舌淡,脉来细弱。

四、芩连四物加味汤

组成: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用:养血平肝,调和冲任。

适应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属于血虚肝旺,冲任失调者,症见烘热汗出,每日数次,心烦易怒,口咽干燥,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淡或红,脉细弦。

五、促孕基本方

组成:广木香30克、当归30克、益母草90克、赤白芍各30克、川芎30克、五味子30克、女贞子3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30克、车前子30克、覆盆子30克、韭菜子30克、蛇床子20克、川续断60克、紫河车60克、肉苁蓉60克。

制法: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0克。

用法:每服1丸,每日三次,白开水送服。

功用:补肝肾精,调经促孕。

适应证:男女不育症属肝肾精亏,气血不调者。男子精液常规可见精子数量减少,活动度低下;妇女可因子宫发育不全、卵巢功能低下或输卵管炎性阻塞而久不受孕。后者可去川芎加羌活30克、菖蒲30克、路路通30克。本方亦可治疗妇女产史不良、习惯性流产等。

[2]罗元恺经验方

一、滋肾育胎丸

组成:菟丝子、川断、阿胶、桑寄生、党参、白术、吉林参、杜仲、巴戟、熟地、首乌、鹿角霜、杞子、艾叶、砂仁。

功能:补肾健脾,养血培元,固气安胎。

主治: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和滑胎(习惯性流产)。症见孕后腰酸,小腹下坠,绵绵作痛,或阴道少量下血,色淡或淡黯,质稀。或屡孕屡堕者。全身症状可见口淡,纳差,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面部黯斑或眼眶黯黑,舌淡或淡黯,苔白,脉细滑或沉细略滑,尺脉较弱。

用法:炼蜜为丸。每服6克,每日3次。淡盐水送服为宜。胎漏、胎动不安者,服药至孕3个月左右。滑胎者,孕前服药3~6个月,预为调治,孕后继续用药3~4个月,以防再次流产。用药期间忌服生苡仁、绿豆、萝卜。孕后宜卧床静养,勿房事,避免劳累。

方解: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病机,主要关乎肾脾、冲任、气血。“胞脉系于肾”,“肾以载胎”,“肾旺自能荫胎也”。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耗损,房劳、堕胎,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为流产之主要因素。而脾虚气血不足,胎失所养,也是流产的病机之一。本方以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巴戟补肾固冲;人参、党参、白术补气健脾;熟地、枸杞、首乌滋阴养血;阿胶、艾叶、鹿角霜固冲任止血;砂仁理气调中。其中菟丝子其性平而味甘辛,能平补肾阴肾阳,补而不燥,滋而不腻,为安胎首选药物。配人参和党参之补气健脾,益气生血,肾脾合治,先天与后天并重,故能巩固胎元。

辨证要点:证属肾虚或肾脾两虚。以腰酸,小腹下坠、隐痛,或阴道少量下血,色淡,头晕,口淡等为主症。无实热之证候表现。

按语:本方是罗氏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验方。1981年通过专家鉴定,由广州中药一厂生产。1983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对胎漏、胎动不安和滑胎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对肾虚型不孕、不育、月经不调等也有良效。

二、田七痛经胶囊

组成:田七末、醋炒五灵脂、蒲黄、川芎、延胡索、广木香、小茴香、大梅片。

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温通止痛。

主治:经行腹痛,属气滞血瘀,或寒凝血脉。并治胃脘痛之属气滞者。

用法:每服3~6枚,每日3次。经前3~5天始,连用7天。治疗痛经宜使用3个月经周期。痛经严重者可在经前2周开始用药至月经来潮。

方解:痛经多因于瘀。瘀阻胞脉,经血不得畅下,不通则痛。瘀血可由气滞、寒凝所致。故经行腹痛一症,以气滞血瘀、寒凝血脉之证候最为常见。本方以蒲黄、五灵脂、田七活血化瘀止痛;木香行气止痛;延胡行气活血,亦有止痛之功;小茴香温经散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梅片芳香开窍,其性走窜,引药入于病所。全方活血而不伤正,祛瘀而不留邪,止痛效果确切。蒲黄、田七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有助于经血排出,使瘀血得去,通则不痛。

辨证要点:证属气滞血瘀或寒凝血脉。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绞痛或冷痛,经行不畅,色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则痛减,胸胁、乳房胀痛,或恶心呕吐,汗出,肢冷。

按语:本方是罗氏治疗痛经的经验方。1984年通过鉴定,由广州敬修堂药业公司生产。荣获广州市科委三等奖。对气滞型胃脘痛亦有良效。

三、二稔汤

组成:岗稔根30~50克,地稔根30克,党参20~30克,白术15克,桑寄生15克,制首乌30克,熟地15~20克,棕炭10克,赤石脂20克,续断15克,甘草9~15克。

功能:补气摄血,固本止崩。

主治:崩漏,因脾虚不能摄血,经血暴下如崩,头晕,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虚大。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方解:岗稔、地稔均为华南地区的草药,性味甘涩平,补血摄血而止崩漏;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补气以摄血;桑寄生补肝肾而益血,续断益肝肾而止崩;熟地滋肾养血,首乌养肝肾而益精血,并温敛止血,滋而不腻,补而不燥;棕炭、赤石脂敛涩止血,以收塞流之效。

辨证要点:脾虚冲任不固,统摄无权,不能制约经血,而致暴下不止。阴道出血量多,色淡红,质稀,或腰酸,小腹下坠,头晕,神疲,气短,面色苍白。

加减运用:血量特多者,加五倍子10克,阿胶12克,并炖服人参(或高丽参)10克。有血块用者,加益母草15~30克。经色淡而小腹冷痛者,加艾叶15克,或以姜炭易棕炭。经色鲜红者,加旱莲草20~25克,紫珠草30克。

四、滋阴固气汤

组成:熟地20克、续断15克、菟丝子2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制首乌30克、白术15克、阿胶12克、炙甘草10克、牡蛎30克、岗稔30克、山萸肉15克。

功能:滋养肝肾,固气止血。

主治:崩漏,脾肾虚损,冲任不固,经血漏下不止。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方解:熟地、续断、菟丝子、山萸肉滋养肝肾,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首乌、岗稔、阿胶养血涩血,牡蛎镇摄收敛。全方兼顾肾、肝、脾、气血,以调理冲任,“澄源”以固本。

辨证要点:脾肾虚损,冲任不固,以致崩漏下血,淋漓不止,或暴崩之后,出血减少,而成漏下者,症见阴道出血量少,色淡红,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淡纳差,面色无华,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加减运用:出血增多者,加海螵蛸、鹿角霜、赤石脂之类固摄止血药或炭类涩血药。

五、补肾调经汤

组成:熟地25克、菟丝子25克、续断15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杞子15克、黄精25克、金樱子20克、鹿角霜15克、桑寄生25克、制首乌3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补肾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崩漏、月经不调之属脾肾虚损,冲任不固,经水失期,或经行有期但无排卵者。用法:月经净后,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方解:熟地、菟丝子、金樱子、续断、鹿角霜滋肾补肾,杞子、黄精、首乌、桑寄生养血调经,党参、白术补气健脾。使肾气充盛,血气和调,冲任得固。

辨证要点:脾肾虚损之崩漏、月经过多、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血已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淡纳差,面色无华或面部、眼眶黯黑,舌淡胖或淡黯,脉沉细。

加减运用:预计排卵期间,可加温补肾阳之品如仙灵脾、补骨脂、巴戟、仙茅之类;腰痛甚者,加金狗脊、杜仲、乌药之类;月经逾期1周以上未潮者,加当归、牛膝以通经。

按语:崩漏为妇科危重、疑难病症之一。暴崩之际,急需止血以救急,止血之后,当调经以固本。古人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步之法。罗氏根据崩漏以脾肾虚损,不能固摄冲任为主的病机,拟定“二稔汤”、“滋阴固气汤”、“补肾调经汤”三方作为脾肾虚损型崩漏在崩中、漏下及血止后各个不同阶段的基本方,通过补气摄血、养肝肾止血、补脾肾调经,循序渐进,使冲任得固,月经恢复正常。在出血期间,他认为一般不宜用当归、川芎,因其辛温动血,走而不守,用之往往增加出血。而主张用首乌、阿胶之类养血止血。兼血瘀或血热者,在出血期间可用祛瘀止血、凉血止血之法,但止血之后,仍需调补肾肝脾以调经,因冲任之本在肾,着重补肾,兼顾肝脾气血,才能巩固疗效,调整周期,促使排卵,是固本之法。

[3]陈可冀教授经验方

一、愈梗通瘀汤

组成:生晒人参10~15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10克、广藿香12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6~10克。

功能: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心梗)急性期及康复期应用促进愈合,清瘀抗栓,改善心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分2~3次口服。也可制丸剂供康复期应用,1日3次,1次口服3克。

方解:心梗塞为心脉痹阻病证,属内科急症。临床常表现为气虚气滞,血瘀浊阻,或气阴两虚,气滞血瘀浊阻,证情复杂而险恶。通常应采用标本并治、通补兼施的治法,据此以选用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及通腑化浊降逆的方药。

愈梗通瘀汤为治疗心梗之基本方剂。方中人参、黄芪并用,扶正益气生肌。因心梗时心之气血骤然受阻,需有效应用益气行气、活血通瘀、抗栓生肌疗法。人参以用生晒参或红参为好,津液亏短者可用西洋参。薛立斋云人参为“气中血药”,帅气之力既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并言党参亦可用,但个人经验以为党参平补和缓,似不能与生晒参等温补益气之效同日而语。张洁古称黄芪乃“疮家圣药”,《名医别录》亦谓可“逐五脏间恶血”,确具补气生肌之功。现代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改善心肌细胞活力,改善心肌微循环,修复损伤心肌,缩小梗塞面积之作用。

本方当归、丹参并用,调气养血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即所谓“归所当归”者。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钠更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能力及清除超氧自由基的功用。徐灵胎《本经百种录》称当归为“补营之圣药”,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血虚当得补,血滞当能通。丹参补血之力虽逊于当归,但通瘀之力强于后者,前者宜于偏热,后者宜于偏寒,而相配伍,可得通治。

玄胡、川芎并用,可增强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之功。玄胡苦辛,性温无毒,入肝经,兼入心包、肾、脾、肺四经。《雷公炮炙论》有“心痛欲死,速觅玄胡”之论,李时珍也有“妙不可言”之喻。川芎为气中血药,理气定痛而活血通瘀,抗血小板功能亢进尤好,玄胡得此,效用更彰。心梗时由于气血骤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升降失司,湿浊上泛,苔腻脉滑,纳呆呕恶,大便干结。本方大黄之用,可以通瘀、化浊阻而推陈致新。或谓心梗已有虚象,不可虚虚;临床应用表明,盲瞽不明,则不见秋毫,张仲景于“五劳虚热羸弱”之用大黄蛰虫丸的范例足以佐证临床经验之科学合理性,盖胃气和顺则五脏也得以安和。藿香辛微温无毒,通常认为系清暑药,实际上醒脾和胃,辟恶止吐,四时皆可用,《局方》论藿香正气散时就提出可治“四时不正之气”。佩兰苦辛温无毒,化湿浊而定痛。至于方中半夏之用,张仲景早有“呕加半夏”之古典医训;配以陈皮理气和中,治疗浊阻尤好,况且《本草纲目》对陈皮本有可治“途中心痛”之语。

加减运用:低血压状态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汗出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加至30克;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可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进退应用;心痛剧时,可噙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克,三七粉3克冲服;大便不畅或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克、大麻仁10克,已通畅者,可改用番泻叶10克泡当茶饮;舌暗瘀血重者,可加莪术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脉结代者,可与复脉汤或保元汤进退;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卧不安者,可加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

二、温通复脉汤

组成:党参10~15克,黄芪10~15克,柴胡10克、干姜10克、升麻10克,肉桂1,5~3克(后下),白术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净麻黄3克,细辛3~6克,制附子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益气补阳,温经散寒,提高脉率。

主治: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以加速传导,提高脉率,改善虚寒证候。

用法:水煎法,1日1剂。也可制成丸剂缓图,1日3次,1次口服3克。

方解: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以心动过缓为主要表现的病态窦房结综合证,实属“脉迟证”范畴,多由冠心病、各类心肌炎或心肌病等导致窦房结供血不足,或窦房结动脉血栓形成,窦房结的激动形成或传出发生障碍所致。脉象多迟而无力,舌以淡居多,常见肢体发凉、喜暖恶风之虚证、寒证特点。重者感足心如有风吹,夏仍厚衣重被,背腹亦凉,以“阴盛则寒”、“阳虚则阳气不达四末”而遇寒骨节酸痛。平素则乏力肢重,胸闷气短,时作眩晕,甚则晕厥。本方由保元汤、补中益气汤及麻黄附子细辛汤三方合方组成,旨在针对上述心、脾、肾之气虚、阳虚特点,温通心阳,温运脾阳,温补肾阳以使脏腑阳气及血脉运行复常,起到劳者温之、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功效。保元汤出《景岳全书》,由参、芪、桂、草组成,温补阳气。重者可用人参,轻者可用党参。参、芪补肺脾之气,甘草补胃气,肉桂温肾气,补命门,四药相伍,可使内外上下之气皆得温补,对于虚劳损怯,自是好方。补中益气汤出李东垣之《脾胃论》及《内外伤辨惑论》,本方补气升阳,对于脉迟亦佳,方中参、芪、草固在保元汤中亦备,方中又有升麻、柴胡,升腾清阳之气;当归补血,陈皮理气,白术健脾,配伍应用,对于乏力肢重懒倦和中气不足尤好。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伤寒论》,原治少阴病初起而脉沉或脉微细但欲寐者,此等患者平素肾阳虚,附子助阳温肾,细辛温经散寒,麻黄原为散表寒,此则借助其辛苦温药性,鼓动心脉,提高脉率。以上三方,均有助阳益气、消散阴寒、补虚纠偏之功用,故疗阳气不足,脉迟不及,可以取效。本方加干姜者,盖取干姜辛热之性,入心、肺、脾、肾诸经,加强温中逐寒、回阳通脉力量,治疗脉迟、脉沉、脉微及肢冷、喜暖等症均有佐助。《医学入门》保元汤中有生姜,以其温里力弱而改取干姜。

加减运用:温而化燥,口干者可伍石斛30克、知母、黄柏各6~10克,以制其燥,欲其温阳益气而不助火;有血瘀症象者,可加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以活血通瘀;有咽干、牙痛“上火”症象,不宜用大辛大热药者,药量酌减。或以巴戟天10克、仙灵脾30克、补骨脂12克温润药取代肉桂、附子及麻黄。尤其久服者,更应注意阴阳寒热消长情况。

眩晕或晕厥发作,心率减慢,可以“生脉四逆浓缩煎剂”30ml服用(相当于常用量中药一剂);畏冷明显,脉沉者,肉桂末1 5克冲服,1日2~3次;恶心、心悸等痰饮现象,可伍用苓桂术甘汤;血压高且有头晕、头痛、肢麻症状者,可酌加珍珠母30克、葛根12克、菊花12克;心悸、腹胀者,可配合灸上脘、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