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第二十五章 八百年前是一家

第二十五章 八百年前是一家

时间:2022-02-11 10:57:11

相关推荐

第二十五章 八百年前是一家

谱牒就是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一定的形式记载了该宗族历史,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旨要。>>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那么它的产生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家族制度已经形成,需要谱牒来记录它内部的血缘关系;二是文字已经产生,并且有了简单的书写工具,如简册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文献。>>商以前还没有较为完整的谱牒,连也没有见到过。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到春秋时,谱牒相当盛行了,不过由于这种东西并非专门著作,不能登大雅之堂,传到今天的连一种也没有。较为完备、成熟的谱牒形成于西周。>>周代谱牒现在虽然亡佚干净了,但汉朝人看见过,对它的内容和形式作过一些描述,战国以后成书的《周礼》、《礼记》对它有片断的论述:关于谱牒的内容,要 记录族众的忌、讳。讳是名字,忌是哪一天死的。族众生子,要记某年、某月、某日生,自然还要记是谁之子。族人有谥者要记其谥。有谥的族众,当然只能是诸 侯、卿大夫了。>>关于谱牒的形式,从桓谭说的“旁行邪上”一句话来推测,应是一种表格,父辈名讳居一格,子辈名讳居一格,子子孙孙按辈 份各居一格,叫做“旁行”。父统诸子,子系于父,谁是谁之子,谁是谁之父,一目了然,叫做“邪上”。在各人的名讳下注明生卒年月日及配偶、谥号等。这样, 就把一个家族从始祖到现在的所有血缘关系都记载得清清楚楚了。>>谱牒在历史上曾经兴旺过一阵子,后来随着宗法式家族制度的瓦解而消亡 了。东汉末年到魏晋之际(公元200~300年)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形成后,谱牒又再次盛行起来,不过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西周春秋时的谱牒不同了。这时称之 为“谱牒”的文献,主要有三种形式:家传、家谱、簿状谱牒。>>家传主要用于表彰对家族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的功绩,显示家族的身份。以 家传为基础,以家族的世系为脉络,把包括名人和非名人的所有族众贯串起来,注明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这就是家谱了。簿状谱牒,又叫作《百家谱》、《东南 谱》、《十八州谱》、《天下望族谱》、某郡望族谱等。家传、家谱都是私家撰述,不具法律效力,必须有一种得到朝廷认可的官撰的谱牒,才能据以确定谁是士 族,谁是庶族,才能据以选官、论人和通婚。官修的谱牒不是某一姓的家谱,而是全国或某一郡所有士族家谱的汇编或选编,所以叫作“百家谱”(百指约数)等。 在这种官撰的谱牒中,把天下所有士族的姓氏、郡望都列进去,每姓士族又都详细列其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这就是簿状谱牒。>>东晋 时门阀士族制度充分发展,士族、非士族要根据谱牒来确认,人们入仕做官通婚要根据谱牒来认定门阀的高卑,谱牒之学甚至成为一种专门学问,有专门的人 从事研究。隋唐废中正、兴科举,朝廷用人主要根据考试成绩,不再完全依据士族的门第出身,士族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权,士族这个头衔只是一种社会身份的体 现了。宋以后,随着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家谱成为维系家族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修家谱的风气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在农村中,可以说既没有无谱之 族,也没有无谱之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