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我们揪出了「投稿指南」的幕后黑手!

我们揪出了「投稿指南」的幕后黑手!

时间:2018-06-27 07:19:31

相关推荐

我们揪出了「投稿指南」的幕后黑手!

6月,我的大学生涯即将过去二分之一。

那时候我既对专业课程提不起兴趣,也不喜欢混社团学生会。我没去拓展自己的爱好也没考过一个额外的证书,大学履历一栏干干净净。

在学校整天最忙的事情是谈恋爱、上课、赚钱、幻想未来……

是的,我当时对未来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和规划,仅限于“幻想”。

幻想如果两年后运气好的话,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厉害的自媒体人,或者再不济也能去家乡的报社当个小编辑。

虽然幻想毫无现实根据,但我就是觉得以后大概是要和文字打交道了,坐办公室的那种,赚多赚少都不寒碜。

幻想第一次落地,缘于《新闻编辑课》老师在期末布置的一次小组作业:

“注册一个自媒体账号,并更新(至少)一篇推送”

我当时为了偷懒省时省力,把尘封两年的公众号「投稿指南」拿出来营业。

当时「投稿指南」上面并没有什么内容,仅有的500个粉丝,也还是我拉上家人朋友帮忙转发才凑出来的。

大家交的都是新闻评论或者通讯,我特么交了篇约稿函资讯……可能是因为上交的作业足够奇葩,第二天上课我被老师“请”上讲台分享我的设计思路和运营情况。

尽管当时心里虚到发毛,但我还是故作淡定地套用着相关的专业词汇瞎扯了起来,说了一堆听上去可能头头是道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实际上全是废话的那种东西。

……

我记得很清楚,当老师她得知投稿指南有500个粉丝的时候,她用略带一丝惊讶的口吻说,“那你抓住了公众号的红利期。”

我没有什么运营思维和概念,记得「投稿指南」刚有500个粉丝的时候,我在脑子里浮现了一个很中二的画面,500个人全站一块儿,一定是黑压压的一大片,相当壮观。

我甚至骄傲地想过,以后找工作一定要在简历里加粗写上:

曾独立运营过一个叫做「投稿指南」的公众号,积累粉丝500余人。

那次时隔一年半的更新之后,我决定重新把「投稿指南」捡起来。也可能是因为那次在讲台上硬着头皮地胡侃,忽然间让我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尝试一下的事情。

虽然当时我不懂运营、也不会排版,对做自媒体的很多意识还停留在想当然的层面,但我还是决定先做着看,能不能成再另说。

不过这次我为了避免三分钟热度和半途而废,事先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内容的方向,给自己设定了目标预期。

第一个目标就是先让大家记住「投稿指南」。

因为当时同领域账号在内容上做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甚至很多账号名称id也十分雷同。

要和其他账号区分开来,就必须有自己的辨识度。

于是我在内容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邀请知乎变先生在「投稿指南」开一个“写手说”的栏目。

虽然我没见过变先生本人,甚至连微信都没加过,支付稿费的方式还都是通过他的公众号打赏,但我们合作了很久,一直到我们组了编辑团队才结束。

我跨出的第二步是引流。

那时候跟着知乎上万赞的答案去学涨粉,学到最后发现自己成了他的粉;

按照他们的路子在简书上找人宣传,差点害得人家账号被封;

在朋友圈做转发裂变,第一笔投入扔进去连个响都没听着;

加了上百个社群做推广,最后被T到怀疑人生……

粉丝增长的局面没打开,倒是涨粉过程中认识了许多做运营的“大佬”,他们嘴上时常挂着百万级的大项目,朋友圈发的却是比为微商还要微商的广告。我只想涨粉,但他们给我聊的永远是看不见的机遇和风口。

后来走了很多弯路才发现,按照别人的模式去实现粉丝增长,就像是去做一道选择题。

运气好点,你能把摆在面前的选项一个个带入问题中进行验证、试错,找出最终答案;

运气差点,你把每一个选项试了个遍,最后发现这本身就是一道错题,答案并不在选项之中。

即便是那人再怎么拍胸脯、言之凿凿地告诉你这是“正确方法”,但唯独对你不奏效。

我思考过,公众号那么多,粉丝凭什么要选择关注你?

这个选择一定是双向的。你立足于你做的领域编排内容传播出去,在社交媒体上去筛选你的目标人群;而与此同时你的目标人群也将兴趣需求和你所能提供的内容进行匹配,来决定是否选择你。

模式和套路可以复制,甚至需求也可以引导,但坑还得自己去踩。

或许是因为突然开了窍,自那之后,「投稿指南」迎来了第一段快速增长期。

成长方向和思路愈发清晰的同时,它也给予了我最热烈的反馈。

我甚至得意地想,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老子大三还需要参加什么双选会啊,等我明年开家公司杀回学校选学弟学妹。

……

这段顺境得来实属侥幸,以至于让我把运气误认为能力,以为自己只需要稍微努一点力,就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成绩。

人在过分得意的时候,生活的重锤往往会把你砸得措手不及。

去年5月底开始,微信公众号频繁改版,阅读量也跟着缓步下跌。而原本最主要的增长渠道也在那段时间逐渐失效……

7月初刚转型过来,按照以往的经验去做内容也都连连遇冷。

正好那段时间左手受伤做了手术,五个指头四个缠了纱布,不能打字也不能用电脑,推送也没法保持更新。回老家呆了三天,就顺着父母的意思回到成都,准备暑假留校准备考研。

因为之前并没有将考研纳入自己的规划之中,进度已经落下好大一截。回到学校的时候,自习室、图书馆位置已经没了位置,我和室友只能去食堂找座位复习。

室友对我说,没事儿,过不了多久这里面就会有人熬不住提前收拾回家的,到时候咱们就有位置了。

结果最先熬不住的人是我,留校两周之后,备考生活便潦草结束。

那段时间我无比悲观,复习计划乱成一团糟,「投稿指南」转型后的数据也差得一塌糊涂……

倒不是因为我当时太把它当回事儿,甚至现在我也能接受它立马垮掉,毕竟我本来就什么都没有。

而是那时候太迷信自己的选择,过于自以为是,到头来却被狠狠上了一课。

那种落差,是会让人怀疑自我的。

我好几次半夜睡着了翻身压到缠着纱布的手,从指间传递过来的那种痛感让人瞬间清醒。墙上的钟在黑暗里滴答滴答,看过去却只有模糊的轮廓,我那会儿多想它能立马疯跑几十圈,好让这不如意的日子早点结束。

后来,手上的伤后来半个月就好了,但是那种迷惘、困惑、自我怀疑却一直持续了很久。

有段时间我老喜欢对自己说:慢慢来,时间还长。

直到后来面临很多选择和机会的时候,我才发现一次一次给自己重复“慢慢来”这种心灵鸡汤没什么卵用,只会变成懒惰和拖延的借口。

就像我用了一年ppt作封面图,不是因为ppt好用,而是懒得去学ps……

什么都没去改变,水逆期才会一直延续。

我懒得写东西,所以越写越差。

我懒得去学习新技能,所以面对新情况总是无力招架。

回顾「投稿指南」的第二年,我时而悲观地觉得一切像是在原地踏步,时而乐观地幻想这或许该是爆发前的平静。

在两种不稳定的心态中不断切换之余,我总会问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到底在哪?

虽然我也给不出明确答案。

但我知道意义绝不只是我们能接到广告赚到钱,当我收到粉丝朋友在后台类似“夏夜xx,我赚到第一笔稿费啦!”、“青野/小慧儿,这篇写得真好!”这样的留言的时候,我也确实能感受到比赚广告费更真实的幸福。

这种幸福感也一度在我们做原创的时候得到延续,虽然看上去原创内容并不总是讨喜。像曾经的“写手说”、“指南信箱”这些有趣的栏目最终因“数据差”而结束,但它们的更迭的确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那个曾被认为是赶上红利期才拥有500粉丝的「投稿指南」,终于在红利殆尽之后成长为100,000粉丝的「投稿指南」。

虽然绝大多数粉丝早在第一年就完成积累,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第二年,让他们留在了这里。

两年过去了,感谢每一个包容我们“恰饭”的粉丝;

感谢每一个给我们点击在看、转发、赞赏的粉丝;

也感谢那些曾经在这里驻足,最后走着走着消失不见的粉丝……

最后想说,留下来的各位,如果可以,请和我们一起去见证指南的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在这条路上,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心存热爱,还未放弃。

文字丨夏夜飞行

「投稿指南」幕后

- END -

扫码和我做朋友吧,求你了

投稿指南,一个写作者的聚居地。

投稿指南公众号成立一年半,目前由三个在校学生一起运营。我们希望让更多趣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在这里,你可以查阅到一些征稿信息;在这里,你可以看见我们写作者自己的故事。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会陪你一起成长!

关注我们,让我们也关注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