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吴建华:内耳眩晕症特效方

吴建华:内耳眩晕症特效方

时间:2021-11-17 21:27:47

相关推荐

吴建华:内耳眩晕症特效方

患者李某,男,56岁,因“眩晕反复发作,本次发作2天”就诊。患者5年前,不明原因地突发眩晕欲仆、恶心呕吐等症,急诊到西平县医院诊治,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内耳眩晕症,住院7日症状才得以缓解。嗣后,每隔1至2个月症状就发作一次,用药约5至7日症状才能控制。现症:头晕目眩,不能起立,起则加重,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胸脘痞满,心悸怔忡,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滑。辨证:痰饮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法:健脾化饮,祛痰开窍。方拟茯苓泽泻汤加减:茯苓20g、泽泻20g、桂枝15g、白术15g、石菖蒲20g、远志10g、川芎15g、葛根20g、枳实15g、甘草10g、生姜10g,水煎服,每日1剂。

3剂后,眩晕及呕恶明显减缓;继服7剂后,患者所有症状消失,舌脉恢复正常;经随访1年,患者未再发作过。

体会:内耳眩晕症(也称美尼尔氏综合症或梅尼埃病)是因内耳膜迷路积水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特征是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剧烈的眩晕,并伴有耳鸣耳聋及恶心呕吐之症。该病常有明显的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间病人睁眼、起立或转动头部则症状会加重,大多数病人闭目静卧,头部和身体都不敢转动。内耳眩晕症属中医“眩晕”范畴。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但由水湿痰饮所致者比较常见。《丹溪心法》曾提出“无痰不作眩”,辨治主张以“治痰为先”。恣食肥甘油腻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水湿聚生痰饮,痰湿交阻,则清阳不开,浊阴不降,发为内耳眩晕症。

茯苓泽泻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十八》,是仲景原为饮阻气逆所致"吐而渴欲饮水者"而创制的方剂。其实,本方系由两个治疗水饮痰湿型眩晕的苓桂术汤与泽泻汤合方加生姜组成。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为治疗痰饮眩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起则头眩、胸胁支满、心悸呕恶、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泽泻汤健脾益气、降浊利饮,用于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所致之头目昏眩的病证,故仲景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二方合用后,升清降浊,相辅相成,互增疗效,加生姜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加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加川芎、葛根辛温上行升提清阳,加枳实苦凉降浊。行医多年来,笔者应用茯苓泽泻汤治疗多例内耳眩晕症患者,多取得良效,以致每见内耳眩晕症患者即拟此方加减用药。笔者的拙文“仲景茯苓泽泻汤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曾刊登于11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文中讲述了茯苓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真实过程,各位老师可参看一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