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长城研究 | 西陲巨防——肃州西长城

长城研究 | 西陲巨防——肃州西长城

时间:2023-08-01 11:56:15

相关推荐

长城研究 | 西陲巨防——肃州西长城

文/王刚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悬壁长城南侧关于肃州西长城的修建,《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的中部,有咽喉地带之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早在汉代已被发现,当时设玉石障,五代时设天门关。明洪武五年冯胜“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路必由此”,因而选址建关。《重修肃州新志》记载:“明初宋国公冯胜略定河西,截敦煌以西悉弃之,以此关为限,遂为西北极边,筑以土城,周二百二十丈,高二丈余,阔厚丈余。址倚关坡,不能凿池。”这座土城的修筑,奠定了嘉峪关在明代西北防御、边疆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嘉峪关这座城池的基础,现今,我们看到嘉峪关内城6米以下黄土夯筑的长城即为初筑的土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关关楼,并在城门外增筑坚固之重关,关楼三层,加高城墙,增修外围罗城,城外添堑壕暗道及梅花桩。《敦煌杂钞》载:“弘治七年(1494年),以土鲁番叛,闭关绝西域贡。弘治八年,巡抚许进出关,入哈密,土鲁番遁去。兵备道李端副使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明正德元年﹙1506年﹚八月,升任兵备副宪李端澄按嘉峪关关楼式样、规格监修东西光化、柔远二楼,次年落成。同时修建官厅、夷厂等附属建筑。现存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嘉峪关碣记》碑,详细记载了李端澄监修东西二楼和关内附属建筑之事:“正德改元,丙寅秋八月,钦差整饬肃州等处,兵备副宪李公端澄,遵成命起盖东西二楼,暨官厅、夷厂、仓库,今年丁卯春二月落成”。并对嘉峪关楼的壮丽和重要作用做了形象的描述和概括:“磨砖砌就鱼鳞瓦,五彩装成碧玉楼。东通山海名威显,西阻羌戎第一州。”“嘉靖十一年七月中,大学士翟公行边,至肃州时,兵备李涵任肃,偕诸公卿悉至嘉峪。明年,平崖公简命辽东,太仆卿翟公以前议修边一事经公未成,遂以平崖公改陕西左参政,任肃,以总理长城之事。于是,李公与分守参将崔麒画地经营,乃调凉州卫指挥蔡纪、山丹卫指挥经纲、肃州卫指挥梅景,三人分计工程,各督乃事。平崖公时犒赏之,三军踊跃而边墙遂成矣。南自讨来河,北尽石关儿,其延三十里。”又于长城外添筑外墙、远墙各一道,截断断山口,堵塞间道,东北与野麻湾堡接连。至此,一座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而又完美的古代军事城堡在嘉峪山建成,使关城的防御更加严密。

西长城暗壁北段

西长城暗壁段东侧关城南翼长城起于讨赖河墩(原西路军将领魏传统因其险峻,又为明长城西端起点的第一座烽火台,为其题名“万里长城第一墩”)。墩南是高达八十余米的讨赖河崖体,墩北长城矗立于空旷戈壁之上与嘉峪关外城相接,遥望似一堵铜墙铁壁横锁戈壁大漠,故名为“明墙”。关城北翼长城由关城“闸门墩”起,沿嘉峪山内侧向北延伸至石关峡堡,这段长城隐藏于嘉峪山山脚下,使绕过关城之西来敌很难发现有此坚固屏障,故美其名曰“暗壁”。石关峡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是古时唐、宋时期玉门关东迁之所在。为此,在石关峡口南、北两侧沿山脊之上至山顶分别加筑长城(峡口南、北两侧长城沿山脊而上,两段长城似两支张开的臂膀倒挂于陡峭的山崖之上,又被称作“断臂(壁)长城”和“悬臂(壁)长城”),与石关峡堡、“暗壁长城”紧密相连接,并在石关峡内设石关儿营,将石关峡谷扼守得严严实实,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墙”、“暗壁”的建成为嘉峪关增添了一双铁翼,使嘉峪关更好地发挥“边陲锁钥”的功能与作用。明弘治十年(1498年),甘肃参将彭清驻守甘肃,征集民工在西起野麻湾堡,东到新城堡、下古城,跨讨赖河至暗门修建了肃州北长城,以拒鞑靼于漠北,使关防更加严密、完整。

嘉峪关碣记

西长城明墙段西侧

西长城三墩肃州西长城由嘉峪关管辖,“嘉峪关堡,所管边墙二截,南自讨赖河岸,北至野麻湾界止,长三十五里”。明、清两代在西长城沿线筑有很多堡城和烽燧,与长城交相呼应、紧密相连。东有安远寨堡,关东北有野麻湾堡、新城堡,关南有塔儿湾堡,西有红泉堡、双井子堡,北有石关峡堡、石关儿营、寺﹙十﹚营庄子堡,堡城分布非常严密,一路沿长城分布于城墙内,一路分布于城墙外的险要隘口。在堡城周围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墩台烽燧,以观测敌情,传递信息。《重修肃州新志》载:“嘉峪关所管辖腹里境边外墩台三十九座,新城堡所管辖腹里沿边墩台一十八座,境外墩台一十三座。”嘉峪关关外有大草滩墩、石烟墩、黑山儿墩、头墩山墩、三墩山墩、五墩山墩,关东有二里半墩、大沙河墩、十里墩﹙土腰墩﹚、十五里墩、安远寨墩、拐坝桥墩,关东北有边山墩、断山口墩、大岩泉墩、神仙墩、野麻湾后墩、寺(十)营庄子北墩、梧桐墩、沙岗墩、泛沙泉墩、狼心窝墩。此外,还有一些墩台烽燧散布于南山一带。这些堡寨、墩台充分利用天险、危崖绝壁设防,它们既可单独完成防御攻守,又能相互统一协作进行攻防,与长城防御巧妙地结合为一体,组成了一整套完整而又严密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肃州西长城从洪武五年﹙1372年﹚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经历168年的修建历史,形成了建筑坚固,布防严密的防御系统,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明王朝防御的要塞,被誉为“中外巨防”、“河西之极西”。综观这段长城的修筑过程,无不以其地理在防御中的重要性而开展,嘉峪关作为明朝西端的重要防线在历次嘉峪关外民族之间的战争中体现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城池的坚固和布防的严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