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满族习俗——满族人的鹰猎传统

满族习俗——满族人的鹰猎传统

时间:2020-05-14 04:45:53

相关推荐

满族习俗——满族人的鹰猎传统

提示:点击上方"吉祥满族"↑关注微信订阅号:@吉祥满族(微信号:jixiangmanju)中国满学会、满文书法研习会门户网站——吉祥满族,2002-

鹰猎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北方少数民族向宫廷贡鹰。大金国诗人赵秉文作诗《海青赋》赞云:“俊气横鹜,英姿杰立。顶摩穹苍,翼迅东极。铁钩利嘴、霜柳劲翻”。辽代文人写白玉爪猎捕天鹅的战斗:“白海青,不仅如鹘,既纵,直上青冥,几不可见,俟天鹅至半空,自上而下,以爪攫其首,相持殒地。”满族鹰猎习俗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清代。公园19,随着清王朝的结束,“贡鹰”的习俗也就结束了。在民间捕鹰、驯鹰、放鹰的习俗也很少见了。解放后,由于海东青濒临灭绝,但吉林省有一个打渔楼村(鹰屯),至今仍保留着满族人沿袭的鹰猎习俗。1984年后,吉林省民委、吉林省社科院在乌拉街镇政府、镇长关晓言(满族)的支持下,在韩屯和渔楼村,陆续由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三立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黑龙江电视台、《北京晚报》、《新文化报》、《长春晚报》等拍摄报道了海东青满族鹰猎习俗,向全球播放后,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海东青是一种性情凶悍的猛禽,是禽中之王。海东青又有海东青鹘、海青、海青少布、白鹰、玉雕、玉爪雕、白玉爪、青雕等称谓,其中尤以称作“玉爪骏”者最为贵重。海东青起源于唐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唐五代以后,海东青就作为满族先民向中原王朝进贡的主要品种之一。《契丹国志》记载:“女真东北与王国为邻。王国之东接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擒天鹅,爪白者尤以为异。”海东青身材虽小如鸽,但生性十分凶猛,可捕天鹅和小兽,甚至有的能捕鹿。因此,从辽代开始,女真人便把海东青作为向辽国主进贡的物品,辽国主甚至派专人到女真地索要此物。

满族鹰户捕鹰,有独特的方法和技能,俗话说:“二八月过黄鹰”,每逢这个季节,天空盘旋的鹰举目可见。特别在旧历八月份,是当地人们捕鹰的最好时机。捕鹰一般在山头处进行,捕鹰前,要叩拜鹰神,然后用细式套、用雉鸡、鸽等做诱饵,来进行捕鹰。捕到鹰后,要驯鹰。首先要“熬鹰”,把它的野性熬掉,办法是猎户要陪着它,不让鹰睡觉。接着训练它接近主人,让它能习惯地站在主人的手臂上,这一过程叫“过拳”。接下来是“跑绳”,即让它在远处听到呼叫,能习惯地飞到主人的手臂上。放鹰前,为了增强猎鹰的进攻欲望和听主人的使唤,首先采取“喂轴”,就是让它吞下用肉片裹着的麻团儿,当它吞下两三个之后,便呕吐不止,使它充饥不成,倒搭胃食,这个过程中“勒膘”或叫“甩轴”。这样,鹰的体重就能保持在1斤九两左右,使它能够达到放飞的标准了。放鹰时,主人要站在山头最高处鸟瞰。还有四、五个人拉成“一”字形排开,嘴里不停地发出“嘟、嘟、嘟”的吼声,插嘴的棍棒不停地敲打树丛,此时,居高临下的猎鹰,铁嘴如钩,双目了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沟沟坡坡。一旦发现猎物,猎鹰尾巴上长长的白公鸡尾羽上下摆动,尾铃叮叮铛铛作响,以异常迅猛的速度直扑过去,无论是山兔或野鸡,都不如它的飞翔速度,无一幸免,瞬间便倒在猎鹰的利爪之下。猎物被擒之后,变得骨酥肉麻,凶悍的猎鹰第一爪抓住野兔的屁股,兔子疼得头向后仰,它的第二爪趁机扣住兔子的嘴巴,两爪一合,只听“哇”的一声惨叫,野兔的脊梁骨折断,再咬咬,两口叼住兔子的两眼,兔子就完了 。野鸡也是同样的下场,就这样,每天可捕到数十只猎物。

满族鹰猎习俗可分为捕鹰、驯鹰、放鹰三个步骤。所需器具大致有:鹰场、鹰网、诱饵、地窨子、鹰枰、鹰杵子、鹰尾铃、鹰绊绳等。鹰场:意为捕鹰场所。鹰场设在高山平坦处,和地窨子紧紧相连,是捕鹰设网的地方。鹰网:主要用细丝织成,类似鱼网。鹰网系三米宽、十米长,颜色多近似于秋季草色。内有纲绳,供猎户收网时用。诱饵:多用鸡和鸽等鹰喜好捕捉的禽类。地窨子:在地上挖一个两米深的坑,地下一半,地上一半,地上用树枝和草类盖,颜色近于周围环境,为猎户捕鹰藏身之处。

满族鹰猎习俗作为民间、宫廷消遣娱乐生活内容,自唐代初起形成以来,至今己有190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个朝代到近代的发展流传,形成了如下的一些基本特征:伴随满族民间民俗活动的产生和传承而形成了对满族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在长期的民间和宫廷历史传承下特有的消遣娱乐性生活特征;具有年代久远且满族民族从民间到宫廷的历史、政治、经济方面的独有性特征;源于民间的家族传承性特征;在长期历史性传承下的人禽沟通、和谐相处,建立情感基础上的自然与人文结合下的属性特征;海东青作为“百鸟之尊”的稀有性。

海东青不仅是勇悍的猎鹰,同时也融化到满族的文化之中。金代一位诗人把海东青扑击天鹅的场面描写为“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表现了对海东青以小制大、坚毅勇猛的赞誉。考古工作者在兴凯湖地E发掘出骨雕鹰头,距今约六千余年。在金上京古城东女真墓群中,发现了以海东青捕捉一只飞翔的天鹅为纹饰的鎏金铜带挎。另外,在我国现存的古乐谱中,有“海东青拿天鹅”的琵琶曲谱。民间儿童游戏中有“老鹞子叼小鸡”活动。在吉林敦化一带流传的《阿玛有只小甲昏》的歌谣:“拉特哈,大老鹰,阿玛有只小角鹰。白翅膀,飞得快,红眼睛,看得清。兔子见它不会跑,天鹅见它就发懵。佐领见了睁大眼,管它叫做海东青。拴上绸子系上铃,吹吹打打送进京。皇上赏个黄马褂,阿玛要张大铁弓。铁弓铁箭射得远,再抓天鹅不用鹰。”这些都是满族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康熙皇帝曾写诗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属海东青”。

本文来源:吉祥满族 转载需注明

举手之劳请点击“右下角 再看” 热爱此文请转发朋友圈,谢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满族艺术品,要进去寻常满族人家。满族人要有一颗热爱满族文化之心,相辅相成,既能为民族文化助力,又能丰富自身民族文化内涵。

有意结缘,请长按下图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

如您需要满族风格元素的餐饮、旅游、文化合作,请联系——叶赫那拉煜麟,大清国慈禧皇太后五世内侄孙,清代世袭一等子爵后裔,中国书画院院士,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满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满文书法研习会秘书长兼副会长,湘西武陵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史地民俗协会会员、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书法家,畅销书作者,着有《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正说清朝十大贵族》、《大清风云人物》、《晚清军事变革》等。十余年间,煜麟老师为东北、华北、西北等数个满族民俗村寨、满族饭店宾馆进行过满族文化元素整合,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资源,欢迎洽谈合作。电话:13911539318(同微信)

长按指纹,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