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温病条辨 第6条 桑菊饮方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临床基础理论课程

温病条辨 第6条 桑菊饮方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临床基础理论课程

时间:2022-09-07 05:31:38

相关推荐

温病条辨 第6条 桑菊饮方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临床基础理论课程

6、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提要】指出风温病轻证的治疗方剂。

【语释】手太阴风温病,是温邪侵犯肺经,热伤肺络,故以咳嗽较为突出。

因病情较轻,内热不重,伤津不甚,故身不甚热,口只微渴。由于病情轻,所以用辛凉轻剂桑菊饮来治疗。

辛凉轻剂桑菊饮方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加减法: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方解】此为辛甘化风,辛凉微苦的方剂。因肺为清虚之脏,温邪犯肺,得微苦药则降,得微辛凉药则平,所以只宜辛凉,不宜辛温;只宜轻清,不宜重浊。本方以桑叶、菊药为主药,因春季是风木旺盛的时候,肝属木,肺属金,木旺则金衰,故用桑叶苦甘寒,轻清发散,祛风清热,平肝木之有余,且能走肺络,宣肺气;菊花芳香味甘,其性清凉,李时珍说:“能益金、水二脏,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熄,火降则热除”,苦桔梗、杏仁苦辛宣降肺气,祛痰止咳;连翘、甘草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为辛凉解表之轻剂。

若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这是热在气分,必身热口渴苔黄,故加石膏、知母清气热,生津液;若舌绛暮热,甚燥,这是卫营两伤,故加元参、犀角以清营养阴;若热在血分,卫血两燔,则必兼吐血、衄血,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生地、玉竹、丹皮以养阴凉血散血。若肺热甚而苔黄者,加黄芩以若寒清热;渴者为热盛伤津,故加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

【注】本方与银翘散,均以辛凉解表药与清热宣肺药配伍而成。但本方解表药仅用桑叶、薄荷,未用荆芥穗、豆豉、牛蒡;清热药仅用连翘,未用银花、竹叶,故其解表清热的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所以此为辛凉轻剂,彼为辛凉平剂。再者,此方以桑叶、菊花为主,故风温病头痛突出最为适合。又本方在宣肺方面,增加了杏仁,故宣肺止咳的作用实较银翘散为强。所以风温病咳嗽突出者最为适宜。

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如咳嗽较重而兼有气逆者,可加前胡、苏子;痰多舌苔白腻者,可加半夏、陈皮、茯苓;痰多而黄,身热甚,苔黄厚者,可加黄芩、桑皮、冬瓜子、银花、鱼腥草。叶天士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入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这是对本方灵活加减的典范。

【临床应用】

(1)本方去菊花、桔梗、苇根加石膏,治体质血虚,风温上受,滋清不应,气分燥也,议清其上。

(2)本方去菊花、桔梗、苇根、连翘,加牛蒡子、象贝母、沙参、花粉、黑山栀皮,治风温上受,寸脉独大,肺受热灼,声出不扬。先与辛凉清上,当薄味调养旬日(以上均见《临证指南医案》)。

(3)本方去桑叶、菊花、苇根加桑皮、川贝、焦枝、花粉,治风温发热,头胀咳嗽,身痛,或腮肿,或鼻流秽浊气腥,或兼溺赤口渴。挟湿,加通草、橘红;气滞加苏梗;胸闷,加枳壳;内热,加黄芩(《未刻本叶氏医案》)。

(4)本方去苇根、菊花,加前胡、川贝,治头痛,身热畏风,咳嗽口渴,脉象浮数,舌薄白,温邪尚在表(《南雅堂医案》)。

(5)本方治温病初起,身不甚热,咳而微渴者,热伤肺络也。(《温病指南》)。

(6)本方去桔梗、连翘、苇根、甘草加香豆豉、贝母、瓜蒌皮、通草,治春季伤风。如口干、溺黄、声重、咽燥,加黄芩、知母、枇杷叶、栀子(《菊仁医话》)

(7)本方治乙型脑炎,邪在卫分,证见头痛,身微热,口微渴,但咳者(《蒲辅周医疗经验》)。

(8)治风热头痛,头风,用本方加减有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